蒋亦元:黑土地上收获梦想

2020-09-17 13:37
科学导报 2020年59期
关键词:脱粒样机水稻

1  无问前程,南燕北飞

蒋亦元1928年出生在常州。怀着“科学救国”信念,18岁时他考入南京金陵大学的理(工)学院电机系。大一那年,他见到了学校许多先进的美国农业机械,还有美籍教授执教,便想转系攻读农业机械化专业。

但由于电机系和农机系分属不同的学院,要转系就只能放弃学籍重新参加入学考试,如果考试失手,就意味着无学可读。但蒋亦元下定决心,凭着扎实的学习功底,他如愿以偿,从此将自己和农业机械专业连在了一起。

大四时,他被内定留校任教,但蒋亦元又做出了个意外的决定,去东北!

这样的决定,是因为一场报告。为了建设东北,当时留美学习畜牧与农业工程专业的沈阳农学院院长张克威在南京作了一场报告。报告里张克威说,东北地大、人少、土壤肥沃,马铃薯长得碗口那么大,玉米长得噼啪响,非常适合搞农机化。蒋亦元听到后热血沸腾,报告刚结束,他就报了名,决定到那片广袤的土地上去闯一闯。

当时家人和学校领导都希望他能留在南京,同学私下里议论都觉得他太傻了。“我太热爱农机化这个专业了。”蒋亦元后来解释道。

1950年秋季,蒋亦元一路北上,在东北农学院(现东北农业大学)落了脚。

2  无问险阻,三十三载不动摇

20世纪60年代,蒋亦元在香兰农场发现虽然农场有联合收割机,但在收水稻时,农民更愿意先用人工把稻子割下来,再用机器脱粒。

当时使用联合收割机收割水稻和收割小麦等作物的方法差不多,都是先将作物割下来再脱粒筛选。但水稻和小麦不一样,水稻的秸秆比较多,当把稻种和草杆分开时会损失掉比较多的稻种。

蒋亦元希望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或许可以收割前先脱粒。1975年,他开始研究“割前脱粒”,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割前脱粒”并不能说是个新想法,从19世纪中叶以来许多国家如澳、日、苏联、意、英、法、菲和我国十余个单位也都进行过研究,然而始终未果,所以一直被视为世界难题。

三十多年里,蒋亦元先后研制了四代样机。

1979年秋,第一代割前脱粒水稻联收机面世,在实现了割前脱粒的同时还能在稻草被覆带碾压之前将其切割并搂集成条铺。美国著名农机教授亨特这样评价道:“我确信它将是为水稻种植者造福的一项重大发明。”

然而六年后,第二代样机却因落粒损失过大而以失敗告终。要想继续研究,只能从头再来。蒋亦元经过反复思量和利弊权衡,终于下定决心采用一种能够实现防止堵塞的、气流吸运和滚筒式脱粒装置作根本性改动的方案。

第三代样机又是耗时四年。1987年,一种全新的机型研究成功,它采用气流吸运,并创制出一系列与之配套的新工作部件,构成了“割前脱粒”水稻收获机器系统。它谷粒损失少、能收倒伏水稻、稻草放铺整齐,又能将粮袋运出田间。

凭借这一成果,蒋亦元还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及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机械领域内获得的最高奖项。

但蒋亦元知道第三代样机尚有缺点:1米/秒的作业速度不能满足大面积作业的需要、不能在收粮的同时收草等。

1999年,第四代样机“4ZTL-1800型割前摘脱稻(麦)联收机”问世。它作业速度快,在收获正常生长状态下的水稻,谷粒损失少,清洁率高。其鉴定结果为“国际首创、国际先进水平”,并取得3项发明专利。

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4ZTL”的专利以800万元的重金获得了转让,但蒋亦元却乐不起来。国际上有一个共识,科研成果到产品所需要的投入是科研成果形成过程中投入的10倍。蒋亦元知道从样机到产品,也必将经历艰难险阻。

他在自己填写的一阕《虞美人》中写道:“这次第,垒卵覆冰,岂一个慎字可结?”

转让后,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按图制作了两台样机,并进行了两年中试试验,结果发现三处堵塞问题急需解决。蒋亦元带领他的科研团队开始了十年之久的转化之路。

困难不仅来自工作,也会来自于生活。1999年他的得力助手、爱妻罗佩珍骤然离世。2001年蒋亦元又被确诊为胃癌。手术后,大家都以为他会从此开始退休生活。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后,年逾70的蒋亦元,又出现在实验室。

“水稻割前脱粒是一个世界难题,虽然我在攻克它的进程中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成果,但是到目前却仍然没有成为性能稳定、可以大批量投产的产品。因此,我没有停下来的理由。”蒋亦元说。

3  无问辗转,乐在其中

除了创造出割前脱粒水稻收获机器系统,蒋亦元还发现了相似理论中G. Murphy的π关系式合成理论中的重大缺点,使预测精度显著提高。这些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得到了该领域著名专家及院士们的高度评价。

醉心于钟爱事业的人,是不知疲倦、更是乐在其中的。蒋亦元总会在工作学习之余挥笔泼墨,根据科研感受赋诗填词。

蒋亦元认为,“想搞好科研的人,不应终日仅和数字、公式、定理等打交道,如能常读诗词,体会其精髓,以至习作,是有利于培养自己创新思维的。”

尽管直至今日,水稻割前脱粒系统尚未实现广泛应用,但不能磨灭蒋亦元对中国农机发展所作出的探索和贡献。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机工业取得了重大成就,蒋亦元以其贡献获评“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农机工业功勋奖章”,同时获评的还有汪懋华、陈学庚、罗锡文、赵春江、袁寿其、高元恩等人。2019年,蒋亦元又当选“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60周年杰出人物”,颁奖大会上这样介绍他:

“蒋亦元院士的科教人生诠释着‘永开先河、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逆境不馁、守之弥坚的顽强意志,求真务实、坚韧不拔的科学态度,勤耕不辍、甘于奉献的无私品格。”

在回访母校常州一中时,蒋亦元对母校的学子说,“必须把一生看作一个整体,不因一时一事的得失而动摇长远的目标。今天正在享受着昨天所创造的成果,或在呷吞着昨天酿成的苦酒。同样,今天又在为明天铺设着康庄大道或正设置着层层叠嶂。”

33年间,他“只问初心、无问东西”。2020年2月24日,蒋亦元在哈尔滨逝世,享年92岁,先生已逝,精神长存。

猜你喜欢
脱粒样机水稻
按需选择在PPT中美化APP截图
水稻种子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自走式油葵收割机研发成功
雄安新区出现基于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智慧垃圾收集器样机
半喂入联合收割机脱粒不净的原因
论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脱粒清选装置常见故障与排除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基于AD8346的简易GPS干扰源设计
双筒型棉被清洁器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