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需要改变旧思想

2020-09-19 04:14
环球时报 2020-09-19
关键词:凉山州彝族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9月19日(提前出版)文章,原题:中国脱贫运动不是无私的慈善副题:脱贫旨在转变人的思想为了努力落实中央的指令——到2020年底中国必须消除极端贫困——官员们给了季子阿里莫(音)很多东西。季子是47岁的寡妇,4个孩子的母亲。笔者上周在四川偏远的农业县越西县一个新建公寓楼里见到了她。

要讲述季子的故事,一个方法就是用经济统计数据。在高山上的老家,她是官方认定的贫困户。不同地区的贫困线标准略有不同,但基本被设定在年收入2300元左右。从今年开始,要实现中央政府的承诺,仍有约500万人需要跨过这条线。四川当地政府支付了季子搬迁的大部分费用,现在还把她安置在她居住的小区做清洁工,每月工资550元。

然而,脱贫不仅仅是数字的问题。与中国的其他许多方面一样,这也是一项引人注目的政治工作。季子的家是政府最近为国内外记者组织的扶贫工作巡访的一站。

季子接受采访时坐在沙发上,沙发后面的墙上是中国领导人照片的海报,配的标题是:“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作为彝族的一员,她的普通话讲得不太好。她说,“如果不是习总书记,我就不会有这样一个美丽的家。”记者参观的每套公寓都统一配着中国领导人的照片、居民的新老家园的照片,以及“笑脸迎接新生活”等标语。整个社区都挂满了党的口号和横幅。这是6660名搬迁村民的家,它的名字是“感恩社区”。

记者参观的其他示范社区也贴满了赞扬党和习主席的海报。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告诉记者,感恩是扶贫工作的一部分。“保守和过时的思想是贫困的根源,”他解释说,并表示,重视道德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彭清华还赞扬了以身作则的党员。他向在山区车祸中丧生的扶贫干部们致敬,并讲述了一位驻村第一书记的故事。这名驻村干部没有辞去农村职务,回城照顾刚刚丧偶的母亲,而是把母亲接到农村一起生活。

在许多地方,村民被鼓励将自己的小块土地租给农业合作社,从而创建更大、更高效的农场。这些农场可以雇用他们中的一些人当牧民或收割庄稼。在富裕的东部,政府机构和国有企业被鼓励购买凉山产的苹果、核桃或苦荞茶。

从某种程度上说,扶贫是一项城市化计划。仅在过去两年,就有近1000万中国人从被视为“不宜居住”的农村地区搬出。官员们说,所有人都选择搬家,只有少数老年人难以适应。一些家庭搬到了水泥房子里,离他们以前的木头房或者土坯房只有几步之遥。其他人则搬到几公里外的公寓。许多年轻人移民到更远的地方。一名官员热情地介绍说:“彝族同胞身体强壮而不畏高。”这使得他们在高空架线行业成为抢手的工人。

如今在当地每个村庄的幼儿园,彝族孩子们都学习普通话和彝语,为进入就业市场做准备。在凉山州,政府正在建造新的寄宿学校,其中一些学校的教材和宿舍有补贴。凉山州委书记为农民夜校备感自豪,这些学校向农民传授现代农业技术,向村里的妇女传授刺绣和其他手工艺品技能。他说,如果贫困户不接受教育,没有工作动力,他们就会“坐在角落晒日头,等着政府给钞票”。

但过去不应该被浪漫化。不久前,凉山的农民还过着艰苦、与世隔绝的生活。尽管如此,扶贫并不是一种无私的慈善行为。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是成功的标准之一,而更大的成功是让他们的脑子装满思想。▲(刘德译)

猜你喜欢
凉山州彝族
窥视
从“达体舞”浅谈彝族舞蹈时代发展
彝族民歌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
彝族传统服饰与现代创新设计
凉山州: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的时代答卷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十只金鸡(彝族民间故事)
凉山州苦荞加工企业财务管理初探
云南省代彝族文人文学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