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艺的方式完成“让国宝活起来”
——方锦龙民族乐器藏品和演奏艺术(五)

2020-09-20 09:55
乐器 2020年7期
关键词:广东音乐国乐岭南

(接上期)

3.5 锦龙乐器珍藏馆——使藏品活化

广东是唯一一个拥有广东音乐、潮州音乐、客家汉乐的省份,这里有着非常丰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发源于广州市番禺区沙湾古镇的广东音乐,《雨打芭蕉》《赛龙夺锦》等,都是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在岭南特色音乐的形成期,出生于音乐世家,精通韵律的广东番禺沙湾北村人何博众(生于1931年),精通琵琶,所以,《雨打芭蕉》《饿马摇铃》等广东音乐代表作早期都以琵琶谱发布,其孙何柳堂继承了十指琵琶演奏,并联同族中人何与年、何少霞,用琵琶谱记录了一大批广东音乐,由此可见,广东音乐中琵琶的应用是相当的广泛。

发源于两河流域的琵琶,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是名符其实的“混血儿”,广州,又恰恰是海上丝路的起源地。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及其所附着的琵琶、丝路等,这些岭南音乐符号,都与祖籍安徽的我有着不解之源。据说,广东音乐中的沙湾镇何氏三杰,寻根问祖,也来自安徽。我自幼习乐,稍长,以演奏琵琶为主,历三十余年,复制出了已在中国失传一千多年的五弦琵琶。

加上其他的收藏,具备了设立以我的乐器藏品为实体基础的“锦龙乐器珍藏馆”的前提条件。对藏馆的规划,可以“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普及性”为宗旨,同时“可展览、可交流、可体验”。

3.5.1 锦龙乐器珍藏馆

为了使珍贵的藏品通过普及教育的方式惠益更多中外民众,同时也能为民族乐器制作者提供参照资讯,我们设立的中外乐器展览馆,以我的乐器藏品为主,同时也吸纳了世界各地的乐器参展,并在不同阶段以不同主题展出,如:

(1)《琵琶的前世今生》——展出世界各地琵琶(lute系)和琵琶类怀抱乐器,以实物阐述琵琶的起源、发展,以及融合和变迁;

(2)《岭南乐韵》——广东音乐、客家汉乐、潮州音乐三大乐种乐器展;

(3)《丝路乐音》——展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相关乐器,呼应“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国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奏”这一时代命题;

(4)《金竹玉管》——展示古今中外横、竖、直、斜管乐类的乐器展。

……

每一次展览,都可以结合当时的社会热点和艺术事件,策划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从而吸引市民、尤其是大中小学的师生前来观展,并进行有趣的互动,真正做到惠民、益民,为城市的文化事业增添光彩。

对外还可以展览为驱动,吸引国外友人、海外侨胞及各界知名人士前来观展,进行国际间的文化交流,籍此拉动国外风潮与本土文化的接轨,为弘扬、推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更多的机会。

3.5.2 五弦琵琶传习馆

2018年至今,我在广东卫视、山西卫视联合举办的国内首个大型民族音乐真人秀节目《国乐大典》中担任策划顾问和鉴赏团常驻嘉宾,其中一段表现五弦琵琶丰富表现力的8分钟视频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在各大网络累计获得了过亿的点击量;继而我在各大卫视、媒体中充分地展示了五弦琵琶魅力的演奏片段,使各地网友掀起了一股学习民族乐器和琵琶的热潮,其中,大家对五弦琵琶的认识和喜爱已成为一种时尚。

将五弦琵琶这一历经千年回归祖国的国宝传承下去,是我的重大使命之一。我的学生中有三至五岁的孩童、有跟随我在各地“征战”十几年的芳华十八成员,也有来自社会各界的精英人士,我希望可以通过线上线下更加多样化的授课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我们的五弦琵琶。

我认为:国乐的教学普及,要生动有趣、与时俱进,不能墨守陈规,以曲带教才能引起大家的兴趣。比如琵琶教学,要是单纯地要求把指法练得炉火纯青,有相当一部分人坚持不下来,这样一来,还谈何普及?应该因材施教,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几年我一直在构思一套简单易学的课程,书名叫《“方”式方法五弦弹——琵琶的21天法则》,寓教于乐,让学员在轻松的氛围中迅速入门。

因此,设立五弦琵琶传习馆,不定期对各地五弦琵琶的教师和学员进行辅导和提升,每年举办一至两次大规模行为艺术模式的集体传习,如:“百名花样少年与琵琶名家共习五弦”等具有仪式感和参与感的活动,在和谐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国乐,传承经典。

此外,还可设置一个别致的体验中心,由我们聘请的专业人士驻场管理,邀请国内外传统文化的专家、演奏家进行名师讲座,让观众们在参观乐器珍藏馆之后,与大师、演奏家零距离面对面交流,进一步体验乐器藏品的文化内涵,实现国乐“走进国人”的美好愿望。

3.5.3 锦龙岭南乐器与音乐研究中心

“锦龙岭南乐器与音乐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将专注广东音乐、潮州音乐、客家汉乐的学术研究,为三大乐种落地执行的推广传播取得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多来年,我一直对所珍藏乐器通过查阅典籍,深入发源地进行田野调查等方式,做着追根溯源、补缺音乐文明史发展进程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对广东音乐关注尤多,多次深入沙湾镇演出、访谈、参观考察沙湾的广东乐府。为了解潮州音乐,我与潮汕地区的前辈、同行探讨合作,逐渐形成了深入研究广东三大乐种的关系,使三种同在岭南的音乐既可各自更好地被推动发展,又能找到共融互通的学术支持,同时,通过中国乐器之王——琵琶这一能够联动丝路沿线国家的“混血儿”建立与海上丝路各国的沟通桥梁,把岭南音乐更多地推介给世界乐坛。

顺便提及:为了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由我担任艺术总监的《红色中国 粤韵飞扬》——喜迎建党100周年广东音乐精品音乐会,即将开启全国巡演之旅,届时,我与广东音乐曲艺团的演奏家们将为全国观众深入浅出地解析和展示广东音乐的美好韵律。

学术方面,我将重点针对收藏的乐器开始以下两个方向的课题研究:

(1)《浅谈粤乐琵琶的表现风格》,这个课题,旨在记录我对所收藏的广东音乐常用乐器--琵琶的研究所得,从学术角度分析广东音乐中作为主奏乐器之一的琵琶,为广东音乐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技术支持;

(2)《从琵琶发展史看中西音乐的血脉和姻亲》,旨在通过乐器发展史,追溯琵琶在中西方文化交流领域中所起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为向世界推广中国民族音乐取得历史依据、夯实理论基础。

3.5.4 失传乐器复原研发中心

我在收藏乐器的过程中,常常痛心疾首于一些传统乐器的失传,在我看来,一种乐器的失传,就代表着一种文明的消亡,是人类精神世界的重大损失。

事实上,许多少数民族的小众乐器,因为种种原因,也正渐渐式微、濒临失传,如海南黎族的鼻箫,连扎根海南、深入黎族探访的记者都闻所未闻。

我担任《国乐大典》策划顾问期间,曾促使节目组对年逾九旬的老一辈国乐大师如笛子泰斗陆春龄、梁祝之父何占豪、纳西古乐代表人物宣科、作曲家张晓峰等进行采访拍摄,在我看来,这是针对老一辈民族音乐家开展的迫在眉睫的“抢救性”工作。同样,对失传乐器和式微乐器进行“抢救性”工作,也一直是我身体力行和努力促成的重要工作之一。

此外,乐器制作作坊、乐器复原中心,也将极大地丰富展馆的观赏性。乐器制作的过程,本身就是对专注、专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推崇和赞美,乐器制作的各个环节,更是充满了美感和即视感。

因此,设立以五弦琵琶、箜篌等失传乐器为代表的乐器复制研发制作中心,以及岭南古琴作坊的目的,是为了提振岭南乐器制造业,使它们成为乐器珍藏馆参观、展览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2019年3月24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传统文化和美德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传统文化不进校园,中国人的重心就会漂移”。所以,我们的展馆还可以作为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以公益形式开放给各中小学师生,让祖国的花朵在观展中通过聆听古乐,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从小培养起强烈的民族自信心,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植根于他们的脑海,这也是我作为民族音乐从业者希望达成的美好愿望!

结论

综上所述,在我从艺42年所取得的工作成果中,乐器收藏是其中最具代表性、最有可开发性的成果之一,它能为国乐传播起到重要作用。

随着“方锦龙国乐”这一音乐品牌的世界巡演开启,我的民族乐器藏品的数量仍在不断增长更新中,具有广泛的持续发展空间。我对未来的乐器收藏方向进行了与时俱进的调整规划:

其一,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族民间乐器的收藏,以便更好地贯彻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唱”作出更大贡献;

其二,增强对岭南民族民间乐器的收藏和研究,为岭南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依据;

其三,进一步深入少数民族偏远地区,搜寻、抢救小众乐器,挖掘和整理民族民间音乐;

其四,在世界范围内展示中国民族乐器精品,同时也将更多地引进外国民族乐器。

习近平主席在广东巡视时再次强调,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他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本人也是一个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烈拥护者、忠实学习者。”习主席还说:“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国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大合唱。”响应习主席的号召,爱护好、整理好、研究好、利用好、发展好我国民族民间乐器,将其传至海外,是时代赋予我们国乐人的历史使命。我愿意用自己的乐器藏品积极配合各级政府、民间机构的民族文化输出举措,通过乐器这一音乐的载体,向全世界展示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和音乐发展史。

(全文完)

猜你喜欢
广东音乐国乐岭南
忆岭南
新时期广东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诗韵二胡,国乐传承
雨岭南
学校管乐团对传承广东音乐的价值和意义
不辞长作岭南人
论“广东音乐”的名实之变
粤乐唱响上海滩(上)——从文化变迁视角论广东音乐驻沪成因(1867-1949)
“国乐改进社”的历史回顾
易说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