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节目主持的发展、延续与流变

2020-09-21 08:36温凯
传媒论坛 2020年20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节目流变融媒体

温凯

摘 要:中国电视自20世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崛起、发展等历程,同时电视新闻节目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革。本文以中国电视节目主持发展史为基础,锁定中国电视新闻节目,探究四十年来中国电视新闻节目主持的发展、流变,以此思考并展望未来的趋势,令电视新闻节目主持延续活力。同时,本文还结合传播生态,剖析了疫情期间电视新闻节目的主持展现,强调了主持人的情感构建。

关键词:融媒体;电视新闻节目;发展;流变;疫情

中图分类号:G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20-00-02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广电领域便迈开了新的步履,从中央“三台”成立,到现如今百花齐放的电视盛景,电视新闻节目主持的风格也在发生着不断地变化。

一、中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历史发展脉络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大胆摸索

中国电视新闻节目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迎来初次的摸索与探讨。1980年2月,胡乔木在北京新闻学会上阐述了邓小平的要求,此后国内新闻开始变短且对新闻的采访面也逐渐变宽。同时连续性、系列性等报道也相继出现,再加之民生新闻有了立足之地,国内电视新闻节目呈现动态化。

1980年7月,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观察与思考》开播,这也是在电视荧屏上首次出现“主持人”字样。1992年,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于此背景,我国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也迎来了又一次的春潮。

《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节目都采用了新的节目运营机制,广告收益成为广电领域的支柱性收入。这些新兴新闻节目推动主持人走向新闻现场,以“采访”为特色,由主持人担任起了“采、编、播”等播出任务。白岩松、董倩、张泉灵等著名新闻主持人相继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他们专业的新闻素质、极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为节目的打造奠定了夯实的基础,同时也在电视荧屏中注入了新鲜感。

(二)千禧年前后的跨越式发展

从第一期《新闻联播》播出以来,新闻一直都是以“庄严、权威、谨慎”面世,播音风格也大都是“字正腔圆、声亮气实”。但在千禧年前后,凤凰卫视的新闻资讯节目打破了这样的常规。

陈鲁豫在凤凰卫视的《凤凰早班车》中首创“说新闻”的风格,开启了新闻由“播”到“说”的新进程。“说新闻”的方式为端庄的新闻节目添加了不少的新鲜感、新活力、新认知,为广大受众带去了民生百态的全新诠释,也由此塑造了主持人的多样化风格。陈鲁豫的松弛、大方;《南京零距离》主持人孟非的侃侃而谈;《说天下》里,杨悦的幽默风趣……“说新闻”的变革性发展发挥了主持人的节目主导地位,除了新闻的分享外,还融入了适当性的评论,构建了有内容、有“核心语结”的表述。

(三)21世纪的电视新闻节目的个性化呈现

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能够加强受众的理解程度,提升受众对于新闻事实的趣味感,增进主持人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以《龙洋早间秀》为例,其幽默风趣的有声表达,再加之对“核心语结”的完全掌握,使得听众在感受到新闻感、文化感的同时,也具备了主持人语言表达的磁性效果。

自新闻节目“播、说”结合的表达呈现以来,各类主持样态的电视新闻节目闯入受众的眼帘。主持人在备稿时,还要对主持风格等所把握。由此,新闻播报类、评论类、脱口秀等电视新闻节目出现在电视荧屏。

《新闻1+1》节目由起初的一位主持人加一位评论员的双人谈话样态变成如今的单一主持人“播说+评论”的样态,将白岩松等打造成为电视新闻权威人物,塑造了大气自然,严谨庄严的主持风格;广东经济科教频道的新闻评论节目《马后炮》选材与《新闻1+1》节目不同,选取内容以民生新闻为主, 主持人主持风格大胆、放松,评论语言诙谐、亲民。

二、融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节目主持的创新与延续

(一)电视新闻节目主持的发展趋势

1.電视新闻节目主持人面临的挑战

当前,在互联网、融媒体的强烈碰撞下,传统媒体的电视节目主持人面临极大的挑战,同时,目前大型的主持人选拔大赛也逐渐提高、拓宽了对主持人的要求。

(1) 信息传达渠道多元化。自全民主播时代到来后,对传统新闻节目主持人来说无疑是莫大的冲击。单一的信息接受渠道已变成了多终端、多方式的传播现状,电视节目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原有稳定状态被打破,要求相关主持人走上了全媒体化的道路。

(2) 大众化的传播角色。因4G、5G时代的到来,以及科技产品、相关APP的衍生,庞大的网民群体拥有了媒体话语权。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他们能够随时随地依托网络畅谈,如此“泛众化”的发言主体,使得单一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不再受宠。

(3) 个性化互动现状。信息的受众能够随自己的喜好进行个性化选择,大量APP也会对网民进行大数据分析,为网民进行标签化处理,这对于风格不明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另外,由于传播通路多元化,受众与主播的互动方式也由“一对多”变为了“一对一、多对多”,这令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在复杂的媒体环境中处处充满挑战。

2.主持人职能的转换

上文,我们分析了当前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面临的种种挑战,主持人因此要考虑自身主持职能的转换。首先,单一新闻播音员逐渐向节目主持人转化,坐在演播室中依然能够掌控新闻动态,借此顺应受众新闻倾向,凭借卓越的口才,重新定义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

其次,发挥良好的公众形象的优势,主动接触新媒体产品,同时生产相应内容,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发挥移动终端的新闻价值。再者,加大“采、编、播”力度。目前许多高校在培养科班主持人时,都会提到培养顺应时代的复合型传媒人才,但在“采编播”操作力度上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因此,科班主持人,尤其科班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需具备新闻消化能力,在向受众传播时减少新闻理解难度,增强与受众的黏度。

(二)电视新闻节目主持的发展要求

角色的重新定位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新闻公众人物,主持人需要精准定位自身公众形象,成为新闻编撰主体,消化新闻的同时,为节目带去更多关注度与流量。在主持人这一领域,首先保证自身与时代的近距离,才能够做出成功的节目。《新闻联播》节目的“国际锐评”频繁登上微博热搜,《主播说联播》成为受众热议的话题,这证明,新闻也是可以玩转起来的,这对主持人来说是机遇,是成为新闻形象化传播者的途径。当然,成为特定新闻品牌代言人也能够在融媒体时代扎根、立足。

当前有不少优秀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敢于跳脱出舒适圈,形成了自身个性化形象,“央视BOYS”就是很好的证明。

“央视BOYS”由康辉、撒贝宁、尼格买提、朱广权组成,近期频繁出现在了各大平台,甚至直播带货都有他们的身影。“国脸”康辉凭借VLOG,从严肃的主播秒变为松弛的博主;“段子手”朱广权更是在新闻节目中成为“双押”的一把好手;从《今日说法》正襟危坐的撒贝宁到现如今的主持界的流量大咖……他们的走红贴近受众但不迎合受众,产生流量但不为利益倾倒的客观给主持人带来了启示。

三、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主流电视新闻节目主持生态

(一)当下主流媒体传播疫情资讯的现状

疫情期间,社交媒体成为受众获取相关信息的主要途径。许多官方部门也会选择在官方社交平台中发布相关信息。虽然碎片化的信息分散了受众的注意力,但是社交媒体“迅速” “方便”的优势还是得以彰显。但是这其中也不乏大量谣言诞生来迎合受众,例如“双黄连口服液能治疗新冠肺炎” “相关学校提前开学”等不实信息引起人们的恐慌,引发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来自美国的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曾提出流言公式,即R(谣言流通量)=I(问题的重要性)×A(证据暧昧性)。此公式说明如果来自主流通路的权威信息不足将导致真相暧昧性的增加,结局就是公众面对谣言不能作出恰当、准确的判断。此时此刻,主流媒体“拨乱反正”的宣传优势得以凸显。具备高、精专业度与新闻素质的主流电视新闻节目为社会舆论的导向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制止谣言的保障。

(二)疫情下的主持人情感构建

在疫情期间,不少主流媒体都生产出了与疫情相关电视节目。以湖北广电的全媒体节目《八方驰援,携手战“疫”》为例,该节目的主持人在节目中因为听到鲜活的生命一个个离世时而哽咽流涕,这其中的情感把握至真至纯,体现出了人性的真挚,勾起了受众强烈的共鸣。

但是在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中,一位女记者采访钟南山的场景引发了受众广泛的讨论。该名女性主持人在采访钟南山院士时,不仅在采访全程面带微笑,并且用词也凸显不当。主持人提问:“现在大家都经历春运,返程高峰途中我们正常人、普通人在接觸到新冠肺炎患者使用过的物品会不会感染病毒?”主持人用“正常人” “普通人”等不当字眼,对新冠肺炎患者充满歧视。

因此,在类似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中,主持人的情感构建与共鸣带动极其重要,其格局宽阔、专业扎实、共情应变都将一一体现。

四、结语

媒介环境的改变促使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不断转型、变革,在这过程中要求相关主持人能够驾驭新闻信息,主动融入潮流,在不断摸索中,对自身进行精准定位,争取成为新时代受众喜闻乐见的“新”主持人,正面形象不断深化。

参考文献:

[1]於春.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三十年研究[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2.

[2]叶挺茏.疫情防控中的主流电视新闻节目社交化转型[J].东南传播,2020(3).

[3]於春.传播中的离身与具身:人工智能新闻主播的认知交互[J].国际新闻界,2020(5).

[4]王国力.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主持人构建人文-省略-要性分析——以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为例[J].声屏世界,2020(2).

[5]徐姗.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角色转换与重新定位[J].传媒论坛,2020(03).

[6]於春.20年来中国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事业的发展轨迹与现实动因[J].现代传播,2012(03).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节目流变融媒体
基于媒体融合环境下的电视新闻节目创新
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编辑技巧初探
浅析香港与内地电视新闻节目的差异化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浅谈民歌《茉莉花》的流变
霸王别姬:在流变中书写性别
唐宋草书流变与唐宋文化转型
中国就业版图“流变”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