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少先队与班级德育管理融通的实践与思考

2020-09-21 08:41吴晓霞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03期
关键词:少先队

吴晓霞

【摘要】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主要引路人,需要做好班级德育工作,落实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引导,同时班主任还要担负少先队管理工作,培养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优秀少先队员。本文简单分析了小学少先队与班级德育管理融通的必要性,并重点从探寻融通点、把握融通原则、构建融合育人体系、发现和解决问题等方面,对相应的实践策略展开探讨,但愿能为广大班主任兼顾少先队与班级德育管理起到些许帮助。

【关键词】少先队;班级德育;融合管理

一直以来,少先队管理与班级德育管理都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部分,但是二者之间的相互独立性较强,缺乏足够的联系与融合。实际上少先队管理模式能够为班主任的班级德育管理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式,而班级德育也能促使少先队员思想道德水平提升,即二者有着紧密的相互促进关系。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应当准确把握二者的关系并采取合理方式促进二者的有机结合。

一、小学少先队与班级德育管理融通的必要性分析

小学少先队作为以培养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为目标的群团组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作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做好少先队工作,能够对小学生进行全方位引导和培养,促使他们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的正确思想与良好习惯,进而达到为民族复兴培养时代新人的目标。而要做好少先队工作,则需要从队伍建设、道德教育、安全教育、文化品质、规范发展、关爱留守儿童等多个方面出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其中道德教育是少先队工作的重要部分,这与班级德育有着密切联系,而将少先队管理和班级德育管理进行融合贯通,则能产生强烈的互相促进作用,推动二者的共同进步,对学生成长发展而言更是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少先队管理能够培养出大量高素质的小学生,他们往往具有正确、良好的道德观念和习惯,能够为班级其他学生树立典型和榜样,进而推动整个班级德育管理工作的良好发展。另一方面,班级德育是少先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先队员在班级中和班级外均会接受德育,这将进一步促使他们形成高水平的道德观念与习惯,并为少先队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提供有利条件。因此在实践中,班主任应当积极探索少先队和班级德育管理融通的有效路径。

二、小学少先队与班级德育管理融通的实践策略

第一,探寻科学合理的管理融通点。教师需要少先队工作以及班级德育工作进行全面剖析和深刻对比,找出二者的异同之处,进而找出相应的融合点,支持管理融通的高效实现。就目前来看,二者的融通点主要体现在活动主题、教学内容以及社会实践三方面。一是活动主题。不管是少先队管理,还是班级德育管理,往往都离不开各种活动,而制定相互关联或者相同的活动主题,则能有效促进二者的融合。例如,班主任通过在班级内组织“孝敬父母”主题的班会活动,引导学生以多种表演方式共同开展活动,如诗歌朗诵、歌曲演唱、小品表演等,一起表达对父母的爱。与此同时,班主任建议少先队开展相同主题的活动,让少先队员在活动中进一步强化对父母的爱,增强他们对父母的孝心,实现融合。二是教学内容。班主任在自己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融入一些德育内容,并以教学内容为延伸开展相应的班级德育工作和少先队工作,以教学内容为媒介,促进少先队管理和班级德育管理的有机结合。其三,社会实践。现代小学生不仅要在校内学习和成长,还要通过社会实践来积累社会经验,实现全方位的成长与发展。而社会实践本身可以作为班级德育的载体,也可以作为少先队活动的形式,班主任也可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并促进二者的融合,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开展“敬老爱老”活动等。

第二,科学把握管理融通原则。首先,教育性与趣味性兼顾的原则。不管是对少先队管理而言,还是就班级德育管理来说,它们都是以引导和教育学生为重要目标,必然不能失去教育性。与此同时,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对很多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往往都会将精力与注意力集中在感兴趣的事物上,这是他们的天性所在。如果班主任不重视学生天性,在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中缺乏趣味性,那么学生往往不会积极配合,甚至会产生厌恶、抵抗等心理。班主任需要积极探寻教育性和趣味性相结合与统一的方式,让学生在感受乐趣的过程中不知不觉间受到教育。其次,生本性与引导性兼顾的原则。以生为本是贯穿現代教育的重要理念,体现在教育的方方面面。班主任应当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充分贯彻这一理念,不管是指导少先队管理,还是组织落实班级德育管理,都需要坚持将学生放在首位,尊重学生主体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感受。与此同时,小学生心智发展尚不成熟,不可能完全自主地学习、成长与发展,必然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故而必须将生本性与引导性相结合。

第三,构建行之有效的融合育人体系。如前所述,少先队与班级德育管理的融合是为教育而服务,其本质在于育人,故而在促进二者融合时应当构建行之有效的融合育人体系,充分发挥二者的育人功能,更加有效地引导和教育学生成长发展。班主任需要立足于学生学习和成长,充分考虑小学教育目标、学生实际情况、教育资源等因素,制定相应融合育人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展开规划和设计,制定科学且具有可行性的育人计划,尽可能多地挖掘少先队管理和班级德育管理过程中的育人功能,并对少先队工作以及班级德育工作进行合理指导。随后,教师便需要根据教育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多样化、丰富化的融合育人方法,为方案的实施与落实提供可靠动力,并进一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最终目的。至此,教师可构建起从目标到方案再到方法的一整套体系,科学指导和保障融合育人功能在少先队与班级德育管理融合中的实现。

第四,不断发现和解决融合管理中的种种问题。目前对少先队管理与班级德育管理的融合尚处于探索阶段,必然还存在不完善之处。不过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有问题而不解决。班主任应当构建融合育人评价机制,尽可能客观、真实地反映融合育人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寻相应的解决办法,不断提高融合水平,促进少先队工作与班级德育工作的良好开展,并未学生成长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在构建融合育人评价机制时,班主任需要制定贯穿全过程的评价制度,同时引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方式,融入激励机制、教育管理等制度,在保障评价结果有效性的同时充分利用其促进少先队与班级德育管理的融通。

综上可知,小学少先队与班级德育管理融通十分有必要。班主任作为其中的主要实施者,应当对少先队管理与班级德育管理有全面而深刻的认知,并在实践中积极探寻行之有效的融合路径,以科学合理的方式推动二者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少先队的榜样作用,促进班级学生整体思想道德水平提升,强化少先队和班级之间的关系,推动小学德育工作的创新与进步。

参考文献:

[1]于达成.互为羽翼,相融共生——对小学少先队与班级德育管理融通的实践与思考[J].内蒙古教育,2017(9):32-33.

[2]王荣.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对少先队活动与班级德育管理进行有效融合[J]. 新课程(教研版),2019(007):286-287.

猜你喜欢
少先队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少先队助力“双减”,实践活动在校内校外如何“双加”
少先队——我时刻准备着
加入少先队
自觉担负起为党育人的光荣使命
让少先队改革成为少先队员的自觉和最爱
黄冈市建成首家县级少先队名师工作室
国际青年节少先队总检阅
李源潮参加“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时强调听党话跟党走 时刻准备着为实现中国梦接力奋斗
光荣啊 红领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