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情感教育初探

2020-09-21 08:41黄惠卿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03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黄惠卿

【摘要】情感教育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新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这门课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德。特别是作为乡村教师,怎样能够更好地把情感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个值得探究的工作。本文主要探讨了实施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教学策略,希望给小学语文教师在情感教育研究工作中带来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教学策略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乡村教育越来越被受到关注和重视。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还要在教学中巧妙的渗透情感教育。由于小学阶段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不管是知识方面还是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成长影响很大。情感教育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促进学生心理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不断挖掘新教学方法和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让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得以更好的渗透。

一、良好师生互动增进情感

不管是在小学阶段还是在其他阶段师生之间的互动非常重要,这样既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还有助于学生更加积极的学习。由于小学教育在教育系统中属于基础教育,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来看,他们的自控能力非常差。再加上生在乡村的孩子,他们的见识各方面都比较狭隘,跟城市的孩子相比,他们的社交能力稍差,普遍存在胆小的现象,尤其是在学校面对教师,他们总认为老师的权威高于家长,导致学生不敢和教师交流,产生畏惧的心理,学生有这样的心理就会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因此,为了避免课堂上这些问题的出现,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上转变教学方法,有目的地渗透情感教育,重视学生情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通过情感交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例如,在学习《我家门前的海》这篇课文时,教师不必要困守讲台,如果教师一直站在讲台上讲课的话,这会让学生和教师之间产生距离感。所以教师要走下讲台,融入到学生中,和他们进行互动交流。在这篇课文中,学生对文章的句子有很多还不理解,像,“开不败的白花,望不透的绿草”说的是什么意思,这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耐心地做出引导,让学生结合“牧场”去思考。然后,引导学生课文里的“牧场”就指的是大海,“海水”就是绿草,浪花就是课文所讲的“白花”。在引导期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相互讨论或者是通过提问的方式,加强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照顾到所有的学生,给予所有学生肯定的目光、赞扬和鼓励。像这样,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构思,拓宽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久而久之,通过课堂上的积极互动和情感的渗透,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是能够解决他们胆小不敢与人交流的问题,增加了他们的情感体验。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情感

情景创设在教学中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对激发学生的情感具有很大的帮助。由于小学语文内容比较浅显易懂,运用语言给学生描述出一副感人的画面,就能够调动学生的情绪,精简的故事里面渗透着情感,也能够教会学生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比较小,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都尚不够成熟,不可能完全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内容,体会到文章的情感。因此,语文教师要把情感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语文知识。

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情景,引导学生结合情景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在天气像冰箱急冻室的温度下,有一个小女孩儿光着脚丫子,穿着单薄的衣服,行走在大街上卖火柴,一整天下来,没有人买过她一根火柴,没有人给过她一分钱,她的家里也特别冷,而且她爸爸还会打她”,通过教师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就可以体会到这个小女孩在大街上很冷,一整天没有赚到钱,肚子很饥饿。她的家境不好,在家里得不到家人的关心和照顾,特别可怜。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带着情感去朗读课文,全面理解文章的大意,并结合社会生活展开想象。同时,教师通过小女孩五次点燃火柴看到的种种幻想,让学生认真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引导他们感受小女孩的悲惨生活,从而了解资本主义社会孩子们生活的悲惨现象。这样的情景创设教学方法,不仅促进了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效果,而且能够使学生通过文章里人物和景物的描写,真正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树立起人与自然平衡发展的思想。

三、联系生活实际渗透情感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如果学生光学理论知识,不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那么语文的学习就毫无意义。教师把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快速理解语文情感,这样也促进了教师顺利地开展情感教育。由于当前的小学生中,有好多学生不能够理解父母的爱,尤其是乡村的学生,父母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更好地生活,就去外面工作,把学生留给老人看管。由于常年没有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学生缺少感恩的心,更不能理解父母对他们的爱。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情感教育。

例如,在学习《可贵的沉默》这一课时,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熟悉掌握文章的生字生词,认真阅读课文,真正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学会感恩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關心他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渗透情感教育。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爸爸妈妈知道你们的生日吗?在你们生日的时候,爸爸妈妈会怎么做?”这时候,学生就会回答:“爸爸妈妈知道我们的生日,而且还会给我们准备精美的生日蛋糕和生日礼物。”然后,教师再问:“你们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在爸爸妈妈生日的时候,你们给过祝福吗?”这个时候有很多学生就会沉默,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也从未给过父母祝福。教师要鼓励学生去询问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爸爸妈妈的生日,并告诉学生要在亲人生日的时候送上祝福。通过这样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而且还可以把所学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

小学阶段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乡村语文教师需要把情感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通过不断研究新教学方法,让每一位学生在感悟语文知识的同时,增加情感体验,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

参考文献:

[1]赵雪婷.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探析[J].才智,2020(17):122.

[2]雷乾辉.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20(08):36-37.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