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中“中和之美”在当代园林景观中的传承与应用

2020-09-21 08:51刘蔚
大观·东京文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关中地区景观园林

刘蔚

摘 要:文章以关中地区居住区景观园林设计为例,以“中和之美”审美思想为切入点,总结传统园林中“中和之美”的原则和规律,探讨“中和之美”在关中地区居住区景观中的传承与应用,希望为居住区景观建设提供思路,使景观建设和谐统一,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关键词:“中和之美”;景观园林;居住区;关中地区

注:本文系2019-2020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古典园林中‘中和之美在当代景观中的传承与应用——以关中地区小区景观园林设计为例”(2020144)研究成果。

中国古典園林是一种重视情感、崇尚自然、追求意境美的艺术形式。纵观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其不仅要反映居住者的气质和情操,还受到社会哲学和伦理道德的影响。“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思想在传统美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和之美”在传统园林中的体现主要是人、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通过形式美和内在美表现和谐的美感,表达建造者的造园理念和美学思想。该研究通过总结古典园林中“中和之美”的原则和规律,探讨“中和之美”在关中地区居住区景观中的传承与应用,希望为居住区景观建设提供思路,使景观建设和谐统一,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古典园林设计中的“中和之美”

(一)“中和之美”的概念

“中和”思想是“中”“和”二者的辩证统一,在矛盾中追求和谐统一和情感的适度表达,亦即情理的统一,情感表现遵循道德规范的思想。《礼记·中庸》中提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在中国传统儒学思想中,人格、精神都是在两端间求中和,《论语》中提出“过犹不及”,《中庸》谓“君子而时中”。在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中和之美”具有辩证法精神,既承认矛盾的存在,又在矛盾中追求统一。

(二)古典园林设计中的“中和之美”

美国建筑评论家查尔斯·詹克斯认为“中国园林是主人生活和性格的某种象征,因此必定表现和反映主人的日常活动以及其抽象的思想”。园林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表现了建造者的哲学思想和美学追求,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中和之美”主要体现在形式美和建造者的美学思想上。形式美,即感官上的和谐的美感,通过协调艺术要素以达到统一的艺术效果。中国古典园林追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模仿并再现自然的艺术形式。

(三)古典园林设计中“中和之美”的原则

在古典园林的发展中,“中和之美”是极为重要的审美原则。它强调在园林景观的建造中,应当把各种矛盾和谐地统一起来,不能片面地突出强调,使景观要素之间相克相生,并与社会环境和道德规范相协调,建立人与自然规律的联系。可以说,一切中国古典的艺术形式,几乎都遵循“中和之美”的审美原则,园林也不例外,尤其在园林空间的创造和审美意境的追求上更是如此。

二、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中和之美”

居住区是人们身心的庇护所,承载的是人们的精神寄托,应当给予人们温暖和归宿感。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应遵循“中和之美”的审美原则,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建造者的精神内涵。优秀的居住区景观设计要注重各方面的和谐统一 ,内要与人群相协调,考虑各年龄段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活动需求,外要与地域文化和气候环境相协调。居住区景观只有从整体立意规划到景观要素体现之间都协调统一,相辅相成才能保证在观赏过程中产生自然、真实的审美体验,否则就满足不了居民生理、心理、情感上的需求。

(一)传统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中和之美”的体现

在我国传统居住区园林景观中,建造者往往通过各种景观元素表达自己的美学思想,展现独特的文化性、历史性和地域性,而其所表达的意境美也基本符合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的要求,即“中和之美”的原则。

1.北京四合院景观

四合院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其建筑格局体现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例如北京东城帽儿胡同9号的“可园”四合院,被称为京城第一私园,是北京私家园林的典范。其前园开阔疏朗,后园宁静幽曲,园内有凉亭、暖阁、水榭、假山、拱桥、走廊、清池、怪石、花木、翠竹,布置精巧,错落有致,各种景观元素和谐统一。造园者通过再现自然的艺术形式,营造出了怡然自得的意境美。

2.晋中大院景观

晋商为晋中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晋中私园拥有独特的社会文化特色和民情风俗。“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乔家大院是现存最大的晋中大院之一。全院亭台楼阁,雕梁画栋,有石雕、砖雕、木雕、彩绘等,建筑风格及审美观念都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和道德规范。晋中大院古拙沉稳,和谐统一,向世人诉说着晋商的繁荣历史。

3.江南私家园林景观

江南古典园林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清新自然,淡雅精致,以得水为贵,选址和造园风格都与烟雨江南的传统意境及气候环境相协调。例如苏州留园,其园林空间布局处理有节奏有韵律,造园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展现了园林中自然与人文统一的意境美。

(二)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中和之美”的体现

传统园林的造景目的即再现自然,在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自然山水的规划方式依然是设计的重要依托。“人居环境是人类与自然之间发生联系和作用的中介,人居环境建设本身就是人与自然相联系和作用的一种形式,理想的人居环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或如古语所云‘天人合一。”

例如上海北方城投佘山玺樾会所(图1),该会所位于上海市松江区辰花路3177号,从“翠山环抱,碧水为玺,道樾似锦”的概念出发,运用典型的传统中式造园手法,营造中式山水园林之格局,形成立意丰富而和谐统一的园林设计。景观布局结构采用“轴线庭院”“前城后院”“园中园”等造园手法。

“轴线庭院”,即强化景观轴线的设计方法,源于传统北方私家园林景观,会所入口区通过大门、绿化、水墙、景墙的轴对称设计,营造出大气简约的入口形象,主入口视线无遮挡,突出会所主体建筑。“前城后院”,即前铺装后山水,遵从传统北方皇家园林的设计方法,通过视线上遮挡与通透的对比手法,达到以小见大、豁然开朗之感。“园中园”,结合传统南方私家园林的造园手法,景观带上串联不同主题的景观花园,形成移步异景、景景有情之意境,打造花园别墅的整体形象。

会所景观设计共分四园,即悦山园、日耀园、撷趣园和清晖园,各园皆有自然山水的意境美,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模山范水,品山鉴水,游山玩水,忘情山水,居民可以享受生活,品味自然,感受家的温暖。

三、关中地区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中和之美”的传承与应用

关中南倚秦岭山脉,有渭河滋养万物,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文明中枢。千百年来,儒释道文化、帝都文化、庙堂文化等多种文化在此积淀,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传统园林。关中地区私家园林以盛唐时期最为鼎盛,造园者寄情山水,建筑隐匿于空山净水之间。在关中地区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中,依然能寻找到历史的痕迹,“中和之美”的审美观念在关中地区得到传承,每一处居住区都有着和谐统一的意境美。

(一)西安群贤庄居住区景观

1.群贤庄设计概况及设计理念

“一日早晚均有景,一年四季景不同。错落有致各有异,再现盛唐园林风。”群贤庄(图2)位于西安市高新群贤路3号,地处盛唐长安文人雅士聚居的“群贤坊”旧址,周边有高新技术开发区、城市公园、教育、医疗、商场等配套设施,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住户对象多为中高收入人群。小区占地面积约4.1公顷,地上总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为多层仿联排别墅建筑,楼层为5层。著名建筑设计大师张锦秋延续她的“新唐风”建筑风格,在创作思想上注重与历史环境相结合,坚持和谐为美的建筑创作思想,旨在创造出一个人与城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文化特色居住区。

2.景观规划设计中“中和之美”的传承与应用

(1)中心景观规划设计

中心花园是群贤庄小区的中心景观。正对小区西门入口,是一个巨大的假山瀑布,周围环绕着山石溪池,主景观继承了传统园林的自然之美,山水交融,达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意境美。假山的设计与整个居住区的空间结构布局和盛唐风格协调统一,设计师韩良顺、韩建中父子将江南风格引入其中,为假山增添了清新灵动之美。除了中心花园,沿主干道还有一处景观中心环岛花园,终南山的奇石和错落的跌水形成了小区内的第二花园。整个群贤庄山水、奇石、松、竹相映成趣,现代居住区与传统造园手法相结合,构成了浓墨重彩的山水风景。

(2)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设计

群贤庄位于唐“群贤坊”遗址之上,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古城的历史文脉在小区设计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住宅建筑外墙材料呈暖灰色,肌理凹凸有质感,与西安恢弘质朴的风格和基调相统一。点缀在小区中的奇石刻以唐诗,将盛唐风格渗透到每一处景观中,使人感受到古朴庄重的意境美。

(二)西安荣禾·曲池坊居住区景观

1.荣禾·曲池坊设计概况及设计理念

荣禾·曲池坊(图3)位于西安曲江新区雁南三路与丽人街交汇处,占地面积约67亩,总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东西文化碰撞,恢弘大气的现代中式风格再现了盛唐气象的独特魅力。曲池坊东临曲江池遗址公园,北接唐城墙遗址公园,周边有国际大型唐风商业圈,各类配套设施齐全,以“物我两忘,天人合一”为设计理念,打造宁静典雅的居住区环境,为居民营造远离喧嚣的世外桃源。

2.景观规划设计中“中和之美”的传承与应用

进入曲池坊小区,就会立刻被这里的山水诗意所吸引,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建筑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这里完美融合。中心景观有假山、湖水、奇石、凉亭、草木、拱桥、堤坝等。住宅建筑临水而居,随时可见湖光水色,草木葱茏,园内铺装以暖灰色为主,质朴大气。曲径通幽之中,有刻以诗词歌赋的景石和表达自然和谐意境的石阶,点缀的景观小品中大量采用盛唐文化元素,每一处景观都有着大唐遗风。

四、结语

君子和而不同,周而不比。千百年来,“中和之美”的审美思想渗透于中华文化中,从传统私家园林到现代居住区园林,造园者一直在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关中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中和之美”的审美思想也在这里得到传承。居住区作为承载一方居民精神寄托的庇护所,应当以人为本,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营造自然和谐的意境美,给予居民温暖的归宿感。

参考文献:

[1]刘彤彤.中国古典园林的儒学基因[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5.

[2]傅瑜.中国传统园林意境营造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3]吳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王清强.传承历史开拓未来:张锦秋大师西安城市特色下的多元化建筑创作[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

猜你喜欢
关中地区景观园林
浅析关中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明器
基于均方差决策法的关中地区城市绿色发展市域差异分析
关中地区农用地流转对农户福利影响的调查研究
关中流动重力测网的中小地震映震能力分析
现代景观园林设计理念及实践探讨
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
谈陕西关中地区土葬与风水的农业基础
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履行契约行为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