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

2020-09-22 00:50宁尚东
神州·中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策略

宁尚东

摘要:情境教学是课程开展中的一个重要手段,而情境构建又是其中重要的部分。小学数学情境构建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的部分,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带动课堂的气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所以,情境构建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策略

根据最新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政策的出台,充分说明了数学出自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数学和生活关系密切。因此,要想学生学好数学,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必不可少的。而怎样把生活情境教学法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所有小学数学教师要解决的一大难题。下面就结合实际情况简单谈谈相关的策略。

一、生活情境教学法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巨大应用价值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所谓生活情境教学法,其主要应用模式在于把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有机结合,借助生活中的知识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众所周知,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会出现各种意外的事,这些事或使人悲伤,或使人开心,但在经历过程中都会具有一定的巧合,因此对于天性纯真的小学学生来说,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十分有趣的,这就使得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从根本上解决了数学教学枯燥无味的缺陷,并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数学学习之中,从而在长期学习中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精神

针对跳出课堂的生活情境教学模式,学生将不再完全是理论知识的被动承担者,而是能够广泛地参与到实践学习之中。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将得到很大程度的培养。同时,由于数学情境教学法强调与多媒体教学、合作分组教学等教学形式相结合,因此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具备较以往更多的动手机会,一些自己困惑的问题能够自主思考或合作思考进行解决,且再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很多具有较大学习潜力的学生很快便能养成良好的实践精神,而这与国家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理念相符。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基础能力

生活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科学安排下进行学习,并完成应有的教学任务。同时,借助跳出课堂围绕日常生活所开展的生活情境教学模式,学生练习数学知识的时间更加充分,练习机会更加丰富,练习时间更加多样,最终便可以实现熟能生巧,真正掌握课堂中所授的理论知识。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营造生活化教学环境

现阶段,在进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化环境,利用生活场景进行数学知识的训练。首先,要想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必须要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让更多的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在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情境必须要貼近学生熟悉的生活。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定期检验。例如,可以在讲解人民币面值一课时,模拟生活中购买商品的真实情景,通过这种情景模拟让学生了解数学主要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乐趣和价值,进而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热爱数学。其次,在进行数学生活化学习环境的营造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效果,教师需要改善现有的教学方式,积极地和学生进行互动,开展小组式的生活化教学,在互动过程中营造一种愉悦轻松的氛围,不能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和落差感。例如,在让学生认识三角形、长方形等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剪裁各种图形,更好地适应课堂,方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也能使课堂的氛围变得更加愉悦活泼。

(二)数学问题生活化处理

目前,在新课程标准不断改革之下,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提出更加深刻的要求,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使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进行有机融合。通过情景创设的方式,在最大范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数学问题生活化的处理。在进行小学数学问题生活化处理过程中,要实现学科知识和生活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对数学有个客观的认识,知道数学知识能帮助自己更好地理清解题思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认真学习,能够在数学逻辑思维的框架之下,客观地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满意度。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充分融入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可以使用生活案例以及智慧分析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能联想到生活中的案例,这样学生就能游刃有余地解决数学问题,与此同时,还能融会贯通解决生活问题。数学是一门理性客观的学科知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能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客观理性,这就意味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融合生活案例和真实数据,也可以改编原创一些数学问题,更加贴近于学生的真实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化学习过程中解决数学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融入生活实例

在小学数学生活化事例引入过程中,应该以兴趣化、科学化作为主要的指导原则。学生学习的主要原动力就是兴趣,它能全面激发学生的热情,开发学生的智力,让学生具备创造性思维。现阶段,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将生活化场景融入到现实教学中。例如,教师在讲解某一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联想自己所见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自己主动进行案例的讲解,更好地分享生活中的所见。导入生活化的案例,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灵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组织生活化的语言,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一般情况下,在进行课堂知识讲授过程中,教师使用的都是普通话,它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知识的基本概念以及应用。然而,有些知识较为抽象,为了方便学生理解,也可以使用口语解释的方式,让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更加直观,降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难度。

三、结语

总之,想要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们教师就要进行科学的构建,让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加的活跃,提高课堂的氛围,让学生在具体的活泼的环境里面进行相应的学习。教师还要充分把握教材的相关目标,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环境,构建出科学的问题情境,提高小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理解和使用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情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后丽丽.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5):203.

[2]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妙用[J].马维智.课程教育研究.2020(08)

猜你喜欢
生活情境小学数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