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美国对华“十绝阵”

2020-09-22 10:21
新传奇 2020年33期
关键词:政客中美关系抗疫

在新冠肺炎疫情和总统大选进入倒计时的背景下,美国部分政客对华频频发难,布起了“十绝阵”,样子很吓人,其实色厉内荏、损人害己。而破解美方的“十绝阵”,中国需要保持理性、冷静,以围棋的持久战思维对美方的国际象棋速决思维,以时间换取空间,做好自己的事,力避“全脱钩”“新冷战”。

新华社揭穿美国“三无”政客真面目

今年以来,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和总统大选进入倒计时的背景下,美国部分政客对华频频发难,布起了“十绝阵”,样子很吓人,其实色厉内荏、损人害己。

这“十绝阵”,有贸易的、科技的、外交的、媒体的、交流的,也包含新疆牌、西藏牌、台湾牌、香港牌、南海牌。其特点是以人权、公平等为幌子,动辄制裁,“长臂管辖”,极限施压,罔顾国际道义和基本准则。

新华社日前刊文揭穿了美国这些政客的真面目。

文章指出,他们做人失德无底线。为了甩脱美国国内对其抗疫不力等问题的指责,实现遏制中国发展的目的,他们不知疲倦地编造种种谎言转移视线,恶意丑化中国,误导国际舆论。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日前发表涉华讲话,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制度进行疯狂攻击,对中国内外政策进行无端指责,其言论罔顾事实、颠倒黑白。

他们为政荒谬无下限。他们把强权当作公理,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为无物,以莫须有的理由要求他国限时关闭驻美领事馆,令国际社会愕然。他们无视本国民众的生命和健康,打压科学界人士,用谎言和反智言行误导民众,导致美国创下全球感染新冠肺炎病例和死亡病例数量“双第一”。

他们搞乱世界无极限。在全球治理业已存在巨大赤字的情况下,作为最大发达国家的美国,放弃承担应负的国际责任,一再退群毁约,令许多事关全球福祉的议题得不到有效应对,令国际社会忧心、寒心。类似蓬佩奥这样的政客还不遗余力煽动建立所谓“反华联盟”。他们的行径撕裂国际社会,加剧国际紧张局势。多国已明确表示反对美方做法。

无底线、无下限、无极限——“三无”美国政客已把自身钉在历史与人心的恥辱柱上。

国际舆论普遍认识到,美国“三无”政客频繁拿中国说事和制造谣言,只是为了掩盖自己抗疫的过失,“将美国人的愤怒转嫁给中国”。

美国部分政客为何见不得中国好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其走向牵动着国际风云动势,关乎世界各国利益。两国关系缓和比紧张好,合作(即使是竞争中合作)比对抗好,谈比不谈好,这是国际社会的共识。

本届美国政府主政以来,中美关系一波三折,两国国家元首几次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未能像中方所期待并一直为之努力的那样得以很好落实,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之一就是美国部分政客见不得中国好。

中国经济发展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部分政客不高兴了,认为中国要当“老大”;中国科技进步了,国防现代化水平提高了,美国部分政客不高兴了,认为中国“威胁”到美国的安全和全球利益;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理念,目的是推动全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美国部分政客不高兴了,认为中国是在向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及其代表的西方价值观“挑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战是全人类维护公共卫生健康与安全的共同事业,中美作为世界大国,本应站在国际社会前列携手战斗,推动举全世界之力团结合作、守望相助,但美国部分政客非但不肯这样做,反而不遗余力地操弄“政治化”“标签化”“污名化”手段向中国泼脏水、甩锅推责,甚至拼凑“联军”对中国“滥诉追责”,严重破坏了国际抗疫合作。

总之,在美国部分政客的心目中,中国好过美国就不好过。归根结底,这种心理源于永久称霸、永远第一的野心以及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定式。

以对抗的心态揣摩对方,总觉得对方是“威胁”,不跳出这个怪圈,美国便很难以积极的态度与中国相向而行,去共同努力推动中美关系朝着不冲突、不对抗、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

后疫情时代,世界特别需要一个良性的中美关系

有舆论感叹,这还是那个美利坚合众国吗?中美关系何去何从?世界又该怎么办?

分析认为,忧患不能缺,但不必过虑。

破解美方的“十绝阵”,中国有条件,有能力,也有“法宝”。概括起来,就是理性、冷静,以围棋的持久战思维对美方的国际象棋速决思维,以时间换取空间,做好自己的事,力避“全脱钩”“新冷战”。

事实上,态势正在如是演进。在多领域的博弈上,中方貌似被动,但有理、有利、有节,着眼长远,战略清晰,战术灵活,展现不惧怕、见招拆招、刚柔并济的态度和韧性。相反,美方越来越显得焦躁,渐失风度和章法,甚至扯下了遮羞布,个别政客就像中国古典名著《封神演义》里的申公豹,四处游说,口无遮拦,唯恐天下不乱。

时下,中美关系紧张,风险不断提升,但仍有转圜的机会。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建交40多年,有“蜜月期”,也有波折。其间,留下了尼克松访华、邓小平访美等历史瞬间,也有无数民间交流互动的故事。当年被誉为“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便是一例。

尽管经贸相互依存也无法确保战争不发生,但经贸合作仍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众多美企仍看重中国市场,苹果等品牌仍拥有不少中国粉丝。性价比高的中国商品,也受到美国普通消费者的青睐。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近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美中经贸关系在疫情和政治因素挑战下仍可期。

8月以来,杨洁篪、王毅等中国高级别人士就中美关系密集发声,有立有驳,释出善意;中国学者饶毅、美国作家何伟有关中美民间抗疫的长文,陆续发表后网上转载甚多。有观察家指出,中美两国关系合则两利、斗则俱伤,需要大视野、互相尊重和“温情叙事”。双方都有责任管控分歧,刹车止损,找到新的竞合平衡。

后疫情时代,世界特别需要一个良性的中美关系。中美关系不必也不应成为零和博弈,太平洋两岸的民众也不希望两国走向激烈冲突。

(中新社2020.8.14等)

猜你喜欢
政客中美关系抗疫
“画”说抗疫
团结抗疫
抗疫中的“中国制造”
抗疫作品展
辜鸿铭戏弄民国政客
↑政客的祈祷
政客春秋
“冷战与中美关系”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