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0-09-22 20:47刘利
速读·中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摘  要:大学毕业生作为高校一个被特殊关注的群体,为了更顺利地完成学业,成功步入实习与就业岗位,其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也出现新的特征与层次划分。本文随机抽样500名大学毕业生作为案例,通过对其大四一年的消费心理与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分析其消费特点,适时引导教育,不断完善毕业生教育引导与服务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思政育人工作实效。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大学毕业生作为现代社会一群备受关注的群体,他们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受到了诸多研究者的关注。消费行为是大学毕业生正常生活、学习、就业过程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社会经济活动,关系到青年一代消费观的形成,对整个社会青年消费均将产生一定影响。

一、大学毕业生特点

(一)课程少,课余时间充裕

大学毕业生大四最后一年的课程因学校或专业的不同略微有所区别,据笔者对案例进行调研,数据显示98.9%的毕业生课程都集中在大四第一学期的前两三个月不等,1.1%的学生称大四第一学期都有课程安排。总体来看,大学毕业生课剩余时间基本就是留给毕业生实习实践、做毕业论文、就业等事情,课程少,实践多,课余时间充裕。

(二)实践多,社会关系多样

由于大学毕业生大四第一学期课程少,因此63%的学生都有过利用此段时间在校内外实践的经验,或集中安排或自主实习实践,从而增加大学毕业生社会工作经验。在此过程中毕业生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社会人,社会关系也由以往单一逐渐转为负责多样。

(三)心理状态不稳定,管理难度大

大学毕业生随着即将毕业实习就业,抑或考研升学的接踵而来需要承受来自各方压力,归结起来即为毕业压力、就业压力、升学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四个方面。以上压力易造成学生紧张、焦虑、抑郁、多梦、失眠等不良情绪,如不能及时合理疏导或宣泄可能还会引起心理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毕业生集中在校时间少,导致师生之间沟通多为电话、QQ、微信等媒介,不能及时面对面进行干预处理,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增加了毕业生管理难度。

二、大学毕业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

笔者主要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抽样案例进行数据收集,通过对数据客观分析,了解到抽样的大学毕业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特征。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大四一年平均消费是9600元,最高为21270元,其中36.2%的毕业生消费在5000元以下,58.4%的畢业生消费在5000~10000元,5.4%的毕业生消费在10000元以上。由此调研数据可以看出,大四一年整体消费基本趋于合理,然而依然存在个别高消费的现象。据调查,毕业生消费总额的32%用于培训考证、22%为毕业前各类聚会、18%为鞋服、13%为交通通讯、8%为招聘会、8%为美容美发、2%为其他。通过问卷及访谈数据分析,总结出大学毕业生消费心理及行为具有如下特征:

(一)发展型消费占主导

毕业生中87%的学生经济来源由以往的从父母处获取已转向部分或全部靠自己兼职获取,在获取过程中他们也懂得理财,消费也随之根据自己能力来决定,更理性。调研显示,68%的毕业生表示不会因为周围同学购买名牌鞋服或化妆品自己也去购买,但是他们会受周围同学考证或参加各类培训影响自己也报考,由此可知他们更加注重自我发展型消费,目的性强,较少盲目跟风。

(二)追求个性,标新立异

大学毕业生由于自身条件的差异性导致个性心理存在差异,其消费行为的个性化趋势日益明显。毕业生们期待在周围人群中或面试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凸显属于自己的个性,因此他们一部分人会买一套倾慕很久的鞋服为一场求职面试做准备,从而希望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同时45%的学生认为符号消费能给自己在重要活动中带来自信与“底气”。

(三)消费结构多元,消费行为受毕业季影响大

不同的消费心理会产生各异的消费行为,从而影响消费结构的变化。大学毕业生在大四一年面临实习就业、升学深造、人际关系等方面压力,消费理念注重商品附加值,培训考证、各类聚会、鞋服、交通通讯、招聘会、美容美发等消费不断增加。消费也从满足简单生存需要提升到满足个人发展需求、精神需求与心理需求方面,消费方式与内容呈多元化趋势。

三、构建大学毕业生健康消费服务体系

“95后”的大学毕业生更需要获得老师、家长、同伴的认可、理解与尊重,因此高校应该根据大学毕业生最后一年的心理需求及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及时合理的教育引导,构建大学毕业生积极健康的消费服务体系。

(一)提前安排,上好大四“第一课”

大四对每一位准毕业生而言尤为重要,他们的去向主要有升学考研、实习就业、创新创业三类,同时加之其大四一年消费结构多元性,资金分配稍有考虑不周即可出现“经济危机”,导致超前消费,更甚者可能出现校园贷或网贷等恶性事件。因此,学校应该提前安排,通过就业指导课程及主题班班会等方式对学生大四一年资金分配进行系统讲解,分类指导,使学生通过身边真实案例对个人财务进行提前规划,处理好学业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二)引导毕业生树立健康消费价值观

尽管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但毕竟还没有走出校门,消费观念尚未正式形成。因此高校应该从学生一入校便可通过身边优秀事迹、健康消费观与理财知识讲座、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教育引导,避免盲目消费、过度消费、攀比消费、符号消费等俗恶现象,从而使大学毕业生合理对待自身消费需求,提升内在竞争实力。

(三)构建正能量的校园文化氛围

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与三观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积极促进作用。高校应通过一系列活动倡导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求实奋进、努力拼搏的校园文化,鼓励大学毕业生积极参加各类实习实训或培训就业,通过活动传递正能量,丰富校园文化。

大学毕业生作为高校一个特殊群体,构建积极健康的消费服务体系,为做好毕业生就业、升学等方面的消费心理疏导及行为干预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王利梅.新时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与消费观引导[J].智库时代,2019.

[2]刘华.大学毕业生消费行为分析与教育引导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

作者简介

刘利(1986—),女,硕士,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珠宝学院,助教。

项目信息:2019年陕西省委高教工委科研项目《“00后”大学生符号消费心理与教育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9FKT50。

猜你喜欢
大学毕业生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高中生日常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调查研究
中国文化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中国文化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准备三步法则
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包装设计的发展特征(1978—2000年)——消费心理研究
房地产价格波动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