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和情绪对话

2020-09-23 08:02
妇女 2020年8期
关键词:负性外界状态

他见到同事连招呼都不打,这个人一定是冷漠无情,不懂人情世故的吧;那个人看起来不爱说话,总是一个人去吃饭,他一定很孤僻吧;看那个女生,穿着好暴露,还会抽烟,她生活作风一定很开放吧……我们的大脑总是按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外界做出判断。在人际交往或是处理问题时,我们会快速用这种“非黑即白”的惯性思维来分析、推理周围的一切,而不太会去认真考虑其他的可能。

这种对立的思维,虽然可以让我们对外界快速做出决定,但也有可能弄巧成拙。

孩子在考试中把很简单的一道题做错了,战战兢兢地告诉父母这次考试考的不好,并把试卷交给了妈妈。妈妈看后非常生气,责备孩子这么简单的题也能做错,真是笨死了。这位妈妈只是看到了孩子犯了低级错误,却没有意识到孩子诚实的品质多么难能可贵。况且,做母亲的也许不知道,孩子这样的成绩在班级里也是数一数二的。

不管在工作、学习上,还是社会交往上,出现这些思维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也不可怕。但可怕的是,我们被其产生的情绪所控制。

情绪是我们自身与外界互动的结果,外界的事物会经过我们的评价进而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然后再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或战或逃”的行为。情绪本无好坏,好坏完全依赖于我们对它的认识。比如,一对恋人在林间小道散步,一个彪形大汉从林子里跳出。他们受到了不小的惊吓,心里很恐惧,以为碰到了抢劫的人,随时准备逃跑或是和对方干一架。随后再仔细一看,原来是隔壁的邻居大李。于是他们放下心来,因为他们评价当前的情景对自己已经没有威胁了。

是时候对情绪来一次重新认识了,尤其是负性情绪(悲伤、恐惧、焦虑、抑郁等)。

当外界的事物或人不能够满足我们的需要或愿望时,就会产生负性情绪。心理学研究发现,我们的负性情绪会对当下的任务产生阻碍作用,会使我们的注意范围变得狭窄,工作效率降低,创造性变差,思维或行动的灵活性降低。长期处于负性情绪的状态下,我们的免疫力就会降低,非常容易生病。比如,如果个体长期处于焦虑、压力的环境下,那么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会增大。

这就是负性情绪的破坏力量。但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负性情绪有着自身的适应意义。它会使我们的注意力集中于外部的威胁性事件,从而调动我们全身的资源来应对外部的不利因素,使我们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也就是说,当我们在生活中体验到不良的情绪时,这说明情绪在提醒我们,要做出一些改变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了。

当在工作中体验到压力和焦虑时,这是在提醒我们目前的状态不足以应付工作中的问题,需要我们停下来好好分析一下当前的情况。究竟是自身的技能不足还是工作方法出现了问题,然后采取相应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当我们愤怒的时候,它是在告诉我们,有些东西阻碍我们的目标实现了,要赶紧弄清楚才行。当我们悲伤的时候,它是在告诉我们,失去了对自己重要的东西让人很伤心,趁現在要好好珍惜那些还没有失去的。

所以,当我们遇到那些令人痛苦、郁闷、焦虑、烦躁的负性情绪时,应该停下来和它们说说话,请它们进入到自己的心房里坐坐,说:噢!你是来告诉我应该注意自己的状态了,应该引起我的重视了吧!谢谢你来告诉我。

对负性情绪的接纳意味着我们在成熟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离解决问题的距离又近了一些。一味的排斥自己的情绪,情绪也会有“脾气”的。一旦情绪失控,受伤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身边的人。

猜你喜欢
负性外界状态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深山里的部落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抓住特征 剖析本质
智珠二则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牛顿第一定律”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