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

2020-09-23 08:01张雨婕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消费

摘 要: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和消费嗜好。在现代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群体特性越来越明显。超前的消费意识和滞后的消费能力已成为大学生消费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矛盾。本文从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出发,基于消费经济学与消费心理学视角对得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探索问题背后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影响因素從根源上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并从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层面提出教育引导对策。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消费;消费心理学;消费经济学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

(一)学生生活费来源

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来自以下方面:父母、勤工俭学、兼职、奖学金等。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生活费来自父母,他们的消费行为受到家庭因素的制约;而部分依靠父母部分打工或奖学金赚取的所占比例也较高,约为1/3,但大多数人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对家庭的经济依赖;全部自己赚取所占比例较少。由此可见,家庭仍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资金来源。

(二)学生生活费支出及其延伸

目前大学生消费水平基本合理。但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在个体之间差异较大,有的学生每月花费不到800元,有的则超过2000元。此种现象的存在会使一些大学生无法面对他们之间的差异,从而导致消费心理的失衡和消费行为的非理性。在调查购物时资金紧张的问题时,近半数的大学生选择放弃购买,这表明大学生在面对欲望时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一些学生选择用平时存的钱说明大学生拥有理财意识,用花呗等借款方式或向同学借钱的虽然不多,但足以说明大学生们有超前的消费意识。

(三)学生消费观念

大学生中存在不合理的消费观念。目前,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往往过度追求个性,存在盲目消费和计划外消费的现象。此外,当地大学生消费观念也可能是受到西方的一些不良的消费思想的影响,随之发生变化并存在一定的误区。鼓励节俭并不意味着否定提前消费,我们不反对提前消费,因为它不仅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还能激活市场,刺激经济增长,但消费要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从自己的实际承受能力出发。大学生盲目提前消费只会增加父母的负担,因此必须加以正确的引导。

二、大学生消费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影响因素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有很多,既复杂又相互影响。本文将影响因素归纳为四类:大学生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

1.大学生自身因素

(1)攀比消费现象严重。部分大学生虚荣心较强,受消费主义价值观影响,导致消费攀比。

(2)消费浪费现象普遍。许多大学生储蓄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

(3)盲目追求高消费。盲目追求高消费会让大学生偏离正确的消费轨道,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4)消费结构不合理。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很多大学生在服装和娱乐上花费很多,在学习上的投入明显不足。

(5)容易陷入网贷消费陷阱。许多非法的网络金融企业和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手段为学生提供金融服务,使大学生陷入网络贷款的陷阱。

2.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直接影响孩子的消费观念。从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来看,原因有三点:第一,家庭消费观教育的缺失。家长在孩子的学业上投入过多的精力,而忽视了对孩子消费观念的教育,有时甚至以不合理的消费诱导孩子在学习上做出异常的努力,导致孩子的消费观念不健康。第二,不合理的家庭消费行为和习惯。如果一个家庭没有合理的消费观,就会给学生错误的示范,遵循错误示范的学生的消费观念会延续他们的错误。第三,过度依赖学校教育。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庭消费观教育的意义,过度依赖学校教育。只有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发挥良好的作用。

3.学校因素

学校对大学生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的培养也负有一定的责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理性消费教育缺失。学校主要是为学生的学习创造的环境,把重点放在学术教育上,从而容易忽视教育的其他方面。学校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进行理性消费。第二,校园环境的影响。大学校园周围的社会氛围、大学生的价值观、校园环境和各种设施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4.社会因素

大学校园被称为“半个社会”,对学生的约束力远远低于高中。因此,社会的各种因素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力度对大学生产生综合的效应。大学生年轻的特点不仅使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容易产生猎奇心理。这种心理会促使他们购买一时感兴趣的但没有任何实际用处的产品。与此同时,很多商家把目光锁定在大学生身上,利用这些特点来激起他们的消费欲望,引诱他们进行冲动消费。

(二)从消费心理学角度分析其成因

1.大学生的消费遵循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理论将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大类,从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进行排列。作为人,大学生首先要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比如生活消费支出。其次是安全需求,如学习费用。学生们在学习上有大量的消费,去参加一些培训班或者购买学习书籍,这是为了安全的需求。依次往上是为满足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而产生的多种消费。

2.大学生的消费是有限理性行为

“理性人”的观点假定所有的人都是理性的,没有非理性的行为。“效用最大化”理论认为,个体在比较多个方案后,会选择效用最大的方案。事实上,通过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分析,发现绝大多数人未必会选择最佳方案。因此,Simon修正了期望效应理论,认为人们在作决策时追求的是“满意”而不是最优。Simon的有限理性模型告诉我们,在某些情况下,满意倾向于最大化,而在另一些情况下,满意度和最大化是完全分离的。

3.大学生在消费中存在认知失调

费斯廷格于1957年提出 “认知失调”理论,这意味着人们在做一些决策时,往往希望减少和避免心理态度和行为不一致所造成的矛盾。大学生在消费时,容易因外部激励而引起内因和动机变化,造成认知失调。由于认知失调,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大量不必要的消费。

(三)从消费经济学角度分析其成因

1.“示范效应”及“消费的不可逆性”的影响,迫使从众享乐和消费

大学生的经济虽然不能完全独立,但仍可视为独立的经济个体,通过对大学生消费的调查分析结合杜森伯格的相对收入假说,可以发现,“示范性”和“不可逆性”在大学生消费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性”,在相互密切接触的学生中存在,群体中收入和消费水平较低的学生可能会扩大他们的开支,从而在群体中接近收入和消费水平较高的对象。消费的“不可逆性”表明消费往往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消费并不一定会因为收入的减少而减少。如果习惯于高消费,那么很难改变这种消费模式、降低消费水平。

2.“扩大预算线”产生借贷、透支消费

消费者面临着预算约束,即可以购买的商品数量受到有限收入的限制。但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学生突破自己的预算线。有两种典型情况,一个是同学之间的借款;二是信用卡透支,若不能及时还款,无疑会给学生家长造成更大的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也会变得扭曲。

3.“消费预期”过于乐观,导致浪费式消费

大学生可能会因为一些意外收入而对未来长期收入做出不合理的预期,这不仅会提高目前的消费水平,而且会产生长期维持该消费水平的观念。对于那些没有理财观念的大学生来说,没有合理的安排和目的性的考虑,就会出现消费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造成大量的消费性浪费。

三、对策及建议

(一)个人层面

大学生应学会自我教育,正确认识自我是实现自我教育的前提,学会发现问题,改正问题。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1.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实践。自我实践是自我教育最关键的部分,在日常生活中设定目标,并用它们来调节自己,积极合理地约束自己的消费行为。

2.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学生自我教育效果的体现,是对自我认识以及自我实践效果的正确评价,并以此为基础,及时更新目标,调整自我实践。

3.学会自我教育,并在此基础上整合外部教育,增强消费判断、选择消费的能力。

(二)家庭层面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对学生思想观念的教育起着重要的影响。消费观决定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只有消费观是科学的,消费行為才能是理性的、科学的。家长应做到三点:第一,家长应正视消费观的教育,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和发展教育,加强自身的沟通能力,对孩子消费观的建立和发展给予合理的指导。第二,家长要为孩子提供模范力量。加强对自身的教育和约束,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第三,配合学校教育,对孩子进行全面的、合理的消费观教育。与学校多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结合学校的教育方法,合理促进孩子的消费观教育。

(三)学校层面

在培养大学生科学消费观的道路上,高校需要加强三项教育。第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使大学生走出消费误区,学校必须了解大学生消费心理的特点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第二,加强理财教育。学校可以联系相关院系开设一些与消费、理财有关的公开课和讲座,使学生们能够了解理财知识。第三,加强防范意识教育。针对校园贷款和兼职诈骗的骗局,学校要利用教育手段向学生进行宣传普及,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

(四)社会层面

社会的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制约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为了使大学生能够进行合理消费,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净化校园周边环境。高校应联合有关部门,共同整治大学校园周边的环境,处罚违规经营的摊贩,取缔低俗的文化娱乐场所,维护校园周边环境的安全。第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健康消费的社会环境,反对不合理浪费,提倡勤俭节约。第三,社会各界应积极配合,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大学生的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彭聃玲.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柳思维.现代消费经济学通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01).

[3]范琛.如何抓牢大学生消费者 大学生消费心理对企业的影响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8(10).

[4]李南,张亚薇.消费心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02).

[5]应晓琼.欧洲学校消费观教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07.

[6]涂庆皓.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消费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7]罗琪.当代大学生消费观问题研究 [D].浙江理工大学,2017.

[8]于博瀛.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的培育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9]刘斌,薛力平.大学生理财教育的意义和途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04.

[10]夏海燕.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心理学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3(02).

[11]徐旭姿,周伟,张乐.当代大学生消费特点探析——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 [J].当代经济,2015(14).

[12]赵永兵.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23).

[13]彭敏.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现状与教育对策[J].新西部,2016(02).

[14]姚淑华.大学生消费心理学研究[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6(03).

[15]吴俊.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研究[J].家庭生活指南,2019(01).

作者简介:张雨婕(1998-),女,汉族,安徽省滁州市人,淮南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教育学、教育学、心理学。

猜你喜欢
当代大学生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消费降级了吗?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
浅析微信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一见钟情》现实意义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