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战“疫”素材,厚植家国情怀

2020-09-23 08:04俞春晖朱佳娴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0年9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初中生互联网

俞春晖 朱佳娴

[摘 要]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基于“互联网+”环境,联系当前疫情防控的背景,深入挖掘生活素材,从兴趣、情感、思辨和参与的四个方面着手,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关注、思考与探究,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全球视野和环境意识,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初中生;互联网;家国情怀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初中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课程,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由此,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重视家国情怀教育,既要善于挖掘蕴含在学科知识中的家国情怀的教育元素,提出相应问题,又要与时俱进,自然而成,让家国情怀融于生活而指引人生。

在传统课堂中,家国情怀教育大多是单向的灌输,缺乏学生的自主和体验、感悟,情感生成与共鸣很难实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有效弥补了传统家国情怀教育一成不变的局限性。“互联网+”下的家国情怀教育,强化了家国情怀教育的时效性,增强了家国情怀教育的趣味性,更能有效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突如其来的疫情是一场灾难,也是一次大考。此次战“疫”引发了全方位的议题,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家国情怀教育课。危机是鲜活的教材,灾难是深刻的课堂。由此,基于“互联网+”环境,我们应巧用战“疫”素材,深入挖掘、剖析,引导学生关注、思考与探究,用当前疫情防控中涌现出的大爱情怀、家国担当、英雄精神、善良品质等教育和影响学生,厚植家国情怀,传递战“疫”正能量。

一、“互联网+兴趣”:“疫”趣盎然,点燃家国情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社会课程是一门来自社会实践并指导着社会实践,是充满趣味、充满魅力、充满活力的课程。基于“互联网+”,我们可以根据设置课前预习、课内交互、课后拓展等不同学习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地去查阅丰富多样资料,多元灵活地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形态,充分调动学生兴趣。我们要讲好故事,用绘声绘色、跌宕起伏的叙事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家乡故事等,拉近学生和历史和生活的距离,使得学生愿意去积极思考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增强教育的生动性和实效性,点燃学生的家国情怀。

在战“疫”中,科技发挥着重大作用,特别是5G技术的全方面运用。由此,我们设计了一堂《“技”高“疫”愁》的时政课。以一则视频“你的富强福上天了”导入,用学生耳熟能详的语言和“五福”内容,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由衷感慨“厉害了我的国”,并顺理成章引出学习内容。以“连连看”“对对碰”的等学生耳熟能详的网络游戏方式激发兴趣,归纳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科技成就。利用网络,让学生查找、归纳从春秋时期到明末清初,每一个推动生产力进步和历史发展的科技成就,学生为我们的祖先取得的科技成就由衷的自豪,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一段段材料、一个个视频展示5G技术在战“疫”中运用于高清直播、远程会诊、智能机器人,全面作用于方舱医院、雷神山和火神山。利用互联网感知中国科技的飞速发展,借助科技激发浓浓家国情。

在三江名师活动中,曾听过一节《百年之约·守望京张》的初三复习课。授课教师以贴近生活的最新视频《中国路》导入,以我国的基建成就让学生由衷感慨“厉害了我的国”。用“天堑变通途”“时势造英雄”两个篇章,将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京张铁路的地理知识、洋务运动的历史事件、近代列强的侵略与我们的反抗等与詹天佑的人物经历相结合,找到融合点,发现迁移点,以“旧貌展新颜”篇章,让学生走近今日的京张铁路,感知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速度,让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体会到家国情怀,让学生感同身受,身临其境,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教师精心选择学习内容,挖掘课程资源的深层内涵及情感,实现对师生内心情感的唤醒和学生家國情怀的形成。

二、“互联网+情感”:“疫”重情深,唤醒家国情怀

与单纯的知识传递相比,家国情怀的培育是一种知识内化、心灵体验与情感升华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发挥语言的魅力,可以使家国情怀教育更具感染力,做到以情感人,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触动学生的心灵。

在疫情抗击战中,“疫”虽重,但我们的情更深,选择合适的素材,用灵性的语言,能激发情感,唤醒学生的家国情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用激励性的语言引领学生聚焦疫情防控阻击战,从地理、历史、政治、生活等角度全方位走进疫情防控。“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战“疫”之下重读“五四运动”,重温“五四精神”,我们以饱含激情的语言歌颂一个个90后、00后“最美的逆行者”。

疫情期间,我们主要是通过线上教学方式,由此除了教师的语言艺术,我们更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大数据,多元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形态,以歌唱、朗诵、表演MV等方式,充分挖掘教材情感因素,实现情知的和谐并进,增强教学的生动性,以形象的展现或佐证相关知识,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基于互联网,教师还可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尝试着将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与语文、法治、音乐、美术等学科进行跨界学习,创设情景,在潜移默化中引起学生持续的情感共鸣,培育家国情怀。

三、“互联网+思辨”:“疫”味深长,领悟家国情怀

作为主体的一种深层次的情感归依,家国情怀的构建过程应出于学生自主地与教师互动,而不是教师的单向灌输。课堂学习中师生间的互动是一种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教师通过交流可以发现学生对家国情怀的认知,从而及时加以引导。借助互联网,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获取丰富的教材知识和最新的时政信息,所以课堂学习不应拘泥于现成结论,而应思考如何构建基于问题分析的思辨型学习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引导学生紧扣材料的中心,多种角度地分析问题,同时有逻辑地、有条理地运用资料证据论证观点,并且明确问题的前因后果和区别联系。

空中课堂中“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一课,以“聚焦武汉”疫情的中国地图导入,引发学生对中国地理位置的思考。播放“数字中国”的视频,以组组数据,让学生感知中国的地大物博,激发家国情怀。“外媒傻眼,世界震惊:中国4天3座医院拔地而起!”的素材启迪学生思辨:为什么我们能做到?中国速度、中国给予学生强烈的震撼并将家国情怀升华成理性的思考:我们怎么到达武汉?怎么将抗疫物资运送到武汉?一腔热血化作理性规划,思维碰撞,师生共同探讨。实战演练,设计三个问题:1.读中国行政区划图,运用所学知识说说武汉地理位置有何特点;2.读武汉水陆交通枢纽图,并结合武汉地理位置的特点,分析武汉疫情暴发后为何会向外迅速蔓延?3.读16个省对口支援湖北图,找一找:哪几个省是与湖北省相邻的?哪几个省是用本省的主要河流或者山名作简称的?哪几个省是用历史名称作简称的?其中有两个简称的省又是哪几个?疫情并未结束,我们从疫情中读出更多,感知更多,启迪思维,领悟家国情怀。

“传承东方文明,再现丝路繁华”的授课中,我们以佩戴的丝巾入手,借助数字技术展示了历史上的丝巾图案,并虚拟化地给自己设计了一条适合2000年前的自己的丝巾。接下来在设计的“品味醇香文化”板块教学中,从音乐、舞蹈、民俗风情、历史遗迹等方面着手,获以图片、视频,或以音乐、文字既让学生感受了丝路的美丽风光,更让学生感受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最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丝路申遗,组织学生在丝巾上签名,并当场拍照通过邮件发送给相关机构,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四、“互联网+参与”:“疫”不容辞,践行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的教育效果是内在性的,需要通过实践行为来表现。“理想信念不是拿来说、拿来唱的,更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只有见诸行动才有说服力。”担当,是家国情怀的精髓。五四运动中的进步青年就是用行动、用奋斗、用热血来践履家国情怀的。教师要通过设计、组织历史与社会学科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熟练掌握历史方法和社会技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互联网让我们真正实现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相隔万里,但我们和武汉和湖北始终在一起,我们利用网络,关注时事,传递能量,心连心,一直在一起。战“疫”期间,以疫情防控为主题教学内容,挖掘典型事迹、凝聚和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一名九年级学生修身正心,关注时政,顾全大局,做到不添乱、不添堵,把抗“疫”英雄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社会责任扛在肩上。从90后、00后的医护人员“医心移疫”,武汉的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坚守疫线”,身边的学子们参与的“全民战疫”等素材中,让学生真切明白哪里有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我们致敬战“疫”中的青春,我们更能将这份感情與思考落实于行动中,未来,也能如此热爱家乡、保卫祖国。

初中阶段,有助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实践方式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种是在学校组织的研学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围绕家国情怀的培养,设计和组织学习活动,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能付诸实践,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反馈家国情怀教育的成效。如战“疫”期间,为医护人员加油的诗歌、手抄报、漫画等。另一种是“互联网+校本课程”,即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校本课程的开发,围绕时代的发展需求,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如关注本地的“战疫”英雄和重大事件等,尽可能做到生动形象,寓教于乐,与学生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拓展家国情怀的教育空间,引导学生感同身受地理解家国观念。

在“互联网+”背景下,活用战“疫”素材,以丰富的资源、多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全球视野和环境意识,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这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一起战,一定赢;家国情怀,厚植于心。

参考文献:

[1]叶敬玉.初中历史教学提升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实践探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9(10).

[2]简允诗.“互联网+”环境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家国情怀的实践[J].江教育信息技术,2017(10).

本文系2019年宁波市基础教育教研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培养初中生家国情怀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 LX201909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文 宝)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初中生互联网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