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有效教学初探

2020-09-23 08:04金铁强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0年9期
关键词:新高考有效教学

金铁强

[摘 要] 新高考在考试方式与内容上都出现了一些变化,对现有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要改善教学效果,就需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探索。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就新高考背景下有效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新高考;有效教学;教學方法

随着高考方式和内容的变化,普通高中越来越重视有效教学。以有效教学为基本路径,向教学要质量、向课程要质量,不断研究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并落实于教学活动,成为一种趋势。所以,有效教学更有探索的必要。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

有效教学的第一层内涵就是“有效率”,即“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之比,“有效学习时间”与“实际学习时间”之比,就是“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比值越高,效率越高;比值越低,效率也低。而决定比值大小的核心,是教与学的内容,应该有普高视角下的知识价值、问题价值与探究价值。

有效教学的第二层内涵就是“有效果”,即“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目标相吻合”。教师的所有教学活动,紧紧围绕预期的教学目标,落实到学生的学习发展上,让学生每节课都有问题的解决,有知识和能力的相应收获。

有效教学的第三层内涵就是“有效益”,能够充分实现教学活动的价值。用常见的教育学术语表述,有效益的教学应该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未来生活需要的利益,应该形成师生之间的融合关系,应该有教学所需要的环境和方法。

拆分开来,有效教学包含三个部分:“有效”“教”“学”,即“有效的教与学”。有效教学的三层内涵与三个部分启示人们,必须从教法、学法两个方面,去寻找有效教学的实现途径。

二、合适的课堂教学

有效地教,需要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加强校本研修、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等途径,不断改变教法。其最终目的,是构建合适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模式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以深度学习为基本标志的,以具体解决问题为过程的,以发展学习能力为目标的。其基本特征,就是以“先学后教”的基本形态,充分呈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此问题的牵引下,有效指导学生的探究。部分教师已经在运用这些方式。如在推门听课过程中,一位语文教师对《祝福》一课的学习指导,令人深受启发。

【教学目标】通过祥林嫂死因的分析,深刻认识小说的价值。

【教学形式】探究讨论。

【问题1】我们常常说鲁迅笔下的底层群众是麻木的,不会抗争的。那么,《祝福》中,有没有写到祥林嫂的反抗?

很多学生找到了祥林嫂反抗的证据。

学生联系到具体的环境、具体的情节和人物,在对具体的语言进行分析时,有思维碰撞。有学生认为,小说里封建思想无处不在,不能忘掉祥林嫂生活的社会环境。祥林嫂再婚时的嚎叫、自杀,捐门槛,既有封建思想的影响,也有她对再婚、不许参加祭祀的绝望。捐门槛,是她底层人特殊的反抗方式,更显示底层人物的悲苦。

【问题2】鲁迅为什么要写祥林嫂的反抗?

学生讨论后认为,祥林嫂进行反抗,希望能依靠自己的勤劳活下去,但是她遇到的人,不管鲁四老爷,还是婆婆,或者贺老六的兄弟,或者邻居,都太冷漠了,造成祥林嫂死亡。因此,写祥林嫂的反抗,是为了强化社会的冷漠。不管她如何反抗,都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她越反抗,越显示社会的冷漠,越显示祥林嫂的悲苦,越显示出鲁迅对底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问题3】这种冷漠,给了祥林嫂怎样的精神摧残呢?体现在哪些情节呢?

有学生认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刻画得非常生动,祥林嫂受到的生活打击和精神摧残,都集中在她的神色和眼珠里了。也有学生很欣赏“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这个细节,认为鲁迅的深意在于:祥林嫂不断遭遇打击,很需要倾诉和安慰,但人们不断嘲笑她,从来没有人安慰她,哪怕一点点的安慰。

执教教师在第二课时,能够根据教材特点,以“祥林嫂有没有反抗精神”这一核心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兴趣,反复阅读教材,寻找相关的小说情节,在问题牵引下建立了情节之间的有机联系,并不断品味语言,寻找问题的答案,理解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原因与鲁迅对底层群众的同情,培养了学生悲天悯人的善良。没有核心问题,或问题之间松散,学生就不能深度学习,仅仅停留在文章表面,思维无法深入,文章真正的价值被忽视。有了核心问题,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教师的重点不在讲解僵死的知识,而是在指导学生学习。有效教学中,教法改变最显著的标识,就是教师不是知识的“讲解者”,而是学习的“指导者”。设计的核心问题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就在于教师设法改变教法,并且有宽阔的教学视野和深刻的独立思考,没有被教参束缚手脚。

三、合适的学习方法

要实现有效教学,学习方法的变革是必须的。“学什么”“怎么学”,直接决定了学习的效率。如何精准落实“学什么”“怎么学”,由“知识导向”转变为“问题导向”“能力导向”,由“教师教、学生听”转变为“教与学的深度融合”,是有效教学需要切实解决的问题

开门听课中,一位历史教师在执教人教版选修四“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时,就采用“学习前置”“先学后教”的方法。执教教师通过平板,向学生推送学习任务单,主要内容:一是学习教材,划出相关内容(题目略)。二是根据教材内容,宏观掌握知识结构,画出思维导图。三是找出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或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设计“画出思维导图”任务,是“前置学习”,其有利于学生对本课基础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设计“我的疑问”任务,有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既提醒学生作为学习重点,也方便教师“以学定教”,更有效地开展教学。

通过前置学习,基本掌握了相关知识体系,学生就提出了疑问: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和封建专制王权有何区别?为什么克伦威尔废除君主制,却独揽军事政治大权?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与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有相容的地方吗?

学生提出的疑问表明,困扰大多数学生的,是克伦威尔的争议性。根据这一集中呈现的问题,执教教师将本课的教学形式定为了“探究”,以“民主战士or独裁政客——克伦威尔”为课题,引导学生探究克伦威尔的双面形象。

【史料提供】查尔斯·弗思的《克伦威尔传》中有关英国国内外情况的两则资料(略)

【问题1】共和政体面临何种内忧外患?

讨论过程中,学生认识到新生的资产阶级共和国需要与荷兰争夺海上霸权,还面临着苏格拉暴动、爱尔兰独立的威胁,此为外患。这一点,教材中有少许文字体现,不难得出。更有同学根据提供的史料分析得出,共和国内部也困难重重,如国库空虚、阶级矛盾激化、封建残余势力反扑、军官与议会矛盾激化……

【问题2】新生的共和政体够稳固吗?克伦威尔怎么做的?

学生认为,新生的共和政体不够稳固,很软弱,不能解决这一内忧外患。于是,克伦威尔驱散了议会,被拥立为终身护国公,建立起军事独裁统治。

通过问题探究,学生理解到当时英国的现实环境,将克伦威尔一步步推向独裁统治。他们通过教师推送的学习资源包,认识到当时是专制盛行的时代,欧洲大部分地区都在朝着更强大的封建专制主义方向发展,民主政体在英国取得胜利,顽固的封建势力当然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为了巩固已有的成果,资产阶级在最初对封建势力的斗争中,就有了通过个人独裁来巩固资产阶级政权的方式。

【问题3】资产阶级为什么需要这样做?

很多学生根据教材和学习资源包,认识到克伦威尔这样做的原因是资产阶级本身还不成熟,而资产阶级本身不成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发展还不充分。这样,学生就把课内课外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融合到一起:从“民主战士”到“独裁政客”,有克伦威尔权力欲望膨胀的个人因素;更重要的是,这是在用独裁方式捍卫和传播民主。

由此,学生完成对克伦威尔以及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的认识升华,即时解决了自己在课前自主学习中产生的共性疑难问题,培养了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以及时空观念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因此,注重前置学习,即精准设计学习任务,推送相关学习资源,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有目的地学习,避免了学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直接呈现了每个学生遇到的知识问题与能力问题,形成教师基于数据的全流程学情监测机制,精准评估与诊断学习共性问题的依据,有利于以问题解决牵引探究学习,在探究中深度学习和理解知识。

新高考对学生的知识迁移与整合、思维深度、能力运用,有更高的要求,更加强调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而无论哪一种“个性化”的教学或学习,“带领学生无限接近发展区域”“讓学生在教与学中有获得感”,是不变的主题。因此,如何让教与学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是需要教师始终高度关注与积极探索的。

参考文献:

[1]张启新.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探微[J].文学教育(上),2019(6):80.

(责任编辑:姜 波)

猜你喜欢
新高考有效教学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走进农村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浅析新高考改革
新高考方案下高一化学课堂教学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