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在麻醉复苏室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

2020-09-23 07:56罗金香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医护一体化护理效果

罗金香

【摘  要】目的:观察医护一体化在麻醉复苏室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文研究病例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间麻醉复苏室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麻醉苏醒期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麻醉苏醒期给予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最终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麻醉复苏室滞留时间均较短,患者复苏后躁动程度较轻,躁动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少,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在麻醉复苏室护理中应用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苏醒质量,促进患者苏醒速度,减少苏醒躁动相关不良事件几率。

【关键词】麻醉复苏室;医护一体化;苏醒质量;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7-0208-01

麻醉复苏室是临床手术重要环节之一,患者手术后均需要转入麻醉复苏室进行观察,在此期间等待患者苏醒,并拔出气管导管,而由于复苏期患者自主呼吸、意识以及肌肉张力会逐渐恢复,因此患者常会因气管导管刺激、肌松药物作用和手术疼痛等因素导致躁动现象发生,若此期间护理不当,会出现多种躁动相关不良事件,因此会影响患者的术后安全性及康复效果。为提高手术患者麻醉复苏安全性,本文详细观察了医护一体化在麻醉复苏室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详情见下文。

1资料以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间麻醉复苏室收到的80例患者,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观察与对照两组各40例患者,观察组中有男患者22例、女患者18例,年龄22~75岁,均值为(48.2±0.5)岁。对照组中有21例男患者、19例女患者;年龄21~76岁,均值为(49.3±0.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经对比差异较小(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患者送至麻醉复苏室后,要对其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同时要做好患者的体温保护以及约束处理,并针对患者的临床表现给予针对性的对症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医护一体化护理,①风险评估:术前医护人员要详细掌握患者病情、体质情况、心理状态、认知程度以及存在的危险因素,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认知教育,要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详细讲解手术效果、安全性以及术后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危害性,最大限度减轻患者对手术过度焦虑恐慌情绪,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和依从性;②强化管理力度:术后手术医生要对患者的术后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告知护理人员相关注意事项,指导护理人员及时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仔细评估患者自主呼吸功能,确定无躁动情况且意识清醒方可拔管;拔管后给予患者鼻导管吸氧,保持呼吸畅通,避免发生低氧血症。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存在鼾声以及熟睡情况,若出现此类型现象,应及时唤醒患者;同时要掌握患者是否存在吸气性喘鸣音,要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时清除,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最大限度减少误吸现象发生[1]。

1.3评价标准

将两组患者复苏后躁动程度进行评分对比,总分值为10分,分数越高则表明躁动程度越严重;同时记录对比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复苏室滞留时间、躁动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20.0,计量资料描述用( ±s)、t检验,计数数据描述用n(%)以及x?检验,当组间数据差异显著时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最终护理结果对比

最终记录结果显示,观察组苏醒后躁动程度较轻,且最终苏醒时间45.5±1.5min、拔管时间21.6±1.2min、躁动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复苏室滞留时间51.5±1.4min均较少,其各指标与对照组数据相比存在显著优势,两组之间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是临床针对各类疾病治疗中常采取的治疗手段,通过手术治疗能够及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疾病对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威胁。但由于各类手术均属于侵入性操作,因此需要采取麻醉处理。但在麻醉复苏观察期间常会受到患者麻醉药物刺激、气管导管刺激和躁动等因素影响,导致患者出现躁动不良事件发生;而且躁动还会引起患者心律失常、意识模糊以及血压水平上升,因此影响患者术后康复效果[2]。所以,应加强对手术患者麻醉复苏室滞留期间的护理监护力度,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监护,最大限度减少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几率,从而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为此,本篇文章中对麻醉复苏室患者采取了医护一体化干预,护理干预效果。该护理措施主要是通过加强术前对患者的风险评估,及时掌握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制定出针对性的管理计划;并通过对患者的认知教育以及心理干预,及时改善患者过度焦虑恐慌情绪,使患者能够及时掌握手术及术后麻醉苏醒期间的存在的不适反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从而提高患者依从性;并通过加强患者术后监护力度,最大限度减少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现象以及不良事件发生几率,最终有效确保了患者术后康复效果[3]。

综上所述,医护一体化提高麻醉复苏室患者苏醒护理质量、降低躁动期不良事件发生几率和确保患者术后康复效果起到了重要性作用。

参考文献

[1] 巩越丽,刘健敏,秦艳玲.标准化沟通融于医护一体化模式的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8,6(8):1116-1120.

[2] 范润平,肖红,王芳,等.医护一体化临床护理模式对医护合 作关系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3):5-7.

[3] 孙琳,朱丕雷,王珊珊,等.全麻苏醒期保溫护理对患者麻醉及应激状况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8):84-87.

猜你喜欢
医护一体化护理效果
医护一体化健康宣教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高钾血症的影响
医护一体化模式对心衰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
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对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并发症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胸外科管道护理中应用医护一体化品管圈模式的效果分析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