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绩效评价

2020-09-24 03:14金萍戴红君王媛媛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16期
关键词:评价指标乡村振兴战略转化

金萍 戴红君 王媛媛

摘要: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在于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根据国家政策有关优化提升科研绩效评价的最新规范和要求,通过具体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案例,从方法措施、环节流程、量化指标、评价结论、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剖析,探索研究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绩效评价的要求、思路,并拓展非量化指标,把绩效评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契合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和发展的要求,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有机结合,探索适合农业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标准和要求的新的思路和理念。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0)16-0021-04

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新时代,“三农”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指出要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解决“三农”问题带来了一系列新政策新机遇,同时也提供了新思路,即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振兴农村产业发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与实施,国家和政府对农业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大。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开展绩效评价,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程、提高助农资金使用效果、提升科学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带动性、促进农业高效生态发展的重要手段,既能达到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服务工作的重要目的,又能为国家和政府对项目和预算资金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制定战略方针指南。绩效审计与评价,是项目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国内已有很多关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如戴元坤等从政策评价指标、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社会效益评价指标、生态效益评价指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指标5个方面建立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展了研究[2];张琳等在系统研究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绩效状况的基础上, 运用指标分解法、层次分析法、极值法和综合评价法,构建了适合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绩效评价体系, 并对2006—2010年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绩效状况进行了评价和分析[3]; 王志丹等通过对966家不同类型农业科技创新主体进行问卷调研, 对其在获专利授权数、带动农户能力、产品销售收入3个方面进行了绩效评价和比较研究[4]; 吴飞鸣等在构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对“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所涉及的不同技术领域进行绩效评价和比较研究[5];刘笑冰等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不同技术领域、不同区域以及不同性质单位的农业技术成果转化资金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6];万国超等采用将熵权法与灰色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 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绩效评价方法, 并以四川省“十二五”期间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7]。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项目管理的重心转移至事后的绩效管理,对预算资金使用的效益和效果开展的绩效评价、审计理念、思路方法和判断标准彰显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 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管理要求

1.1 新政策对科研项目管理的规范要求

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从申报、立项、实施、验收、评价是一个周期性的管理过程。国务院颁发的《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8〕25号)精神明确,其一是合并财务验收和技术验收。由项目管理专业机构严格依据任务书在项目实施期末进行一次性综合绩效评价,不再分别开展单独的财务验收和技术验收,项目承担单位自主选择具有资质的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结题财务审计,利用好单位内外部审计结果。其二是实行科研项目绩效分类评价。技术和产品开发类项目重点评价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关键部件等的创新性、成熟度、稳定性、可靠性,突出成果转化应用情况及其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问题、支撑引领行业产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应用示范类项目绩效评价以规模化应用、行业内推广为导向,重点评价集成性、先进性、经济适用性、辐射带动作用及其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更多采取应用推广相关方评价和市场评价方式。翔实、客观、全面、精准、有价值的绩效评价报告,对指导成果推广工作实践及促进信息反馈作用重大、意义深远,是政府对项目资金的调整、维护或停止资助意见的重要根据,可为政府对财政资金的管理投入与科研单位实践提供明确的方向。

1.2 成果转化推广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国家各级财政部门可以把绩效目标设置作为预算安排的前置条件,加强绩效目标审核,将绩效目标与预算同步批复下达。健全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制度和绩效问题整改责任制,注重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8-9]。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为例,转化和推广工作均是科研事业单位和机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是检验科研成果有效价值的必要和重要标准手段,也是科研成果的最终目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指有望达到批量生产和应用前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区域试验与示范、中间试验或生产性试验,为农业生产大面积应用和工业化生产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10]。农业科研成果最终的受纳者是农民,通过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架起科研与生产运用之间的桥梁,建立密切联系的纽带。农民采纳了科技成果,取得效益并且最大化,转化为生产、生活的需求应用,才能实现科技的价值和意义。通过绩效評价,彰显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最终必须与“三农”贴切结合,有效转化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改变“三农”面貌,才能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2 项目绩效评价案例剖析

2.1 案例验收基本情况

某省2014—2016年度的中央财政农业技术推广项目评价结果表明,在该项目的验收和中期检查中,2015年立项的117个中央财政农业技术推广项目进行了结题验收,对照实施方案和科技合作协议,113个项目基本完成了规定的各项任务指标,对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意见发出了通告;另有4个项目未通过结题。2016年立项的112个中央财政农业技术推广项目进行了中期检查,对照项目合同或科技合作协议,有11个项目中期检查未通过,予以终止;有1个项目由于专家综合评分较低,将组织专家赴现场对该项目进行检查,如果现场检查仍不通过,将终止该项目,并将项目实施主体及技术依托团队列入负面清单。验收不过关的原因主要有:未到现场汇报、未进行财务审计或财务审计不通过、实施主体撤销未到场汇报、项目类型重复、自主申请收回项目、未自主进行财务审计。验收前,省里委托了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对项目进行全面财务审计,无财务审计报告的项目不予进行结题验收,被视为不通过。同时省里对项目实施情况、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独立验收,分别考核实施主体和科技推广单位,根据签订的任务合同和实施方案,重点考核推广规模、科技提升、社会影响、产出效益、技术带动、推广机制等,强调要求完善年度经费使用、实施成效、示范带动、展示标牌、宣传报道、组织管理等各项内容,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和指标。

2.2 评价方法与环节

根据完成结题验收项目的特点和绩效评价的目标,项目审计组事前准备,精心计划,认真组织并按流程实施,制定明确可行的评价方案,评价报告包括项目基本情况,绩效评价措施,绩效评价结论,项目实施的主要做法和成绩,存在问题、建议与对策五大部分。特别是在准备的前期阶段,在明确的评价思路标准指导下,主要评价工作重点围绕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2.2.1 前期调研 采取听取项目单位汇报、项目实地考察座谈会等形式开展前期基础调研,搜集、分析、研究评价项目的政策、投入、实施、产出、效果方面的总体情况,形成绩效评价总体思路,确定绩效评价的基本方法。

2.2.2 指标确定 在前期基础调研的基础上,参照项目预算绩效目标,制定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方案,设计基础数据报表体系、调查问卷及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2.3 数据采集 组织项目实施单位填报基础数据报表,并由绩效评价小组对基础数据报表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进行实地核查,对项目的实施进度和完成情况进行总体评价。绩效评价小组根据检查结果,现场修正基础报表数据,编制核查工作底稿,并提请项目实施单位予以确认。

2.2.4 问卷调查 实地核查过程中,面向项目实施单位、项目服务对象同时开展问卷调查,以验证成效、发现问题,为形成评价结论提供依据。

2.2.5 绩效评审汇总分析评价数据 项目成果与推广绩效评价依据制定的评价标准和打分规则,对项目绩效进行量化打分;依据评价结论,就项目的绩效情况、存在问题、改进建议等形成评价报告。

3 绩效评价重点量化的主要指标及评价结果

3.1 评价指标

该项目以传统的绩效评价方式,主要量化从项目的投入、产出、管理、满意度、效益与效果等方面目标确定指标标值,对项目打分,对比标值比例,评价判定项目实施的绩效结果和效果。主要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3.2 总体评价

通过对以上环节和措施的落实、评价指标的量化分值,得出对该项目资金绩效评价的总体结论,该资金主管实施单位贯彻“利用一个品种(技术),扶持一方产业,致富一方农民”的工作思路方针,认真组织实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开展对接科技企业、帮扶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扶贫、科技拥军、送科技下乡等一系列工作,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

3.3 项目绩效评价结果

通过量化指标评价,对比设立标志的标值,分析得出评价结论。该项目在总体实施中取得了较好的效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具体如表2所示。

4 启示与思考

通过以上案例的绩效评价剖析,结合新时代的“三农”工作要求,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技术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关键在新科技的创新和应用上。创新驱动战略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进乡村振兴根本在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正从过去支撑生产、保障供给,转向引领消费、创造需求,特别是农业科技成果与文化融合创新、创意符合,针对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不断创造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新产品、新服务。

4.1 定量与定性指标的完善结合

从案例分析可见,绩效评价审计目前以数据量化微观评价为主,根据能量化的传统评价指标的权重制定标准比例,根据实际执行情况判别打分,从新时代国家政策和治理层面进行宏观发展探析,在这个过程中,量化的评价标准指标无法替代非量化的指标。农业财政项目具有特殊性,项目支出大多不以盈利为目的,其社会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为了全面、客观评价,应将定量分析与非量化的定性分析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对项目支出效果进行客观分析评价,并合理设计评价指标,以便合理、准确地反映支出的实际绩效。为了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模式的需求和理念,需要从传统的评价判断方式向现代的管理模式转变,转变成果转化绩效评价思路,完善丰富科学评价标准。

4.2 绿色生态发展理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11]。要坚持农业农村優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绿色生态的理念,是指引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论明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农业科技成果得到有效转化,科技服务“三农”得到有效实施,农业农村才能插上腾飞的翅膀,乡村振兴战略得到全面实施,才能早日实现中国梦。环境生态效益和人文社会效益是经济效益的基础,更是值得关注和评价的理念和亮点。绩效目标不仅要包括产出、成本,还要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绩效指标[12]。评价审计指标体系的评价标准有待进一步优化、细化、拓宽,特别是非量化的标准。

4.3 非量化指标拓展

科技成果转化后,通过现代科技创新的融合,对于非量化的指标需要关注的方面主要有农村文化、生产及生活的变化、对环境保护的零度污染等,具体如劳动强度的减轻、食物结构的变化、教育和交流机会的增加、科技与文化小组的建立等。农村人际关系的变化,例如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农民之间的和谐关系密切程度加强,与外界联系频次与繁荣,接受信息来源和数量的增加,居住环境的美化、精神风貌的改变和提升,整体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提升,从而全面反映和展现广大农民获得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杨朝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解决吉林省“三农”问题的路径探析[J]. 行政与法,2019(11):104-110.

[2]戴元坤,王清平.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966-4969.

[3]张 琳,吴敬学,王敬华,等.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绩效评价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14(5):149-154.

[4]王志丹,吴敬学,毛世平. 不同科技创新主体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13(12):135-140.

[5]吴飞鸣,孙传范,王敬华.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分技术领域绩效评价[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3,15(4):72-77.

[6]刘笑冰,申 强,何忠伟.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绩效实证研究[J]. 农业技术经济,2015(6):74-81.

[7]万国超,曹邦英,全晓艳.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绩效评价——以四川省为例[J]. 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2):320-324.

[8]王立金. 完善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探析[J]. 农村财政与财务,2014(1):45-46.

[9]赵 莹. 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J]. 中国水利,2014(4):5-7.

[10]张 雨.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研究[D].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

[11]王永康. 綠水青山与金山银山[J]. 求是,2014(16):56-57.

[12]章翠飞. 着力提高财政资金绩效管理[J]. 宁波经济,2011(8):47-48.

猜你喜欢
评价指标乡村振兴战略转化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