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歌曲在小学歌唱教学中的合理嵌入

2020-09-25 14:16
报刊精萃 2020年11期
关键词:附点古诗文歌唱

苍南县灵溪镇第二小学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小学阶段对于孩子的诗歌教学中,很容易出现小学生对于诗歌的“死记硬背”现象,而这就可能导致,很多孩子对古诗词的印象就是枯燥乏味的书本知识,从而在初期就失去了好奇与兴趣。因而教学过程一定要重视教学形式,充分发挥歌唱教学的作用,引导学生们在练习歌唱的过程中熟悉并记忆古诗词,一举两得。

二、古诗词歌曲在小学歌唱教学中的作用

(一)古诗词歌曲对学生歌唱中节奏学习的作用

1、古诗词歌曲中诗的“节奏”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歌唱教学时,需要把握“节奏”这个教学这个重点。音乐之所以能够如此广泛传播、富有感染力,“节奏”的功劳不可忽视。同样的,虽然二者节奏形态不同,但古诗词也有着独特的语言节奏,重音音节与非重音音节交替出现,强弱关系明显,这种“强拍和弱拍的组合规律”同样也可以应用到儿童歌唱学习之中。汉语语音原本就有极其丰富的节奏形式,在汉语诗歌中就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郭沫若先生曾说过:“本来宇宙的事务,没有一样是没有节奏的;譬如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四时代序,这便是时令上的节奏。”

这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世间万物都有其节奏,这是一种普遍的、客观的规律。放至我们的歌唱教学中,我们也要充分发掘和发挥古诗词中的特有语言节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抑扬顿挫、平仄起伏,在诵读与歌唱中都要体现出来。

2、在歌唱教学中结合古诗词的语言节奏

古诗词是根据古诗词语言中的“节奏”而吟诵的,而在音乐里的节奏,也是需要根据不同的节奏型去表达语言中的语气和情绪。在歌唱教学中结合入古诗词,对于学生的有效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以易凤林老师谱曲的王安石《梅花》为例:

谱例 2-1

观察第一句,“墙角”告诉了读者故事地垫,而“凌寒”则交代了气候环境,二者旋律表达方式相同,都为 “小附点+四分音符”节奏型;而后面相互对应的两个词语“数枝”“独自”,则都是为了说明数量,都是“四分音符+二八音符”节奏型;最后“梅”、“开”则分别使用了四拍的大附点和四拍的长音来表达,虽然因为其中一个使用附点节奏使得二者有些不同,但是需要注意到它们都是长音,这更加增强了感染力与歌唱性特点。

若为学习的初期,教师可以着重选择一些相对规整、简单的古诗文歌曲,使得诗句对应公整、节奏简单,便于学习和理解。对于其中一些对仗字词,教师也可以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在示例中熟悉不同节奏型。如谱例 2-2与 2-3所示:

谱例 2-2

谱例 2-3

教师在歌唱教学时,可以把这两个“墙角”的节奏型单独列举出来,向同学们展示附点音符出现和消失时产生的不同的效果,让同学们分辨二者表达出的形象有何不同,为何有此效果。让学生们在实际例子中领悟不同的节奏型的音乐听觉上的不同,进行耐心思考、仔细分辨与合理表达。朱光潜先生认为:“音乐家或者诗人的情绪直接地流露于声音节奏,听者依适应和模仿的原则接受这声音节奏。”

虽然同为节奏,诗词与音乐的节奏其实存在着很多不同,但我们也需要充分认识到古诗词其内在的旋律与音乐性,这为我们的教学和创作提供了许多可能性和共通性。我们需要充分挖掘这种共性,将二者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形成契合的古诗词歌曲。教师也需要注意在对学生进行歌唱教学时,要结合不同类型诗句、不同节奏的字词,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让学生了解节奏的重要性。

(二)古诗词歌曲对学生情感导向的作用

1、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我们倡导“审美教育”,也就是除了基础知识、技巧之外,还需要注重对学生美的思想的提升,注重美育,尤其是文学审美能力。若学生拥有好的文学审美能力,他便拥有了更强的共情能力、更好的理解和想象能力,从文学作品中汲取成长的养分。我们中国古代的古诗词相较于其他文学作品,展现出了更加突出的音乐性,当你阅读许多古诗文时,仿佛透过字里行间可以望到当时的一幕幕场景,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所思所感。

2、感受传统文化,培养美好品德

除了寓教于乐,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与掌握古代文学知识外,古诗词歌曲还可以传达出一种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正能量精神,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树立起正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更加勇敢积极的态度、坚忍不拔的精神和良好的审美情怀面对生活。

三、在小学歌唱教学中有效结合古诗词歌曲的建议

(一)在演唱中加入“乐器”伴奏

教师在教授古诗词歌曲时,需要充分展现出古诗词歌曲的美好与感染力,避免陷入枯燥、重复性的单调课程形式中,这里推荐大家可以参考国外一些先进方法,例如奥尔夫教学法。我们鼓励大家引导学生发挥“乐器”伴奏的作用。

(二)在教学中锻炼儿童音乐创编能力

纵观当前市面上的出版刊物,古诗文歌曲出版作品较少,但也有一些相对经典和完整的出版作品可供参考学习。如《古诗词今唱:中小学语文古诗词歌曲集》,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找到义务教育阶段需要学习的发部分古诗文,自诗经、乐府,到明清的所有作品,我们都可以直接参考和引用,共112篇,包括小学阶段 80首和初中阶段32首。另外,也可以参考《中国古诗词儿童歌曲集》,此书主要针对的是小学阶段的古诗词作品,展示出了95首歌曲。

其实老师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因材施教、灵活变通,不一定非要直接饮用现有创作版本,也可以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与情绪感受,自行编配旋律。

上谱的创作者为青年作曲家幼竹,A宫雅乐七声调式的旋律优雅柔美,二其中的“附点四个十六”节奏型也充分展现了民族特色,整体协调动人,作品成熟。但在课堂教学时就存在一定问题,就是旋律和节奏相对复杂,低年级的学生较难记忆。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诗句情感旋律的基础上,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进行引申创作。

四、结论

总而言之,这些都是我们众多一线教学工作者在实际教学中对古诗文与歌唱教学相结合的些许尝试与努力,希望通过这样的结合,能提升学生对于古诗词歌曲的学习热情,并且为效提升学生在歌唱方面的学习效率提供一定的帮助。因本人能力有限,本研究相对浅显,存在一定局限性,还请各位评委老师予以批评指导,未来必将更加努力深入钻研。

猜你喜欢
附点古诗文歌唱
惯性释放在白车身关键接附点刚度分析中的应用
车身接附点动刚度后处理方法对比
古典重读之七
——力度与时间的游戏(上)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