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职院校乡村振兴带头人培养实践研究
——以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一村多名大学生”为例

2020-09-25 03:27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咸宁一村人才

刘 婷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创新创业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长期以来,影响和制约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发展的最大瓶颈是人才,农业人才严重匮乏,仍然是当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大问题。只有破解人才瓶颈制约,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咸宁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与咸宁市政府合作,于2017年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培养计划”,为咸宁市现辖905个行政村每村培养1至2名大学生,选拔40岁以内并具有高中学历的优秀青年农民,采取全日制脱产学历教育。充分发挥学校的专业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咸宁市农村农业产业发展和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为农村培养一大批愿意干、干得好、留得住的本土人才,懂技术、善经营、讲奉献且能示范带动地方产业发展,拉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咸宁职院为地方高职院校,其前身之一是华中农学院咸宁分院,兴农富民振兴乡村一直是学校的初心使命。学校坚持以打造创新创业型大学为目标,以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己任,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为动力,以让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培养计划”(简称“一村多”)为抓手,持续推进双创教育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经过三年多的探索,走出了一条培养乡村振兴带头人的新路子,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科学谋划,做好培养顶层设计

2016年,咸宁职院组织咸宁市农村人才发展现状专项调研,发现乡村“空心化”问题突出,普遍存在村级两委班子“三化”“一伸手”现象(三化即年龄老化、本领弱化和进取精神退化,一伸手指等靠要思想严重),乡镇“七站八所”科技人员普遍学历偏低,基层人才普遍缺乏,深切体会到“扶贫先扶智”的重要性和“职业教育不进村、乡村难振兴”的道理。基于这一认识,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乡村振兴急需的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进行顶层设计,向咸宁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培养计划”的建议,报省教育厅批准,并得到省委人才办和省农业厅支持,2017年6月《咸宁市“一村多名大学生培养计划”实施方案》正式出台实施。

人才培养,首要是目标定位。由咸宁市农村人才发展现状专项调研结果表明,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从村级组织结构来看,村“两委”干部年龄普遍偏大,且学历普遍较低,缺乏领导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理念和知识。在全市4 161名村“两委”班子成员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仅47人,占1.13%;大专学历353人,占8.48%;高中、中专学历2 068人,占49.7%;初中及以下学历1 693人,占40.69%。二是从农村经济发展来看,农村人才“空心化”现象突出,特别是缺乏产业带头人以及产业化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科技推广应用水平较低且农业发展自然成分较高,市场化、组织化程度较低,应对风险能力较弱。全市73个基层农村农技推广中心,共有农技人员762名,中专及以下学历者619人,占61.5%,缺乏领导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理念和知识。三是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趋势来看,急缺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包括通山、嘉鱼等农村电商示范县,电商从业人员均未受到系统的专业训练,无法适应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基于调研结果,契合乡村振兴需求,学校党委提出培养“农村基层组织接班人”“脱贫致富带头人”“电商创业合伙人”三维一体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定位。专业设置,始终坚持需求导向。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紧扣服务地方发展的办学思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遵循“三对接”的原则:即“专业与农业产业对接、课程与行业职业标准对接、教学内容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对接”,2017年首批招生开设“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电子商务”和“现代农业技术”三个专业。随后循序渐进,逐步拓展,2019年增设乡村建设规划、乡村旅游两个方向。以人才支撑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咸宁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利用“互联网+”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按需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学员构成较为复杂,有村两委成员、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中小企业老板、小微企业主、种养殖技术能手、打工返乡人员、退伍军人等等,学员中绝大多数已经结婚成家有了孩子(已婚人群占94%),学员平均年龄为32岁,这些都是区别于普通在校生的显著特点。 “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采取全日制脱产学习,但学员都是家庭里的顶梁柱,事业上的领头羊,在家庭、事业、学业中,要扮演三重角色,突出的工学矛盾,既是学员不得不面对的难解之“痛”,也是学校教学管理之“难”。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坚持“需求导向”,契合“一村多”学员知识能力结构和需求特点,为学员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模式。

(一)学创一体,三导师制

“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采用“学创一体、三导师制”培养模式。以实战技术技能培养为主线,以实践为支撑,整合“政、校、行、企”多方资源,组建了由专家教授、田秀才、土专家、企业家、基层农技人员等相互补充的师资队伍。在学创过程中,校内创业导师、校外创业导师和先行创业者“三导师”共同培养,优秀骨干教师和教授组成校内专业导师团;省、市政府政策研究室专家,市农科院、市农村农业局专家、市内相关企业专家组成校外导师团;优秀学员(创业典型、优秀村干部)组成学员讲授团队。边学边创、边创边学、师生同学同创,有力激发学员的创业热情,学员自主创业达40﹪以上。

(二)旺工淡学,分段教学

“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学制3年,培养方式为全日制脱产学习。在校学习两年,第3学年回乡实习实践。针对农村学员的实际和特点,实行学做交替,开展旺工淡学、分段式脱产学习,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集中教学和分散指导相结合,真正解决工学矛盾。如:针对学员实际情况,农闲季节以专业理论教学为主,农忙季节以生产实践教学为主,按季节循环组织教学,使教学环节与农业生产环节紧密结合。将一学期在校四个月的时间安排为:在1-4周,7-10周农闲季节或经营淡季,在学校集中学习,重点学习专业理论;5-6周,11-16周农忙季节或经营旺季,学员在岗实践,教师通过布置课程作业以及课程实践题目,由学生边在家完成工作任务,边进行自主实践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兼顾事业和家庭。通过“旺工淡学,分段教学”,合理调节理论与实践课的比例,将理实课程比例定为4:6,总学时不低于2 600课时,达到大纲规定的学时标准的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学习、生产、工作之间的矛盾,使学员安心完成学业。

(三)三化互动,同步推进

“三化”即:教学过程项目化。以项目为中心,教学过程中实施模块化教学,通过创意创业引导、项目案例分析、专业知识讲解、现场观摩教学、技术技能实践等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多样化,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来组织,授课方式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根据学员的特殊要求,采用专家讲座、课堂教学、实习实训、考察交流、技能竞赛等多样化学习方式,满足学员多样化需求。考核方式多元化。引入多元化评价的思想,创新授课、弱化考分、培养创新意识,评价学员时尽量做到多方面评价,不以课程期末试卷作为学员最终成绩的评定标准。注重学员平时表现,平时上课出勤率、课程任务完成情况,同时,综合考虑从业经历、职业技术技能、创办企业规模或效益等,按学校有关规定和程序认定学分,计入最终考核结果中,并实行职业技术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互通衔接。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为学员潜能的发挥提供了多种可能,也要求每门课程团队教师共同努力,使课程考核真正成为引导学员自主学习、督促教师改善教学的有效手段。

三、一主双育,创新人才管理方式

因“一村多”学员构成的复杂性,给学生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教师和辅导员经常深入教室寝室,与学员交心谈心,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了解学员困难,知晓学员所思所想、所急所求,做学员的朋友和知己,不断改进完善有关制度,提出“以生为本,注重实际。自我管理,校县共育”的管理理念,不断创新管理服务模式。因“一村多”学员不同于普通高职生,思想较为成熟,综合素质好,党员和村两委干部占有很大比例,具有很强的自制能力和组织能力,由此提出了“自我管理,一主双育”的管理模式。

“自我管理”就是紧紧依靠学生党支部和班委会,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和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倡导“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自我更新、自我完善”。但自我管理不代表放任不管,而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指导服务与学员的自主管理并重。承担“一村多”培养任务的院部为学员管理配置了最强的辅导员,由党总支书记、学工副院长、学生科长担任辅导员,同时,支部委员会和班委会由党员和学员自己选举,班会和集体活动由学员负责组织,考勤及相关制度由学员负责执行,充分发挥了学员的主体功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主双育”就是以学校为主,校、县双主体育人。政校合作,校与各县市区组织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及时反馈学员学习和表现情况,听取各县市区组织部门对“一村多“学员教育培养方面的意见建议。年末,学员放假返乡之际,各县市区组织部门都召开学员座谈会,及时掌握学员情况,协调解决学员的困难,跟踪督促学员工作、学习。“校县共育”的双主体育人机制,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学员的成长,且学员有了组织部门这个“娘家”,为今后的作用发挥提供了通道。

四、精准培养,助力乡村振兴成效

开展“一村多”培养计划三年来,一批优秀的学员已经成长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社会各界对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的积极探索给予了充分肯定,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的强力支撑,为乡村治理作出了有益探索。

(一)培养了一支乡村振兴的人才队伍

2017-2019年,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共为全市905个行政村定向培养了1 017名大学生。其中进入村级两委班子的312人,占 30.6 %;创办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或农业专业合作社的226人,占22.2 %,带动农户12 429户,创造社会价值5.71亿元。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共有561名“一村多”学员冲在一线,表现突出。

(二)成就了一批创业致富的明星品牌

先后涌现了“黑猪西施”“孔雀公主”“龙虾大王”“黄袍农夫”“大幕羊倌”“土鸡司令”“生物精灵”等一批创业明星品牌,活跃在广阔的天地里和希望的田野上。近两年有5名“一村多”学员在全国“互联网+”大赛中荣获国家级铜奖1项、省级金奖1项,铜奖5项。在省、市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多次斩获奖项,成绩丰硕。2018级“一村多”学员张亮,领办的嘉鱼县林下生态养殖合作社,在学校的指导帮助下,大力推广“135”养殖模式(一个鸡别墅、300天、一户一年增收5 000元),发展生态养鸡24万只,带动3 200个农户脱贫致富。2019级学员王国雄,创办家余富德蔬菜专业合作社,带头示范种植精品蔬菜400亩,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蔬菜4 200亩,被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定为大湾区菜篮子直供基地。

(三)形成了一套乡村人才培养的典型经验

2018和2019年湖北省委组织部、农业农村厅、教育厅连续两年推广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一村多”培养典型经验。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2019年分别在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表彰大会、全国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计划推进会上做了典型发言,“一村多”学员的事迹相继多次被人民日报、人民网等省级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乡村振兴,关键就是人才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人才做保障,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地方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一支乡村振兴带头人人才队伍的重任。必须要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大胆创新人才管理方式,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通过在校期间全面开展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村镇规划、乡村旅游、环境整治、社会治理等专业学习,增强振兴乡村的使命担当,厚植兴农富民的家国情怀,使之成为精干高效、本领过硬的乡村振兴带头人,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咸宁一村人才
人才云
大踏步前进!华扬2021年销售增长50%,单品增长超100%,咸宁新产业园即将投产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一村一品”助农增收
涌泉相报!湖北咸宁驰援河北
“一村万树”绿的不只是村庄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叶挺独立团奇袭汀泗桥占领咸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