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的笔迹

2020-09-25 12:59
审计月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笔迹全书书页

泡一杯香茶,翻开一本书,任由思绪飘飞在散发着浓郁墨香的字里行间。

书页在指间滑过,仿佛许多日子在命运的拨弄中逝去。看着书中的红色横线,黑色注解,历历的情感,和书中人物共度悲欢离合;在书中畅游,有些情景依旧回味无穷。

我爱看书,也写些文字。也许是日常写惯了手,读书时总不忘拿着笔,每每看到好的文章,好的句子,总是反复地看,默念,并随手标记,仔细体味揣摩,领会其中的精髓。读到感动之处,更是要在旁边的空白处记录些当时的心得或作一番评论。读完全文,总要用寥寥数语记述于文末,算是对文章的总结。

母亲对此颇有微词,说糟蹋了好好的一本书,信手随意的涂写破坏了书的整洁。就好比是在一幅泼墨山水画中加入写意花鸟,显得不伦不类,书籍整体的美感也就荡然无存。书友更是直言不讳,严加指责,说我的字不工整,与那些铅印文字格格不入,放在一起简直有伤大雅,而我那些所谓的感悟和粗糙的文笔更是和作家相去甚远,有损书籍的品位和格调。

不是我不爱惜书,而是要让书中的笔迹记录我每次心情的泊岸。我以为,书的价值远不在于它的整洁性,而在于它给予人的知识和启迪,可我们的领悟和感受往往发生在稍纵即逝的瞬间,若不及时记载下来,事后再怎么仔细地重读,也无处去寻找当时的思绪。倘若最终要以空白来告别这些珍贵的感受,并在合上书后匆匆忘却,实在可惜。

读书是获得知识最直接的途径,带着自己的思索去阅读,或喜悦、或悲伤、或感动,心境会随着作者的笔触起伏。倘若读书与笔记相结合,一定会对事物有独到甚至精辟的见解。就拿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来说,我边读边记,竟然花了一个多月时间,读罢全书后当真有如走了一遭艰难的旅途,思考的多了,得的也多了,其间的感悟一一记载于书页之间,毕竟是精神上的一种指引。可我把该书借阅给一个同事,他却只花了一个夜晚的工夫,就把全书读完了。我与他真有天壤之别,一个细嚼品味,一个大口豪饮,但对书中意味的体会,孰深孰浅,也就显而易见了。这么多年来,我在书中没有寻到黄金屋,只寻到孤独背影后面的充实。

书中笔迹,散着书香,藏着书魂,积着书韵。那亲切的笔迹有如齿印,记录了我啃书的印记。时光流逝,我们留不住,但是看到笔迹不免穿梭于过去的时光,旧人旧事浮现眼前,别是一番滋味。经常翻开审视,可以保养和滋润自己的情感,看清自己的心路历程,或多或少都会有所领悟。

猜你喜欢
笔迹全书书页
图片资料
巧克力能否去除桌上的油性笔笔迹
《西湖》一部婉约而豪放的西湖全书
《我的孤独,只剩爱你》
笔迹线条主动触觉在笔迹鉴定中的运用
新发现的线装本《张天师发病书》《发病全书》整理研究
你听,从书页吹来了春天的风
轻轻地打开书页
笔迹鉴定过程中的心理偏差及其控制
把微笑夹进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