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对我国高校书院制的反思

2020-09-26 11:50张乐乐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书院制中国模式

内容摘要:书院是古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结晶,它的精神以独特的魅力为后人所传承。现代国内一些大学中相继实行了书院制管理体系,既融合了现代学院制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得以在生活中培养高雅的文化素养;又继承了中国古代书院的精神品格,使得高校在发展进程中各具特色。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开始面向国际,“中国模式”的现代书院制如何进一步发展,才能为其所在高校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添砖加瓦,是推进高校特色办学的重要话题。

关键词:书院制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中国模式

在全球化背景下,走向国际化是推动世界一流高校建设的重要途径,而特色化办学又是高校“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关键因素。书院制作为中国古代书院与西方住宿学院制的结晶,在承载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秉承现代化办学的宗旨,为实现“中国模式”下的特色办学提供了新的角度。书院制是现代大学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旨在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教育外的通识教育,培养具有规范行为、良好价值观的公民以及具有国际化视野,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人才。书院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的现代化治理,也为大学增添了更多的人文气息和精神追求。本文通过对现代大学书院制度的纵向的历史追溯以及横向的国际比对,针对书院制的现状提出问题并寻找出路,旨在探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下书院制发展新模式,试图为实现“中国模式”的一流大学寻找新途径。

一.现状分析—找寻书院制问题

书院制有别于传统的学院制,他打破了以学科和专业为标准的教师及学生团队组织,它不仅是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对学生来讲,他也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拉近了教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了彼此身份的隔阂,何时何地都得以促膝长谈,师生之间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也有别于古代的书院,体现在高校的组织特殊性,学生之间更加紧密且具有更强的纪律约束。

(一)内地高校书院制现状

我国内地高校自2005年西安交通大学开始实行书院制,之后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47所高校根据自身办学传统及学校发展现状,相继开展了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书院制模式。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构建了创新人才培养的“三个课堂”,依托书院制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并依托书院联盟加强了与其他高校的互补性合作;大连理工大学成立了伯川、令希、长春等书院,通过提供人文训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随着书院制的逐渐成熟,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7所高校在2014年于北京成立亚太高校书院联盟,[1]致力于高校书院制的交流与合作。高校书院制自建立之初至今都关注通识教育的开展,旨在促进学生的全人发展。

(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书院制存在的问题

但在全球追求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背景下,各高校追求一流发展,书院制作为现代大学模式的一种有益补充,在大学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模式趋同化

书院制度似乎成为“双一流建设”的“敲门砖”,无论是普通公办本科院校还是民办本科及职业院校,都踏上了书院制模式的轨道。随着大学书院数量的逐步增多,有些高校在发展过程中追求过度一致化,不能够根据本校的办学定位和理念深挖书院制的内涵和特色,发展模式千篇一律,使高校书院制失去了自身特色和优势,在众多高校中无法明确定位和价值所在。此外,许多高校内部各书院特色也不明晰,互补性较弱,这就使学生在选择时无从下手,高校也无法凭借书院的独特存在实现跨越式发展。

2.管理形式化

书院制在发展过程中,内部也出现了许多矛盾尚未解决。在管理方面,首先许多学校书院和学院在责任划分上有冲突,许多时候的工作繁杂又有重复。但是书院和学院又不可能完全分责,这是因为学科知识和个人的发展是相联系的,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对象都是学生,二者的环境因素都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效果。另一方面,书院与学院管理体制不同,书院制改革后,大多数学校都形成了“学校—学院—专业班级”与“书院—公寓—楼层—宿舍”两套并行的学生管理系统。[2]每个学生有两种身份,在管理过程中难免会在诸多方面产生摩擦。书院与学院难以协同的问题使得书院模式难以为继,协同育人的理想难以实现。如此以来,书院模式不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也不能够为高校实现一流办学提供支撑,书院的管理将趋于形式化。

3.理念空洞化

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之下,内地各高校的书院制管理模式缺乏核心的办学理念和竞争力。书院管理者缺乏对书院教育的理念文化设计,缺乏对于当今時代的洞察和文化传承的深彻理解,使书院的制定的人才发展目标不够明晰,教育纪律性不强,教育的系统性太弱。这就使得学生在书院模式的体验感不强,对于书院制的认同感以及通识教育的初衷和理念认识不清。

二.古今中外—探寻书院制运行规律

书院制是我国古代书院和西方住宿学院制的融合体,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如何才能更好的在传承的基础上追随时代的脚步?为了厘清这些问题,探究问题出现的原因,下文将从古代的书院制和西方的住宿学院制中寻求书院制改革的出路。

(一)追踪溯源,深挖书院制根基

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智慧的结晶,是特色鲜明的文化教育机构。书院延续时间长达千年,萌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书院文化和精神,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独领风骚。现代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却未能继承书院的管理模式,但梅贻琦先生又言:“今日中国之大学教育,溯其源流,实自西洋移植而来,顾制度为一事,而精神又为一事”[3]虽然中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引用了西方之法,但书院之精神是历史沉淀的文化,需要传承下去。那何为书院制精神呢?书院精神有三:一为“士志于道”即积极入世的社会责任感;二为“求真治学”的知识诉求;三为开明包容之理念。现代大学书院制,在形式上虽与古代书院大有不同,但是应秉承书院治学之精神,打破师生界限,求真求实,勿被功利所吞噬,将个人修养与社会之责任紧密相连。

(二)世界比对,探索书院制内核

中国的书院制与西方的住宿学院制有共通之处,二者都是一种以学生住宿社区为场所的管理模式,所以二者在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大有相似,而西方住宿学院制历史悠长,对我国书院制发展有借鉴之用。西方的住宿学院制起源于英国的牛津和剑桥大学,重点在本科生的人才培养,美国的哈佛耶鲁在放弃住宿学院制之后又再次建立起了住宿学院,这说明这种住宿制的功用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而且西方住宿学院制提供的通识教育涵盖甚广,跨越不同学科,为住宿制提供了广阔的知识空间。相对来说,我国的通识教育过于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比重过大,而忽视了学生在生活和学业方面的指导;第二,通识教育不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为学生注入新鲜知识素养,忽视了学生个人素质的发展。住宿学院制的管理模式注重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导师既是学生的知识传授者,也是学生精神培养的领路人。我国现今的书院制管理人员职能分化严重,负责学生事务和生活关怀的是辅导员而不是教授,这就使得师生之间距离拉大,彼此不了解,从而难以实现精神的传承。

三.全球背景—展望中国特色新型书院模式

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各国高度重视学校的内涵式发展,那何为世界一流大学呢?笔者认为,世界一流大学是在促进人才培养,科学发展以及社会文化进步中均居于领先地位的现代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对书院制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通过历史纵向的分析与横向的国别对比,吸收借鉴古今中外的书院制经验,下文为建设中国特色书院模式提出一些发展趋向的思考。

(一)追求个性化模式

各高校首先应当积极挖掘自身特色,明晰办学定位,从创新的角度出发,以个性化的视角又统一化的方向积极探寻书院制个性化轨迹。通过管理模式的个性化,以此实现学生个体的多元化发展。应该更加重视“人”的教育,提供各种不同类型的非形式教育机会,包括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文艺体育等,使学生们通过无形的知识与环境的熏陶,能够汲取个性化成长的力量。[4]制度作用于学生,学生也作用于制度,书院所培养出的优秀品格的学生就是书院最好的质素保证。通过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使书院制的特色构建更加鲜明,在书院本身的理念基础上实现独特发展。

(二)增加国际化因素

世界一流大学强调国际化发展,书院在发展过程中也应该融入国际化因素。首先体现在教育内容上,在课程中应该添加国际化的理念,在日常师生交谈时要多加讨论全球化问题,培养学生积极入世的心态。其次,要重视环境氛围,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书院制应该重视学生的生活社区文化建设,从细节入手,创设国际化社区。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国际化交流活动,加强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之間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从而扩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容纳多元文化的胸襟。

(三)实现内涵式发展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在双一流建设进程中,高校要进一步转变理念,做到四个“回归”。一是回归常识,二是回归本分,三是回归初心,四是回归梦想。[5]因此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应该从民族历史文化中生发创新,要加强文化自信,积极挖掘本民族自身的优势所在,创办“中国模式”现代世界一流大学,创设“中国模式”书院。各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历史沿革,在挖掘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实现书院制的内涵式发展。从学校的办学传统出发,秉承古代书院精神,根据自身特色发展和定位,制定书院核心理念,坚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

参考文献

[1]两岸三地7所高校发起成立亚太高校书院联盟[EB/OL]. http://education.news.cn/2014-07/15/c_1111624539.htm

[2]刘海燕.我国现代大学书院制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7(11):43-48+59.

[3]杨东平.大学精神[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46.

[4]董卓宁,齐建立.“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现代书院个性化教育研究——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6(06):95-98.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要做到“四个回归”[EB/OL].http://www.moe.gov.cn/s78/A08/moe_745/201610/t20161025_286126.html

(作者介绍:张乐乐,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基本理论,中国高等教育史)

猜你喜欢
书院制中国模式
试论书院制背景下的高校辅导员角色重构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初探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初探
“书院制”模式下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