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类视角下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研究

2020-09-26 13:30乔爱玲杨萍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教学模式

乔爱玲 杨萍

【摘 要】本研究根據知识分类研究的最新成果,构建知识分类视角的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尝试探索疫情期间开展精准教学的新模式,助力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知识分类;教学策略;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0)09-036-03

问题的提出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政策。在此背景下,网络直播课和在线课程成为疫情期间学生在线学习的主要方式。两种在线学习的方式没有改变“传递-接受”课堂的本质,加上网络学习的距离感,学生学习效果并不是很高[1]。因此,基于在线学习与知识分类理论,本研究尝试将“同步在线教学”“异步在线教学”与“线下学习”三种学习方式进行混合,发挥各自优势,探究疫情期间更精准高效的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

知识分类视角下的教学策略研究

1.知识分类的理念

知识分类是从不同的研究视角、研究目的及对事物的不同认识程度对知识进行分类的方法。影响较广泛的分类方式如表1所示。

陈述性知识是指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能直接加以回忆和陈述的知识,分为习得理解、巩固保持、提取迁移三个阶段[2]。对外的程序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有意识提取线索,往往需要借助某种形式间接推论其存在的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获得、程序化的转化、自动化合成三个阶段。对内的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思维”的知识,强调调节个体自身的注意、记忆、思维的能力的知识,是个体对内的自我调控,分为陈述性知识获得、转化应用、元认知三个阶段。

2.知识分类视角下的教学策略框架

陈述性知识的特点是常以静态知识存在,习得速度快, 但遗忘的速度也很快,学生可以通过激活有关知识节点联结起来而形成新的命题。针对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三个阶段,可以分别采用帮助学生开展知识建构、精细加工策略促进学习者形成长时记忆、类化和测评相结合帮助学生提取陈述性知识进行迁移应用等三种教学策略。

在对外的程序性知识教学中,“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和“程序知识自动化”是程序性知识获得与掌握的关键。因此可采用案例引导的“例-规”“规-例”教学策略以及基于练习的“随机进入式教学策略”与“掌握学习策略”,借助反复学习与多次练习促进学习者程序性知识的转化;借助“新情境下变式练习策略”帮助学习者提升程序性知识迁移与应用的能力,达到实现“程序知识自动化”的目的。

对内调控的策略性知识与对外调控的程序性知识相比,更重视元认知层面的掌握,其重点是学生能够调节迁移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因此,针对“转化应用”到“元认知”阶段的学生学习特征可采用“情境、探究、协作、迁移、反馈”结合的“发现式教学策略”“支架式教学策略”与“抛锚式教学策略”开展教学。

知识分类视角下的融合教学模式构建

1.知识分类视角下的融合教学模式

混合在线教学是融合“线下自主/协作学习”方式,将学习过程分为“同步在线学习+异步在线学习+线下自主/协作学习”三部分。“异步在线学习”是教师借助学习平台等工具,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组织开展学习活动,学生进行线上自定步调的学习;“线下自主/协作学习”是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在线下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培养协作交流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步在线学习”是教师组织学生在同一时间内以直播授课的形式开展教学。

知识分类视角下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是将知识分类视角下的教学策略框架与上述的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结合,共同构建出知识分类视角下的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其结构如图1所示。

2.融合教学模式的特点

(1)知识类型划分提高在线学习的针对性

在知识分类视角下融合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前对涉及的知识开展类型划分,并采取相应不同的教学策略,使教学更具针对性,相比于传统的在线学习更能克服知识零乱无序的缺点,使知识更有条理性与系统性,学生学习效果更好。

(2)三类型混合式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在疫情期间,部分学生在在线学习的初期阶段易产生焦虑情绪,不适应非传统的教学方式。基于知识分类视角下融合教学模式汇聚了多种学习方式,学生可针对自身学习特点及学习需求,开展更个性化的学习,有助于疫情期间适应在线学习的学习方式。

(3)线上线下融合减少在线学习距离感

在线学习给教师和学生带来更多的距离感,生生、师生间的交流活动受到限制。因此,保障和促进师生、生生间的有效交流是提升在线学习效果的关键点。在知识分类视角下融合教学模式中,在线学习平台的讨论区能够实现非实时交流;线下基于QQ、微信等软件提供实时的交流反馈,促进学生间的沟通;直播授课能够实现师生间的实时交流,促进教学间的有效交流。

3.实施要点

(1)平台融合实现教学最优组合

在知识分类视角下的融合教学模式中,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信息素养。教师需要根据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测试多种平台、APP等与教学有关的软件,进行最优组合。但目前有这些全部功能的在线学习软件较少,多平台融合选择是教学实施中的关键点与难点。

(2)多渠道监控引导与反馈

学生获得及时、有效的教学反馈是教学的重要方面。但单一使用在线平台很难实现这种情况,而融合教学模式借助“异步学习”平台学习的数据统计功能,能够更清晰地掌握每位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借助定期“同步学习”的直播授课功能,能够为学生提供及时、具体的反馈。

结  语

要保证疫情期间的在线学习质量与学习效果,教师要对在线教学进行设计,特别是要从知识分类的角度出发,根据不同知识类型的特点与教学阶段,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这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目前开展此类模式的教学较少,还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更多的研究。

参考文献

涂凌波,王子薇. 空间隔离与知识流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的线上知识传播研究[J]. 现代出版,2020(3): 26-33.

冀新花. 应用知识分类理论进行E-learning课程设计[J]. 中国远程教育,2003(3): 44-47.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