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立德树人 育出魅力教师

2020-09-26 14:24张铮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0年9期
关键词:魅力立德树人育人

张铮

[摘 要]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学工作的根本任务,站在“三全”育人的高度,坚持既要育才,更要育人的原则,筑牢思想阵地,抢占理论高地,建强保障基地。本文重点从人格魅力、形象魅力、语言魅力等六个方面阐述了艺术课堂教师所应具备的魅力。

[关键词] 立德树人;魅力;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09-0033-03

立德树人是当前高校教学工作的根本任务,在立德树人过程中坚持既要育才,更要育人。从课程育人到实践育人,实施全员以及全过程和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策略,系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整体性、全局性与时代性有机统一。[1]这是落实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核心所在,是培养现代化建设者及未来接班人的本质要求。为此,我们惠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在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依据《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及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党的十九大等重要会议上的讲话精神,[2]将我们在立德树人的实践中,如何全面提高职前教师的魅力,谈谈我们的思考与做法,以飨专家及同行。

一 抢占育人高地,践行立德树人

发展教育既是国之大计,又是党之大计。[3]俗话说,教育兴则国家兴,直接关乎国家的兴衰与存亡,谓之国之大计。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国家的执政党,党的使命就是建设强国,实现复兴之梦,而要实现中国梦就离不开教育,因此说,教育又是党之大计。那么,靠什么发展教育,靠的是教师,有了教师,方能发展教育,所以,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从以下三个着力点把握:

1 筑牢思想阵地

我们常说,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4]立德树人的核心是德,对于德才辩证关系,司马光先生在《资治通鉴》中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5]立德树人作为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揭示了教育的本质,明确了育才和育人的关系。大学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也是打牢思想基础、筑牢思想阵地关键期。思想教育工作不可一蹴而就,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常”“长”坚持、一贯而终。“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等长效机制。”[6]只有这样,才能卓有成效。开足思想政治教育课,如: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通识教育类课程,重在增强学生使命担当,立德树人、立志成才,筑牢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实现从“以知促行”到“以行求知”,再到“知行合一”,引领当代大学生成为新时代四有好教师。[7]

2 抢占理论高地

理想信念并非无本之木、无根之源,而要厚植在理论修养之上。思政课程是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法,透过现象抓事物本质、开辟通往真理之路。这也正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8]思政课程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贯彻和执行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抢占理论高地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深入课堂的同时,将习近平新时代新思想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打牢根基,用个人的梦去编织中国梦。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全面提升职前小学教师政治理论素养。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借助互联网+、手机APP等社交平台,不知不觉接受政治教育,探索真理,坚定信念。通过侵染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厚植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血脉注入灵魂。培养中,我们利用上党课,开爱国主义主题班会,诵读红色经典、观看爱国电影,走入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社区教育调查等形式各异的活动,让情怀教育生根发芽,抢占育人高地。

3 建强保障基地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思政课程建设力度,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用正能量引导人、教育人。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9]上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关键在教师,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10]惠州学院校党委坚持把严格管理与科学治理有机结合,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上党课,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加强各院公共課教师、专业课教师集中培训学习,上下联动,协同育人,把好源头关,确保育出的小学教师德才兼备。

二 提高核心素养,争做魅力教师

1 塑造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指教师的仪表仪容、心理素质、道德风范、知识修养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是一种权力之外的对他人的影响力。[11]这种影响力不仅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而且经久不衰。孟子说:“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诚服也。”[12]其实,孟子所言令人心悦诚服的“德”,就是人格的魅力。一般来讲,教师人格魅力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质:一方面信仰坚定,有矢志不渝的坚毅力。另一方面品德高尚,有才华横溢的吸引力。第三方面宽以待人,有虚怀若谷的亲和力。四方面沉着冷静、决断,有潇洒自如的果敢力。五方面举止得体,有温文尔雅的感染力等。基于人格魅力的这些特质,我们在培养职前小学教师的过程中:

(1)学会微笑。教师礼仪课上基本的要求先学会微笑,它不仅传达真诚和友善,具有丰富的内涵,而且可以激发想象,启迪人的智慧。让教师学着对自己微笑、对他人微笑;登讲台微笑,哪怕在电梯间邂逅师生、搭讪,也要面露微笑,留下美好瞬间、良好印象,塑造教师的亲和力。

(2)学会倾听。倾听是人与人思想和感情交流沟通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不只是简单的听,还要在听后学会应答。随着对方话语的深入,适时点头,说到精彩处时,并报以微笑附和,产生共鸣,给人“得一知己”之感,塑造教师的感染力。切忌在对方说话时插嘴、走神、抠鼻子、挖眼睛等不雅之行。

(3)学会举止。站姿要求抬头挺胸、舒肩前倾、平视前方,合理运用手势等,拉近彼此心理距离。我们紧扣师德师风和职业道德规范以及专业情意,把这些一言一行及一枝一节之微,严格训练,养成好习惯,塑造教师的吸引力。

2 打造形象魅力

郭沫若先生说过:“从人们对服装的选择,可以窥测到他的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的底蕴。”[13]意思是说人可以通过穿衣打扮来向外界展示自己的形象。

(1)仪表得体。俗话说,三年吃饭,五年穿衣。穿好得体的衣服,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的,要根据自己的高矮、胖瘦、時节、职业等因素合理搭配,不可忽视外表之美。很多一线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喜欢漂亮、帅气的老师潇洒飘逸地站在讲台上。如何打扮才算美呢?“美”不是用名牌包装、奢华堆砌,而是简洁大方,不失活泼时尚,适合自己的才是最“美”的。[14]当教师身着端庄大方、合乎时宜的服装走入课堂,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更加饱满,注意力会更加集中,参与课堂活动的人数也明显增加。

(2)仪容淡雅。女教师应化清简雅致的淡妆,给学生阳光健康、清新脱俗的“美”的引导;男教师应干净利落,举止有度,给学生风度翩翩、泰然自若的“美”的感受。以整洁的面容,饱满的精神,彰显教师的自尊自爱,努力打造自身良好的外部形象,用个人形象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实现教师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完美结合,侵染学生对“美”的欣赏,填补缺失的“美育”教育。

在校期间,我们严格要求,不许穿拖鞋、露肩、露背及吊带裙,不许浓妆艳抹等作出与师德师风相悖的行为,督促习惯养成性教育。为此,我校成立了学生文明督查队,离退休教师成立了督导组,监督、监察师生不文明、有失师德师风之行。校园文明蔚然成风,我校获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省级文明单位、第二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等称号。

3 锤炼语言魅力

语言表达是教师传授知识和教育学生的基本手段。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语速适中,声音洪亮;用词简明准确、规范得体;逻辑层次分明,有味道等,是对所有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教师用美的语言唤起学生对美的向往,让学生徜徉在美的艺术中,感知美,欣赏美,打开心扉,从喜欢教师到喜欢这门课程,提高学习兴趣。相反,如果教师课堂用语枯燥乏味,罗唆重复,口头禅不断,加之语病、文理不通等,学生自然也会渐渐失去学习这门课的热情和兴趣。教师若想让自己的课堂语言脱离琐碎烦冗,避免枯燥乏味,就得在平时和长期的工作中,努力锤炼,使自己的语言不仅科学、严谨、形象、幽默,而且生动、有趣、魅力、艺术。

教学实训中,教师通过诵读、提问等形式,让学生学会对事物进行叙述、描绘、解释、推理等。同时,让学生练就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时时处处保持捕捉“美”的警觉,勤于读书,重在积累,朝着“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方向不断提升自己,让精彩富有个性的课堂为教师增添魅力。我们利用晨读、课前十分钟双语活动、讲故事等形式,让他们多读多练,夯实语言基本功。与此同时,搭建广阔实践平台。通过经典诵读、双语比赛、讲故事、说课等形式各异,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活动,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凸显知识魅力

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是其履行教书育人工作的基本条件。教师必须精通学科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策略知识,精深知识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知识体系,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同时,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包括人文、社会、自然、艺术以及生活常识,并实现融会贯通。教师不仅要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学生身心健康知识、教学管理知识,而且要把教育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不仅知道教什么,还要知道怎样教、为什么选择这样教,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形成独特的教育管理艺术。

以语文学科为例,教师仅借美的仪表、语言、书写,难以维系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因此,教师要在潜心钻研、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发现知识碎片中的闪光点、关键点。魅力课堂离不开精细的文本研读和艺术的教学设计。语文教材的选取涉及古今中外,体裁广泛,具有一定的审美功能。这些文萃精华无不包含着美的因素,闪耀着美的光华。[15]教师应根据文本呈现出美的不同表现形式,深挖美的元素。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教师通过挖掘教材中语言美、文字美、自然美、生命美等,引领学生发现美的所在,让他们感知美,欣赏美,受到美的熏陶,唤起学生的情感。这是语文课堂的重中之重,也是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目标所在。好的语文教师,就要终身学习,提升涵养,成为美的形象代言人,引领学生在广阔的语文天地里寻找美,发现美;把语文课上得有温度、有色彩、有情感,绽放美的光芒。让学生借助语言文字的功能表达美、创造美、分享美,引导他们成为言行文明,情趣高雅,品德高尚的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5 展示书写魅力

展示汉字书写之美,亦是教师的基本职业技能要求。一幅赏心悦目的板书不仅带给人美的体验、美的感受,还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板书的科学性展现了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系统化、条理化、形象化,匠心独运地布局、规划、设计、呈现;艺术性展现了能综合运用文字、图画符号、线条图画、色彩等手段,强化其表现力,给学生插上一双寻找美的翅膀。

教学实训中,首先是勤学苦练。我们给学生每人配备一块小黑板,苦练100天,书写规范字、标准字、漂亮字。鼓励他们忍耐孤独、寂寞、酷暑严寒,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改变原有书写习惯,通过“点”“划”等基本笔画重铸书写结构,度过痛苦与艰难期,稳步提高书写水平。见习、实习时,要求学生的课堂教学板书规范、美观;要求作业批语的书写工整、有激励性。其次是示范引领。要求班干部在黑板上书写作业时,力求认真、漂亮,标点准确,格式规范,为全体同学起到示范与榜样的作用。最后是搭建实践平台。期中、期末阶段性举办一些作业展评、书写比赛等各级各类活动,引导学生重视书写。除此之外,我经常告诉学生“字如其人”“字是门面”等道理,让学生观察尝试一字多写,从中辨析什么是美,充分感受美是一种看不见的竞争力,它是有选择的,激发学生重视汉字的形体美,热爱书写汉字,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出来的字规范端正、整洁美观。

6 娴熟技术魅力

教师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是新时代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体现。现在大中小学校,多媒体技术已普遍应用,不僅要求教师操作娴熟,而且还要求会设计、制作课件,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通过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等多种途径,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在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中,不仅开设有计算机基础等公共课程,而且增加了多媒体技术、微课制作等相应的必修课与选修课,以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用娴熟的技术魅力打动教学对象。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课堂需要多种艺术手段做支撑,这种艺术,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魅力”,一种有形或无形的竞争力,是新时代“四有”好教师所必备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8.

[3][9]湖南红网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办好思政课要筑牢阵地、抢占高地、建强基地[R/OL]. 2019-08-15.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41943666879191604&wfr=spider&for=pc.

[4]董强.抓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N].贵州日报,2019-06-27.

[5]司马光.资治通鉴(第一卷)[M].北京:中华书局,1956.

[6]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

[7]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 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N].人民日报,2014-09-10.

[8]叶影.如何开展班级管理工作[J].文教资料,2008(3):141-142.

[10]李晓艳,刘正发.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中通识教育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5(10):51-53.

[11]刘晓燕.教师要努力塑造人格魅力[J].新西部(理论版),2015(10):90-91.

[12]孟子.公孙丑章向上[M].北京:中华书局,1956.

[13]韦章聪.谈小学教师的服饰礼仪[J].西部素质教育,2017(01):275-276.

[14][15] 李珂.做美丽教师 创魅力课堂[J].甘肃教育,2019(15):135.

(责任编辑:张宏玉)

猜你喜欢
魅力立德树人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独特魅力——MINI JOHN COOPER WORKS CLUBMAN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东方欲晓》的魅力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