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鱼

2020-09-26 13:43王铮王松
检察风云 2020年16期
关键词:马口魔性溪流

王铮 王松

北京鱼类的消失是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的,那个时候为了保证农田灌溉,兴修了大量水利工程,致使一些洄游类鱼逐步消失。不可想象北京居然曾经有冠海马、鳗鲡这些鱼类。北京隶属于海河流域,是和大海联通的,也许在更早的时候,北京曾经大马哈鱼遍地。

20 世纪 80 年代,是个火红的年代,那时候的人们为丰富我们的物质生活,积极改造自然,对鱼类资源的一些破坏行为现在看起来非常可笑。比如在辽宁,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因为水库中投放了体型不大的小公鱼等经济鱼类,所以对马口鱼这种掠食性的“有害”鱼种,进行过除害式的捕捞。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乡村旅游的发展,大家对马口鱼、柳根子、重唇鱼这类的“小杂鱼”又重新掀起了一轮新的消费热潮。可能这些“小杂鱼”更能带给我们小时候那种妈妈的味道,也更能让我们感受到乡间的气息。河流里的这些小杂鱼是经济条件较差时,家里改善生活的美食。随着这一代人的成长,妈妈味道的回归,乡土情结的爆发,马口鱼、柳根子、重唇鱼的地位一下子提高了,成为新的经济鱼类,并实现了规模化的人工养殖和繁育。

现在黑鱼、鲶鱼这类大体型的掠食性鱼类又成了“新害鱼”,又进行了一轮清剿。马口鱼现在虽然被有意识地进行了保护,但由于马口鱼是在溪流内的浅河床上进行繁殖的,在近年来降水量少,很多小河断流的情况下,造成了马口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以上人为因素、自然因素都是影响河流自然生态体系的主因,人的因素更多的是由于那个时代认知的局限,对生态自然的整体性认识不足造成的。人不明白在自然生态中,哪怕不经意间改变一个小小的影响因素,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盔甲的银色。马口鱼嘴比例也大,几乎可以吞进身体一半大小的猎物。披上婚色的马口鱼更是威武,金属色的条纹,橘红色的臀鳍,整个都披上了盔甲(拍摄者:王松)

溪流之王

春天,马口鱼从深水处游回到白河,在清浅的溪流里,又开始了它们一年的生活。

溪流是河的源头,就像毛细血管,浸润在山间。溪流虽然水量不大,但数量众多,水质最清澈,在山间的流淌最活跃。马口鱼就像金丝雀,对水质最为挑剔,它最喜欢在这清澈多氧的溪流里嬉戏。你会觉得马口鱼太娇贵,可马口鱼却是在全国分布最广、适应能力最强的鱼类之一。从炙热的海南到极寒的黑龙江都有它们的身影。溪流水急,容不得其他鱼儿悠闲,马口鱼却可以逆流而上,在石间穿梭,行动迅猛,罕有敌手,在溪流里展现出掠食者的本色。一龄的马口鱼便可吞噬身体长度一半大的猎物。溪流水不深,水面不大,罕有大鱼出现,马口鱼却可以在溪流里长到 25 厘米,所以马口鱼绝对是溪流之王。

水库水域面积更大,马口鱼会得到更充足的养分,体型会更大,但是溪流才是马口鱼的家。四月的雄性马口鱼已经换上了婚色,体侧金属般的条纹,嘴边砂纸般粗糙可见的珠星,长长的橘红色的胸鳍臀鳍,都是在向雌性宣示自己的强壮。只有体格强壮的雄性,才有更大的掠食量,良好的营养,让它的颜色更深,雄性激素也会分泌更多,才会有这么耀眼的婚色。它们会在浅滩的沙底上,用长长的尾鳍用力扫出巢穴,将雌性吸引过来,在这里追逐交配。孵出的小鱼,最有特征的“豁嘴”最先变化出来,很快,它们也像爸爸妈妈那样,守候在激流处掠食。

深秋,白河的流水就像秋日午后的阳光,慵懒沉静,水色也沉淀得像秋叶一样五彩斑斓,这时候马口鱼会游向白河的下游,水深的地方,等待白河的冰再一次融化……

麦穗鱼——最著名的入侵者 

麦穗鱼

麦穗鱼,用了50年的时间,入侵了所有欧亚地区的水域,是全世界最知名的外来物种。它虽然体型小巧,但是影响力丝毫不逊于亚洲鲤鱼和大闸蟹。外来物种,不是大家想象的青面獠牙,看看麦穗鱼你就知道了。它很活泼,在未成年时,体侧的一条黑线算是明显的特征,等到成年后,最大也就只有 10 厘米,体型不长、不宽,谁也不像,相貌平庸。

麦穗鱼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外来入侵者,是因为它食性广泛、繁殖力强、适应力强。它是多次产卵的鱼类,虽然生活环境会影响产卵效率,但是它的产卵数,依然在各大水域中处于第一集团。水温从2℃—28℃,水质从一类水体到五类水体,麦穗鱼都能适应,各种毒物适应起来也都不在话下。

麦穗鱼食性广泛,靠着这个吃货的本领,麦穗鱼将很多跟它食谱重叠的鱼类消灭。麦穗鱼是全水域、全时空的觅食者,它时时刻刻都在觅食,不会像鱼缸里的其他鱼,有进食和游戏的时间。黑夜里,刚向鱼缸里撒下鱼食,它也会第一個游上来抢吃。在寒冷的冬季,在北京冰钓时,它也会经常混杂在小公鱼中间,上钩。它会跟鳑鲏去水面抢漂浮的食物,也会跟黑鳍鳈一样在水中层的树枝上啄食散落在其间的食物,还会时不时地直立起身体,跟棒花鱼一起滤食砂底石头上的食物残渣。随着世界各地经济活动的急速增加,麦穗鱼也随着一些引进的经济鱼种,在当地形成危害。麦穗鱼之所以能入侵每一个新领地,原因有很多,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入侵地的“正气不足”,生态结构的单一和脆弱,给了麦穗鱼机会。构建本地丰富健康的生态系统,才是最聪明的防护手段,就如中医所推崇的“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麦穗鱼作为外来生物,本身是无害的,它在生态体系中是其他掠食动物的重要饵鱼,人类也利用它百毒不侵的超强适应特性,进行污水净化和毒性水质测定。

最魔性的配色——黑鳍

黑鳍鳈

仔细观察黑鳍鳈,你会觉得这种鱼长得非常不协调,从身材比例到体色搭配。它身体前宽尾细,尾柄感觉在游动时都会折断。黑鳍鳈的配色最有魔性,完全是不搭的颜色硬是放在了一起。黑鳍鳈身体颜色斑驳,黑、灰、黄几种颜色的鳞片分布得毫无规律和美感。头、腹部是红色,而且是透着“粉”和“橙”的红色。这种红色我也不太会用语言描述,照相机也不能忠实地还原,只有实地看到,你才会惊诧自然界怎么会有这么不协调的配色。

观赏鱼因为美丽的颜色而吸引人,有关鱼类颜色的形成机制也算是研究的热点。鱼类体色之所以丰富多彩,是由于鱼类的真皮中有着无数的色素细胞。色素细胞一般分为黑色素细胞、白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红色素细胞、彩虹色素细胞。这些色素细胞称为原色,其他的颜色都是两种或者更多种原色细胞混合得来的效果。我们常吃的鲐鲅鱼,它背上金属光泽的绿色,就是适当比例的黑色和黄色素细胞融合显现出来的。色素细胞膜由神经和肌肉控制着,所以我们就会看到很多动物界的伪装大师,可以根据环境、光线变换颜色。

黑鳍鳈、马口鱼、宽鳍 的婚色是在繁殖期间择偶的一个标准,它受激素和饮食中色素沉积影响。繁殖期间,黑鳍鳈因为这种魔性的配色,逐渐成了观赏鱼的新宠。体色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摄取的天然色素沉积,黑鳍鳈吃的食物很大一部分是水底石头上的藻类,它们含有丰富的虾青素、胡萝卜素等色素类物质。观赏鱼往往都是雄性颜色更艳丽,所以就有人利用雄性激素来让鱼更鲜艳。在高密度的人工养殖条件下,很多鱼类的体色都会发生异常,也就有人通过添加色素来改善鱼的体色,以便有个好卖相。以前惊叹于自然的魔性,其实人的“魔性”更大。

低调的虾虎鱼

虾虎鱼

低调,是实力的表现。身边一个低调的人,突然暴露了他非富即贵的身份,那他将免不了成为大家的谈资。我们会深挖他原有的种种低调,从穿着打扮,到言谈举止。与他的真实身份联系起来后,以前种种的不引人注目,就变成了让人钦佩赞叹的“低调”,我这类凡人会顿悟般大叫“原来如此……怪不得……”

虾虎鱼的眼睛大而无神,长的位置接近在头顶的平面,完全不同于缸里的其他鱼类,可是这双眼睛却让它也不同于一般的底栖鱼类。虾虎鱼的嘴也是出奇的大,占满了整个头部的前缘。一般的底栖鱼类嘴是向下的,會在水底泥沙里摸索着靠嗅觉触觉采集食物,而虾虎鱼则是虎视眈眈地昂首,等待由上方下落的动态食物。鱼缸开灯时,撒下鱼食,你就会看到它急急忙忙地从角落里跳出来,去接咬空中飘落的食物,身上刚刚还黑色的花纹,很快就随着光线变浅。它领地意识很强,每当有其他鱼类经过时,它就会张大嘴示威,伺机扑上去就是一口。

不起眼的虾虎鱼,其实是鱼类中最大一科,目前全世界共有2200多种虾虎鱼,世界鱼类总共才28000种,其家族里最出名的就是借着《舌尖上的中国》出名的弹涂鱼。在我国几乎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特有的虾虎鱼品种。它生活范围非常广泛,从淡水到海水,各种环境都能轻松适应,是在我们身边经常见到的一种鱼。虾虎鱼还是水生鱼类进化到陆生四肢动物的重要过渡环节的代表,有些虾虎鱼生活的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海边的红树林上,臀鳍进化成为吸盘,是为了攀爬树木;强健的胸鳍,是为了克服重力,便于运动;它朝天的眼睛是为了观察天上的飞鸟,躲避掠食;它时暗时浅的花纹也是为了伪装;它凶悍的性格……我这才顿悟般叫道:“原来如此……怪不得……”

编辑:沈海晨  haichenwowo@163.com

猜你喜欢
马口魔性溪流
溪流
溪流到了大海
魔性“三角舞”
非遗视野下湖北马口窑的保护、继承与开发
担当
15 Seconds to Stardom
魔性的大圣,人性的皮猴
总编室视觉艺术部 介是一个魔性的团队
来自马口窑的对话
——马口窑文献与当代陶艺创作研究展
马口煤矿分层开采工作面上覆采空区自燃治理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