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双循环” 迈向新格局

2020-09-26 09:35诸建芳
股市动态分析 2020年19期
关键词:新格局双循环升级

诸建芳

经过40余年“国际大循环”战略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当前也面临国民经济内循环存在一定程度不畅的问题。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起点的背景下,中央提出“双循环”,将着眼要素市场化改革和扩大终端消费需求,以新型城镇化、产业链整固和消费升级,疏通国民经济循环中的堵点,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此基础上,我国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内循环”带动“双循环”,打造新发展格局。

国民经济循环不畅的几个表现

在过去的国际大循环战略之下,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结构性问题使得国民经济循环产生了堵点。总结起来,当前国民经济循环不畅主要表现在以下八方面:

(1)我国消费潜力仍未得到释放;

(2)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

(3)服务贸易逆差较高折射出服务产业竞争力弱;

(4)国际供应链稳定性较弱;

(5)国内产业整固能力不强、附加值低;

(6)金融体系摩擦成本较大;

(7)过度依赖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占比过低,成本過高;

(8)人民币国际化仍处于初级阶段,与综合国力不相称。

“双循环”提出的国际国内背景

预计未来三到五年间,我国经济将由“国际大循环”升级为“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央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针对的是在“十四五”时期可能出现的国际国内宏观环境的新变化。“双循环”的战略构想也将成为我国“十四五”规划的核心发展方向之一。

国际宏观环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可能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全球化进程面临较大挫折;二是中美关系进入新阶段,战略博弈开始多于合作共赢;三是全球货币体系可能出现新变化,全球资本可能会进一步向潜在增速较高、主权风险较低的经济体流动。

国内宏观环境: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起点。2020年也是“十四五”时期的起点,预计未来的五年国内经济发展的动力和结构将在延续已有趋势的基础上呈现一些新变化:一是在发展的动力上,更加依靠丰富的人力资本提升潜在增速;二是在经济结构上,国民经济比重会进一步优化,服务业、消费比重继续提升;三是发展短板上,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以区域发展为例,在沿海—内陆存在发展水平差异的背景下,近年来“南北”差距有所扩大,北方一些省份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较大。

“双循环”的战略含义

关于“双循环”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7月21日企业家座谈会上进行了论述,即“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

在9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双循环”新格局做了补充注解:“我们决不能被逆风和回头浪所阻,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防范风险挑战。”

总的来说,我们认为,“双循环”战略将深挖国内要素和内需市场的潜力,促使国内都市圈发展、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并以更高水平的开放参与国际市场;通过制度和技术让土地、劳动、技术、金融、大数据等要素更好地流通,促进市场做大做强;通过提供更多种类商品和更广更全的服务,以匹配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要素市场化改革和终端消费需求扩大。商品及服务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品质进一步提升、结构进一步优化,也是“双循环”新格局的题中之义。随着我国终端市场的不断完善和扩大,在我国已经成为全球供给中心的基础上,预计也将逐步成长为全球消费中心,从供需两端带动“国际循环”。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我国GDP约为14.343万亿美元,GNI约为14.308万亿美元。若以14亿人口计算,我国的人均GDP和人均GNI都略微超过1万美元,按照世行标准在全球属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在维持每年7%左右的名义增长且人民币维持中长期升值的条件下,我国在“十四五”期间的人均GDP将有望会跨过12700美元的门槛,跻身高收入国家。到“十四五”末我国占世界经济的比重有望超过1/5,在每年世界经济增长中的贡献有望超过1/3,对全球经济的拉动效果会更加明显。

“双循环”新格局下的区域发展:以都市圈建设为主的新型城市化。“双循环”战略下,我国将构建以都市圈、城市群为主体的多层嵌套城市体系,重塑区域投资及资源分配格局。在未来五到十年,我国城镇化率有望提升至70%左右,城镇化率提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城市化质量的提升,劳动人口结构将进一步调整,公共设施服务也将进一步完善,城乡户籍二元结构将随着要素市场化改革而不断优化。在我国目前实行的区域发展战略的引导下,人口和经济总量将向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几大区域及中心城市群集中。人才和资金的集聚效应将重塑经济发展模式并助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双循环”新格局下的产业链升级:“补短板、锻长板”。“双循环”战略下,我国产业结构将“补短锻长”,进一步巩固升级。预计未来五年,我国第一产业将更注重提升劳动生产率,释放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当前我国第二产业产能规模已经全球最大,技术的薄弱环节是未来五年我们攻坚的重点。服务贸易逆差问题体现出我国服务业“供给侧”的问题,未来第三产业的竞争力也将进一步提升,随着我国服务业进一步向高质量、开放方向发展,我国服务贸易差额中长期有望“由逆转正”。

“双循环”新格局下的消费升级:收入改善将带动消费结构优化。消费升级的进程将由三方面因素的主导:经济增长与收入水平提高、再分配使中低收入者的可支配收入提高、储蓄率下降与消费率提高。

图:过去四十年的“国际大循环”战略

猜你喜欢
新格局双循环升级
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回暖与升级
构建分级诊疗新格局
新机制 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