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政下信托业务内控体系优化探析

2020-09-26 09:54袁伟强
理财·财经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内控

袁伟强

摘 要:资管新政的颁布,无疑加剧了本就激烈的市场竞争,给信托行业持续发展带来了冲击和挑战,由此,信托行业作为我国金融业的第二大子业,在现阶段开展信托业务的过程中,要将内控体系优化作为一项基础性、前提性工作开展,以增强信托业务开展在资管新政下的适应性,在新时代开辟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实现稳定发展。

关键词:资管新政;信托业务;内控

一、资管新政下推动信托业务内控体系优化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实现信托业务效率持续提升

信托业务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业务,开展过程中涉及的主体较多,由此,以整体性、系统性为抓手推进内控体系优化,促进企业自身发展能力和协调性提升,有利于实现信托业务开展效率持续提升。

(二)有利于识别和掌握信托行业发展机遇

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现阶段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意义,在资管新政下开展信托业务内控体系的持续优化,有利于企业充分发挥信托业务开展的主体性地位,结合市场发展现状,利用Clementine、SPSS等数据分析软件进行仿真模拟,在可视化、科学化基础上调整信托业务开展与布局的重点方向,发现信托行业发展机遇并加以高效利用。

(三)有利于促进战略发展目标最终实现

高效有序的内部控制,是信托业务良好开展的基础和保障。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内部控制体系有着先天的协调性和整体性,是信托业务在新形势下谋求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意,其能够补短纠错,最大化满足市场发展带来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推动战略发展目标最终实现。

二、资管新政下信托业务内控体系优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認识存在偏差

资管新政的颁布与实施,对信托业务的日常开展提出了更多、更细致的标准,要求信托业务开展以增强内控能力为起点,开展更具市场化、科学化特色的产品与服务,而当前信托业务内控体系优化的过程中存在思想意识偏差,工作人员往往以完成基本工作为主要目标,个人主观性的发挥存在不足,限制了内控体系优化的整体进度。

(二)考核评估体系欠缺

当前,信托业务的考核评估体系仍沿用传统,尚未结合资管新政的最新要求,这是制约信托业务在新形势下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导致信托业务在开展中常因对相关制度不熟悉而滋生问题与隐患,且这些问题与隐患的隐匿性较强,常会形成不易发现、难以解决的“硬骨头”,对信托业务开展效率提升与品牌打造形成不利影响。

(三)信息共享陷入停滞

基于信托业务开展流程多、涉及部门多的基本特点,其在开展过程中对于数据收集的时效性、规范性和真实性有极高的标准,这也是提高信托业务开展科学性和综合效率的根本动力。然而,当前企业在优化信托业务内控体系的过程中存在数据壁垒,实务工作与业务决策间的数据传输通道不畅,各部门间缺少统一的数据反馈与共享机制,导致信托业务开展不能以一手数据信息作为支撑,或花费成本高而受益少,整体信息共享陷入停滞。

(四)监督管理存在缺失

在信托业务开展的过程中,实施监督与动态管理,从而确保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及时发现工作流程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并及时处理,是资管新政下推动信托业务内控体系优化的主要动力。但现阶段,信托业务在开展过程中的监督主要停留于计划制定和结果验收两个阶段,对于过程的把控力度不足,也没有发现实务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各类问题,这在无形中保留了错误滋生空间。

三、资管新政下推进信托业务内控体系优化的几点建议

(一)以统一发展目标为导向,建立良好的内部氛围

资管新政下,以企业战略发展目标为根本导向建立起良好的内部氛围,是推进信托业务内控体系优化的必要因素,企业在推进信托业务内控体系优化的过程中要深谙此理,始终将内部环境建设作为一切工作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一,常态化开展工作人员教育培训。在个人思想和信托业务开展技能两方面加强工作人员教育培训,并制定适当的考试考核制度,从而在端正工作人员工作态度的同时,增强其开展信托业务的根本能力。第二,加速构建高水平的工作人员队伍。与开设金融、信托、财务等专业的高等院校开展校企联合,通过设置专业实习基地和定向培养计划等方式,提升高素质人才在整体工作人员队伍中的占比,营造科学型、学习型内部氛围。第三,制定内容多样的激励机制。通过多样化的激励措施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是构建良好内部氛围、高效实现信托业务内控体系优化的重要推动力,企业要善于倾听,收集工作人员在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的需求,并在成本计划管控范围内制定物质、精神层面的多样化激励措施,鼓励工作人员全身心投入工作。

(二)以实务工作开展为目标,构建科学的考评机制

从资管新政的最新要求出发,谋求高质量、高效率的考核评估,是打造信托业务品牌、持续提升口碑与服务品质的根本之策。首先,要从当下实务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出发,结合量化考核指标,对流程上各节点工作进行客观评估。其次,要深入把握资管新政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要点提炼和二次提升,并通过邀请专家学者的方式,结合资管新政和当前信托业务开展情况,对考核评估制度与模式进行优化升级,以科学性为保证,增强其灵活性和有效性,灵活应对市场形势变化。最后,要切实推进一线业务开展与宏观策略制定的深度融合,保证工作数据信息及时上传,对考核评价机制进行常态化更新和完善。

(三)以内部有机协同为助力,构建信息共享体系

内部控制工作的突出特点就是增强企业运营与发展的内部协调性,而资管新政下信托业务的开展也不是孤立的,需要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高效配合。第一,完善顶层设计。立足全局,统筹规划信托业务开展与内控体系优化的分工和流程,最大限度删减不必要的环节,并辅以常态化协调会议和协同培训,增强相互配合的能力和意愿。第二,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构建电子化数据信息共享与传输平台,基于企业内部网络,实现“一平台多分点”布局,在保证数据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建立内部数据信息存储平台,以增强信息取用的时效性和针对性。第三,建立数据信息责任与保险机制。当前,数据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生产资源,信托业务内控体系在优化的过程中也要牢固树立起“数据价值”观念,将数据收集、处理和高效应用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环节,并在此过程中明确责任分配,出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理。

(四)以发现客观问题为导向,构建实时的监督制度

资管新政的颁布是信托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缩影,要求企业在开展信托业务内控体系优化的过程中,以发现客观问题为导向,进行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规避不良倾向。第一,要增强责任意识,进行适度的压力传导。信托业务开展过程中的小问题可能会对服务质量和品牌构建造成极大影响,因此在内控体系优化的过程中要强化权责意识,明确奖惩机制,发现问题及时定位责任人。第二,完善监督制度。通过行业经验总结和经典案例分析,归结信托业务常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可视化、科学化、符合行业发展现状的监督与控制标准,作为内控体系优化的重点内容,以为信托业务开展提供指导。第三,紧抓实时性。在完善监督制度和责任分配结构的基础上,改变以往“头尾结合”的监督方式,成立信托业务开展推进办公室,对信托业务开展及其内控体系优化、应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以便将损失将至最低,增强发展的持续性。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信托业务在开展过程中必须将资管新政的具体要求作为根本导向贯穿始终,推动信托业务内控体系的持续优化。诚然,当前信托业务在内控体系优化的过程中还存在认识程度不足、数据信息共享效率低、内部监督力度不足和考核评价体系缺失等多样化问题,但不可否认,通过战略性调整与提升,其仍然能够实现对企业自身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持续推动。

参考文献

[1]朱明,胡苏红.信托受益权登记背景下的信托产品销售决策变化及影响:基于不同渠道偏好和成本的视角[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0(4):106-110.

[2]胡爱明.资管新规下提高信托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探讨[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9(6):39-42.

[3]杨川,卢敏瓅,周珺.“新资管”背景下中小银行理财业务影响研究:基于资产负债结构和财务竞争力视角[J].金融会计,2019(6):14-27.

猜你喜欢
内控
小企业会计档案管理问题浅析
基于ERM框架下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从内审角度谈内控建设
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及发展
教育事业单位内控要稳步实施
浅谈技术服务企业内控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