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改革与课程建设

2020-09-26 10:29王睿志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5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创新创业

王睿志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學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最近几年,教育部根据人才培养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的问题推进一系列改革举措。本文探讨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和方法,改进教学深度,响应国家未来布局,培养高素质的、理论合格、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拓展高校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接轨,提出双赢的思路。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38;J218.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5-0158-02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上层布局体系

动画设计专业自2000年初发展至今,已经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从开始的摸索式教学模式中不断改进,艰难成长。作为一名动画专业教育者,也深感还需继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重任。为了寻求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突破,探讨教学改革的成功切入点,确定以下几个方面作为改革的基石。

(一)按国家标准定制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

教育部于2018年1月,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教育部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基准,定制动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及课程要求(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首个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发布http://www.gov.cn/xinwen/2018-01/30/content_5262183.htm)。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改变传统的就业从业教育模式,改变为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主动式”就业导向。另一方面,努力修改人才培养目标和侧重点,设立创新创业类课程和相关实践性训练,打通院校课程、教法与企业实践、专业技能培养二者间的壁垒,努力实现交叉融合,校内外协同的培养机制。

(二)依托互联网优势,共享慕课资源,打造“金课”

目前全国累计开设2.8万余门课程,各示范高校开放千余门线上线下共享课程,依托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中的创新创业教育精品慕课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闻发布会http://www.moe.gov.cn/fbh/live/2019/51300/twwd/201910/t20191010_402524.html),重点选取“中国创新创业慕课网”“中国大学MOOC网”的全国高校的一流慕课资源,结合我校专业优势和教学资源,努力打造适合动画专业的“金课”内容,让学生不再局限于本校,放眼全国,吸收一线优质创新创业教育思路,奠定未来创新创业的成功基石。

(三)强化师资结构,努力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

努力改变单一的教学型师资结构,结合企业人才引进,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学习等多种方式,逐步培养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均衡发展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动画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专业课程不能只停留在理论部分,要用实践形式消化吸收与实现,教师的教学要紧密结合大量实践性指导才能取得良好效果,而这样的教学特点对教师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实践经验指导着动画艺术性特征的设计导向和动画商品性特点的转化潜力,我们的动画作品和动画人才培养方向从一开始就要紧密结合市场动向和需求定制,为创新创业做好“内功”。

(四)结合政策释放活力,为学生创新创业做弹性学制尝试

践行教育部政策,学分体系中纳入创新创业内容,在人才培养方案学分设定上鼓励践行“双创”,认可相关大赛成果、认可国家双创类在线教育课程的学分,激发大学生“双创”的活力。积极配合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努力为学生指导项目立项,争取项目经费,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一)建立培育“双创”人才的示范基地

近年,在教育部的大力扶植下,国内多所高校都建立了“双创”示范基地,动画专业更需要这样实践性创新创业基地。依托双创基地,搭建校企共教、共研、共产的,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平台,让学生从一入学就接受来自一线的前沿思路和技能训练,既可以培养出拥有一线经验的学生,也可以作为企业定制的人才储备,打破课程、教法、实践、专业、企业与院校之间的壁垒,努力实现交叉融合,校内外协同的培养机制。从根本上遏制了传统教学中滞后的理论、实践技能与先进的企业用人需求的矛盾。同时,先进的理念与最新的技能也大大提升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成功率。

(二)以赛促创,将学生推至国家级双创平台竞技交流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我国践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平台,自2015年举办以来,大赛为大学生实现创新创业梦想打开了大门。李克强总理在“全国双创周”重点观看了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成果展,并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赞许。依托双创示范基地,对标“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由导师牵头,带领学生团队做好双创项目开发,从比赛中学习同行先进理念,并发现改正自身不足,也可以检验创新创业项目的可开发、可持续性。同时,也可通过竞技交流,孵化高质量创业项目,签订合作协议,产生经济效益。

(三)拓展实习实训环节,建立深度校企合作模式

结合“国标”要求,我们能够体会到,在新的教学培养方案体系中,明显加大了对实习实训环节的课时和扶植力度,意在改变传统的短期体验式实习,改为实训式学习的模式。同时,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有两种模式可选择:一是派遣学生入住企业实习,全面参与企业的工作项目内容,这种模式的优势是学生能够全面体会未来工作模式,缺点是学生占用企业工位,需要企业提供带队老师指导日常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并且从安全和经济模式上也有一定压力。二是请企业人员入驻校园,对学生上手有一个缓冲期,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场地开展实习工作。同时企业人员可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用人要求定制实习计划优先为动画专业学生提供就业岗位,企业也获得了最一手的人才储备资源。

三、创新创业教育教學体系改革与课程建设

(一)修订能充分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符合“国标”的人才培养方案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在修订时,严格按照《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要求来制定,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理论为基础、实践来验证”的要求,为学生制定深度融合“双创”培养侧重的课程内容。在课程教学环节,设立创新创业类理论讲解课程来解决“双创”思维导向和未来布局引导;设立创新创业实践体系项目,在实践环节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同时,明确人才培养体系中关于创新创业的学分转化,着力推动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的执行。

(二)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的教学大纲修订

根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定制出职业操守、学科素养、专业理论、设计能力、应用研究、融创共享、市场规范、实践能力、特色传承这九大毕业要求,同时将这九个毕业要求对应素质构成、专业能力、服务社会、终身发展四大目标支撑点,详细规定每一门课程教学内容对毕业要求的支撑,细化培养方案中的对应指标,如表1所示。

其中明确规定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等毕业要求——融创共享:具备获得信息、拓展知识领域,提高业务水平的能力;具备有效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终身自学能力;具有较宽广的国际视野和较好的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具有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创新精神及以及一定的知识创新能力。从大纲上规定对创新创业能力素质培养的内容。

(三)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课程及指导团体

加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的公共必修课,同时在动画专业课程中也加入“动画联合创作研究、专业实习、动漫衍生品开发设计”等课程。意在打造创新创业的课程环境,在学习中尝试双创内容的开发研制。在学院层面成立创新创业领导小组,为创新创业教育做出推进和指导工作。具体职责为:布局“双创”培养目标、落实相关教育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双创”类活动、指导学生冲击创新创业大赛奖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双创”、参与“双创”、收获“双创”,进而提高其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创新、创造精神。体会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双创”能力对个人和团队的意义与价值,积极、理性地参与创新创业。

(四)建立学生为主的双创团队,并安排双创计划

老师带领学生建设创新创业的团队。筛选优秀的团队人才,考核团队每位人才的擅长点,建立分工明确的阶梯队伍;当建立好双创团队后,设计双创选题。选题由老师带队,经过市场调查、数据分析、头脑风暴等多种形式确定选题内容,同时,教师讲解获取资源的途径方法,明确创新创业的机遇与风险;围绕双创选题,确定双创项目基本结构、设计过程和所需资源等,引导学生设计并践行自己的创业蓝图。

(五)融合学校双创力量,共同建立强大双创的项目研究与实践基础

结合学校团委、团总支组织的创新创业大赛成果和经验,已经尝试利用新的实践教学为主的方法指导学生成立工作室,参加校团委举办的创新创业大赛。挑选优胜团队参加“全国互联网+大赛”。指导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类项目转化为印刷成书或商业动画片等。同时不放松理论层面的研究,总结实战经验,做内容梳理。

四、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下对新教学模式的转变提出的迫切需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深感新教学模式的尝试为我们带来的启发,这样的教学模式改变为学生带来更多挑战也带来更多机遇,培养高素质的、理论合格的理论结合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激发学生的潜能,为国家的创新发展做出人才储备,也为创新项目的孵化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叶仕通,万智萍,任志健.“质训研用”一体化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

[2]宋敬敬.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改革实践——以广西大学为例[J].大学教育,2018(3).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创新创业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问题研究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
《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