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手机移动教学的问题和对策

2020-09-27 23:09韦秀丽李彩新覃小群梁启斌罗莹黄斯密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蓝墨云班课信息化教学

韦秀丽 李彩新 覃小群 梁启斌 罗莹 黄斯密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中职学校部分师生调研得到的信息,分析基于蓝墨云手机网络平台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的状况,发现影响手机移动教学效果的主要问题是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不足、缺乏复合型教师、学生的信息素养较低、教师工作量大等,提出协同解决问题的建议:树立信息化教学的新观念,注重整体规划;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综合水平;建立信息化教学课堂标准,努力加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制定激励政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多方合作。

【关键词】蓝墨云班课 手机移动教学 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6B-0028-04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在中职学校,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兴趣,在教学中基于蓝墨云手机网络平台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采取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形式,对手机移动教学效果进行调查,旨在改进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率。

一、调研背景

本次调研是课题组成员在总结课题“蓝墨云班课在中职《内科护理学》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实施的第一阶段教学实践后,针对出现的如教师信息化教学积极性不高、学生自主学习自觉性不足、教学课堂管理秩序混乱、教学效果与预期存在明显差距等问题开展的调研,旨在深入了解问题背后的根源,并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从而更好地推进第二阶段教学实践的开展,为今后手机移动教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二、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更深入了解手机移动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并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三、调研时间

调查时间:2019 年 8 月 1 日—2020 年 1 月 31 日。

四、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将课题组 11 位成员分成 3 组,采用个别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 3 种方式进行调研,得到较全面的数据。此次调研共电话访谈 15 位校外的师生,开展问卷调查 129 份,其中教师 59 份,学生 70 份。具体如下。

(一)个别访谈法

本次调研共电话访谈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以外的 3 个中职学校的 8 名教师、7 名学生,访谈内容围绕学校开展手机移动教学的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结合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情况,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为本次调研提供思路。

(二)文献资料法

查阅文献,了解师生开展手机移动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借鉴其有效的研究方法和途径,设计本问卷。

(三)问卷调查法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设计本次问卷调查,共分教师问卷及学生问卷两组进行。教师组调查对象为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在职在校的 59 名教师,其中男教师 12 人、女教师 47 人。教师年龄在 25~30 岁的有 23 人,占 39%;31~40 岁的有 19 人,占 32%;41 岁以上的有 17 人,占 29%。问卷共设置 8 个问题。学生组的调查对象为中职护理在校二年级的 70 名学生。其中,男生 15 人、女生 55 人;最大年龄 23 岁,最小年龄 17 岁,平均年龄 19 岁。学生问卷共设置 7 个問题。两组调研共收回有效问卷 129 份,有效率为 100%。

五、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内容主要围绕手机移动教学开展的现状、手机移动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手机移动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对比以及问题对策 4 个方面进行,具体调查项目及结果分析如下。

(一)教师开展手机移动教学的现状调查

1.为了解教师使用手机移动教学的动机,对教师进行“使用蓝墨云平台的动机(单选题)”的调查。调查结果发现,“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占 50.85%,“为了方便签到考勤、练习测试”占 28.81%,“为了其他综合运用”占 10.17%,“为了参加信息化教学比赛”占 8.47%,“被迫使用”占 1.70%。由此可见,大部分教师使用手机移动平台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方便日常的考勤、测试等教学管理。说明手机移动教学方式具有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能为教学提供很多便利,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而通过参加信息化教学比赛或其他应用,可以促进教师了解应用手机移动教学方式,为推广手机移动教学模式提供新的途径。

2.为了解教师使用手机移动教学平台开展教学的积极性,对教师进行“使用手机移动教学平台频率(单选题)”的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偶尔使用”占 45.76%,“坚持使用一门课程或一个学期以上”占 22.03%,“每周使用至少一次”占 16.95%,“未曾用过”占 15.26%。由此可见,曾开展手机移动教学的教师占 84.74%,说明本次调查的大多数教师对手机移动教学具有一定的经验。此外,这个结果反映,虽然大部分教师使用过手机移动教学平台,但是真正能坚持使用一个学期或者一门课程以上的只有 22.03%,说明教师对手机移动教学平台的持续使用积极性不高。

3.为了总结积累课堂教学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对教师进行关于手机移动教学“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因素(单选题)”的调查。调查结果发现,“课堂师生互动”占 49.15%,“学生的学习兴趣”占 28.81%,“教学内容设计”占 13.56%,“教师的教学经验”占 5.08%,“其他”占 3.40%。调查结果说明,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师生互动,在此基础上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合理安排课堂内容,积累教学经验,将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此外,也说明新时代学生更喜欢师生互动的双向教学,教师“单向输出”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学习需求。

4.为了解教师对手机移动教学不积极的主要原因,开展“影响教师使用手机移动平台开展教学主要的因素(多选题)”的调查。调查结果发现,“教师备课工作量大”占 71.19%,“课堂管理困难”占 57.63%,“学生的不自觉”占 64.41%,“信息技术难掌握”占 40.68%,“因没有奖励”占 25.42%,“因需要投入资金”占 20.34%。

调查结果说明,目前开展信息化教学,教师需要面对多方面的困难及挑战,而这些问题并非单个教师能独立解决,需要多方面同步协调解决。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信息化教学的开展。

5.为了了解课后师生交流的情况,开展关于“每月教师在线跟学生交流的时长(单选题)”的调查。调查结果发现,教师在线指导学生累计时长小于 3 小时的比例为 62.71%,大于 10 小时的比例为 22.03%,3~5 小时比例为 15.26%。

由此可见,大部分教师与学生课后交流时间不长。经过进一步的访谈得知,教师与学生的课后交流主要围绕课后任务展开。因此,课后师生的交流主要与两个方面有关。第一,与教师布置的课后任务难易程度及多少有关。也就是说,如果教师布置的课后学习任务学生能理解并容易达成,则咨询的时间就会缩短;相反,教师布置的课后任务学生不易理解,则咨询的时间就会增加。第二,与学生的自觉主动有关。如果学生自觉学习,则师生交流时间会缩短;如果学生完全不自觉,需要教师多次催促则会延长交流时间。因而总体来说,课后线上的交流主动方为学生,学生的主动咨询行为决定时间长短。这个结果也间接说明一半以上的教师布置的作业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所以课后师生交流的时间缩短。

6.为了了解教师利用蓝墨云平台各项功能开展教学活动的情况,开展关于“上课时老师用到的蓝墨云班课栏目(多选题)”的调查。调查结果发现,教师上课使用蓝墨云平台“签到”栏目的比例为 67.8%,使用“课堂提问”栏目的比例为 67.8%,使用“答疑讨论”的比例为 62.71%,使用“资源阅读”栏目比例为 62.71%,使用“小组广场”栏目比例为 10.17%,使用“视频会议”栏目比例为 10.17%。

由此可见,教师在手机移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了平台的多项功能,其中运用频率较高的是“签到”“课堂提问”“答疑讨论”“资源阅读”4 个活动项目,这些项目的灵活运用增加了与学生的互动,丰富了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得课堂教学活动更丰富、开放、活跃,教学效果更佳。而“小组广场”“视频会议”功能的使用较低,这些功能的教学作用仍有待学习及挖掘。说明教师在接受信息化教学产品时,遵循的是基于实际的教学需求、以服务教学为目的的原则,而不是盲目为了信息化而应用信息技术。

7.通过与传统教学方式对比,教师对手机移动教学模式的认识更全面。对教师进行关于“网络教学较传统教学的优点(多选题)”的调查,结果发现,认为“网络教学比传统教学方法更多样”占 81.36%,“教学时间更灵活”占 81.36%,“评价方法更优越”占 76.27%,“教学活动更丰富”占 83.05%,“教学内容更丰富”占 64.41%。而认为“传统教育比网络学习好”的占 16.95%。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教师对手机移动教学的教学方法、时间、评价、活动、内容等方面给予高度认可,认为较传统教学存在明显的优势。因此,网络教学具有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而仍有 16.95% 的教师认为传统教学方式较好,通过进一步访谈得知,这部分人员主要是老教师,因为信息技能缺乏、适应能力慢等无法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因此还没完全接受新的教育形式。

8.为了更好地促进信息化教学进程,不断优化完善网络平台,从而为教育教学服务,开展关于“蓝墨云班教学尚待优化的因素(多选题)”的调查。调查结果发现,认为“教学环境不佳”的占 88.14%,“需要增加防切屏功能”的占 69.49%,“需要增加练习批量上传功能”的占 71.19%,“其他需要优化”的占 13.56%。结果表明,七成以上教师认为手机移动教学目前还存在网络环境不良、软件功能不够完善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到优化解决,将更有利于提高师生的使用积极性,促进手机移动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学生线上学习情况调查

1.为了了解学生对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依赖程度,开展关于“学生一天花在电子产品的平均时长(单选题)”的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学生一天内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长平均在 3 小时以下的占 7.14%,平均使用 3~5 小时的占 78.57%,平均使用 10 小时的占 14.29%。这表明,学生对电子产品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基本上课余时间都在关注手机等电子产品,甚至有小部分学生将手机带入课堂或者透支休息时间使用,已经“上瘾”。虽然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可以为开展手机移动教学提供可行的途径,但是教师需要因势利导开展手机移动教学,正向引导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促进师生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律性,提高学习效率。

2.为了了解学生课后登录平台自主学习的情况,了解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对学生进行关于“每次课后自主登录平台学习的时长(单选题)”的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学生每天课后自主登录平台学习的平均时长在 1~3 小时的占 52.86%,大于 3 小时的占 10%,小于 30 分钟的占 37.14%。由此可见,学生课后都愿意登录手机平台自主学习,学习时长超过1小时以上的达到 62.86%,说明利用手机开展网络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具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仍有 37.14% 的学生每天登录手机学习不足 30 分钟,相对于每天关注手机的时长,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比例偏低,自觉性较差。

3.为了了解学生课后手机网络学习存在的实际问题,使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進行关于“课后自主学习有哪些困难(多选题)”的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学生课后自主学习遇到的困难中,认为“作业太多、难度太大”的占 54.29%,认为“手机流量不足”的占 35.71%,认为“学习网络不稳定”的占 52.86%,认为“学习内容活动太枯燥”的占 50%。这表明,目前仍有约一半的学生认为课后任务难以完成,原因有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太多太难,内容活动太枯燥。说明老师对这部分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及学习需求的理解存在偏差。网络环境不稳定,没有免费的流量,影响了学生的网络学习进程,有待学校优化校园网络学习环境。

4.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迎合学生的个性需求,提高学生参与网络教学的积极性,开展关于“你喜欢的学习活动类型(单选题)”的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喜欢的网络学习活动类型中,喜欢“课堂讨论”活动的占 24.29%,喜欢“在线讨论区交流”的占 14.29%,喜欢“观看讲课视频”的占 22.86%,喜欢“助教工作”的占 8.57%,喜欢“小组作业”的占 17.14%,喜欢“考试”的占 12.85%。

由此可见,每个学生喜欢的学习形式不同,兴趣需求各异,追求个性,传统的说教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蓝墨云网络平台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迎合了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应用蓝墨云网络平台开展教学时,要充分运用各项平台功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发挥各项功能的积极教育作用。

5.为了检验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在教师及学生中均开展“蓝墨云班课最利于提高学习效率的栏目(多选题)”的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学生认为蓝墨云班课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的栏目为“资源”(占 60%)、“签到”(占 41.43%)、“小组广场”(占 28.57%)、“答题讨论”(占 81.43%)、“视频会议”(占 51.43%)、“能力测试”(占 78.57%)。而该项目教师的调查结果为:蓝墨云班课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栏目为“资源”(占 62.71%)、“签到”(占 67.8%)、“小组广场”(占 10.17%)、“答疑讨论”(占 62.71%)、“视频会议”(占 10.17%)、“课堂提问”(占 67.8%)。由此可见,教师及学生在该项目的调查结果高度吻合,说明通过开展手机移动教学,教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有了充分的了解,可以利用平台各项功能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迎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6.为了让学生更系统地了解手机移动教学的特点,将手机移动教学与传统教学进行对比,彰显其优越性,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手机移动教学方式,促进手机移动教学的推广应用,开展关于“使用蓝墨云班课学习课程相比与传统教育的优点(多选题)”的调查。调查结果发现,认为蓝墨云班课与传统课程相比,具有“随时随地学习”优点的占 80%,认为教学“形式更多样化”的占 74.29%,认为教学“内容更丰富”的占 70%,认为比传统方式“更易理解”的占 52.86%,认为“更方便与师生交流”的占 71.43%,而认为“传统教育比网络学习方式好”的占 20%。这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手机移动教学比传统教学在内容、形式、交流等方面更优越。但仍有 20% 的学生因为信息技术稍差、适应能力慢、个人习惯等原因还没能适应网络教学的新形式,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指导,引导学生跟上教学步伐。

7.通过开展教学实践,学生对蓝墨云网络教学模式、现状有了充分的认识。为了了解学生对网络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以便在学生中推广应用,对学生进行“是否支持蓝墨云班课作为本门课程的手机移动学习方式(单选题)”的调查。调查结果发现,95.71% 的学生表示支持,仅有 4.29% 的学生不赞同。说明蓝墨云班课等手机移动教学方式虽然目前仍有一些不够完善的因素,但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更迎合新时代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学习需求,对学生的学习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所以深受学生欢迎,具有推广意义。

六、问题及建议

(一)问题

1.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不足。调研发现,部分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不足及重视不够,仍以教师为中心,坚持传统教学模式,用信息化设备开展传统教学工作,误认为将传统的黑板搬到 PPT 上即为信息化教学,结果仍然将学生当成知识容器,进行“人灌”和“网灌”知识。此外,学校推进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导致新的教学设备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和创新利用,教学效果没有明显改观,师生的积极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

2.缺乏信息素养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复合型教师。调查发现,信息素养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复合型教师比较少,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能力水平不高。原因是学校开展的教师信息化培训的重心是教学软件和硬件的操作技能,而忽视了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育理念等软实力方面的培训,以致教师不能应用新的信息化教育理念指导信息化教学。此外,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参差不齐,老教师信息化水平不高,但教学经验丰富;年轻教师信息化水平较高,但教学经验不足。

3.大部分学生自觉性不足,信息素养偏低,课堂秩序难以控制。目前,不少学生对信息化教学认识普遍不足,学习兴趣不高,积极主動性不强。此外,由于医学相关的知识点多,较抽象,难理解易忘记,知识点前后联系较大,学生前期的知识建构对后来知识的掌握起着重要的作用,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忽略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布置较难、较多的课后作业,学生难以完成,从而滋生厌学心理。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因教师不能在手机界面掌控学生的手机界面,因此部分学生会做其他的事情,从而滋生新的教学管理问题及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隐患。

4.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工作量大,积极性不高。以蓝墨云班课教学为例,一个完整的信息化教学过程,包括课前、课中及课后 3 个场景,课前需教学设计、布置任务、制作课件、导入练习等,课中开展课堂教学,课后批改作业及评价反思等。如此,教师上一节信息化课,准备的工作量远高于传统教学的工作量。然而,大部分专业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还不熟练,所以备课时间更长。此外,学校的教师数量不足,很多教师甚至兼职 2 门课程,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准备时间远远不够,部分教师因此不能坚持开展信息化教学。因此,在教师工作量明显加大而没有相应奖励机制下,教师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积极性及能力普遍不高。

(二)建议

1.树立信息化教学的新观念,注重整体规划。教育观念是制约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应树立信息化教学的新观念,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是结合新课程标准,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深度整合,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为教学服务,从而实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创新,走出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此外,学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注重硬件、软件、潜件的整体同步规划,均衡协调发展,实现资源的整体效益。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综合水平。在调研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在学校范围内开展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全员培训,将部分骨干教师推送至市或省区进行信息技术的提高培训或专项培训。在培训内容上,兼顾理论及操作实践应用,解决“思想”和“技術”融合问题。培训方式可采取脱产、进修、线上、教师自学等个性化培训方案。

3.建立信息化教学课堂标准,努力加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为了规范信息化课程教学秩序,应借鉴先进经验,严格制定信息化课堂教学准则。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应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为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细化教学知识点,将重难点加工为微课、图片、动画等易于理解的内容,进一步加强开发设计教学环节,注重课后练习布置的质量及完成时间,契合学生的学情及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学校可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或专题活动等方式,加强学生的网络信息识别及自律能力培养。学校应创建条件建立校园网站,丰富校园网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此外,积极与软件开发商保持合作,及时反馈软件应用升级问题,增加教师课堂管理功能键,确保学生上课不走神。

4.制定激励政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多方合作。首先,学校应根据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实践研究、资源开发、竞赛等方面的情况,建立考评和激励机制,奖励有特色的作品及示范课,以点带面,推进全校信息化教学的进程,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职称评定、待遇、工作考核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开拓创新精神,从而营造浓厚的信息化教学的环境氛围。其次,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鼓励信息技术人员、专业教师、经验丰富的专家及企业一线人员共同参与研发信息化教学,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研发,从而实现“教学资源”“信息技术”“教学经验”的现代化融合,使教学资源更“校本化”和“人本化”。最后,学校搭建平台,积极推进教师之间、校校之间、校企之间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及信息化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宋少婷,王朋娇.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23).

[2]魏舒清.大学生蓝墨云班课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宿迁学院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2).

[3]肖宝玉,霍 剑.基于蓝墨云班课移动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研究[J].科教文化,2019(11).

[4]刘 强,胡健飞.蓝墨云班课应用于文献检索课教学的探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8).

[5]邓华声.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J].信息技术教育,2006(7).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蓝墨云班课在中职《内科护理学》教学的实践与研究”(GXZZJG2018B151)。

【作者简介】韦秀丽(1986— ),女,壮族,籍贯广西田东,本科,中职讲师,现就职于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研究方向为中职卫校内科护理学。

(责编 李 言)

猜你喜欢
蓝墨云班课信息化教学
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蓝墨云班课手机平台在班会活动中的应用
移动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信息技术学科的合作学习应用
微信与蓝墨云班课的应用
浅谈信息化教学在中职餐厅服务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也谈“翻转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