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工作室”平台的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模式研究

2020-09-27 23:09林秀朋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建设模式

【摘 要】本文以广西机电工业学校为例,论述构建包括两大工作平台、一个研修网站、六大运行机制、九条成长途径的“2169”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模式,提出具体的建设措施:探究“双工作室”的功能、定位及作用,相互驱动引领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建设一个研修网站,探索“双工作室”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线上研修及成果辐射的有效途径;通过建设“双工作室”的方式和举措,构建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的“六大运行机制”;依托“双工作室”平台,探索“九条成长途径”,落实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目标。

【关键词】双工作室 教师教学团队 建设模式 教学名师工作坊 技能大师工作室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6B-0092-03

加快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国家职业教育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职业教育,培养大国工匠。《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教育部等四部门制定的《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指出,经过3~5年的连续培养,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是企业、职业院校积极响应自治区党委、政府政策,贯彻落实高技能人才培养任务的要求。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的《广西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其中建设自治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是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和重点举措之一,而这也是广西“14+10”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本文以广西中职学校“林秀朋智能制造名师工作坊”及“自治区级兰松云技能大师工作室”平台为例,探索教学名师与技能大师协同推动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的工作运行机制,构建“2169”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模式,形成具有推广意义的成功案例。

一、“双工作室”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双工作室”平台是指在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下,秉持“知识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同步”的原则,一是由教育厅组织、学校申报建立的教学名师工作坊,二是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组织、学校申报建立的技能大师工作室。

教学名师工作坊是对接本区域重点专业集群,促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实施团队合作的教学组织新方式、行动导向的模块化教学新模式的自治区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它可以从名师示范引领构建学习型组织、个人愿景汇集形成共同愿景、群策群力实现共建共享资源、制度建设保障工作坊的运行、多種学习形式促进教师成长五个方面促进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工作。

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是:立足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实施技术改造,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开展技术交流,为技术研修、教学改革等提供交流平台;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职业教育技能型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改革与技能实训等做好高端引领,为企业、行业培养高技能人才。

二、基于“双工作室”的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模式

本文以广西机电工业学校教师教学团队建设为例,基于广西中职学校“林秀朋智能制造名师工作坊”及“自治区级兰松云技能大师工作室”平台,探索“2169”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模式(如图 1 所示),即建设“两大工作平台”、搭建“一个研修网站”、构建“六大运行机制”、探索“九条成长途径”的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模式。

(一)探究“双工作室”的功能、定位及作用,相互驱动引领教师教学团队建设。通过梳理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和国家政策文件,分析、归纳教学名师工作坊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各自的功能、定位及作用,找准两者的内在联系,形成相互驱动的态势,引领教师教学团队建设,使其成为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技能水平提升、教研教改能力及辐射能力的教师成长平台。按照团队成员能力水平、特长及个体差异,安排到相对应的工作室中,有的放矢地开展培养,加快团队成员成长为“双师型”教师。一是发挥教学名师工作坊的优势,在教学实践、教学研究等方面起到引领作用;二是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在技术培训、技术交流、技能大赛及绝技绝活等方面的作用。

(二)建设一个研修网站,探索“双工作室”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线上研修及成果辐射的有效途径。顺应“互联网+师资建设”的新要求,利用信息和互联网平台促进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工作,使教师教学团队成为线上线下相互作用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及成果辐射源。广西机电工业学“名师+工匠”研修网,是基于学校校园网下的一个网页,主要开设有名师论坛、匠心育人、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成长感悟、特色创建、资源共享、在线答疑等栏目。网站建设大大地丰富了教师交流学习的形式,教师可以在线进行视频学习,浏览相关资源,进行专题讨论,提交学习心得和反思;还可以与技能大师、教学名师及其他教师在线交流与互动,得到专家点评与同伴互助。研修网成为学校内、校校间的教师学习交流、学术研讨、资源共建共享及成果辐射的有效载体。

(三)通过建设“双工作室”的方式和举措,构建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的“六大运行机制”。“六大运行机制”包括学习研修机制、评价引领机制、成果辐射机制、校企互兼互聘机制、教师激励机制、工作保障机制。

1.学习研修机制。包括青年导师制、学习研讨制、教学研究制、企业实践制、项目研究制等。依托教学名师工作坊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将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教师安排到相应的工作室(坊)中,关注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养。对于青年教师,重点实施青年导师制、学习研讨制、教学研究制、企业实践制等;对于中老年教师,针对其各自的不足开展相应的指导和培养,达到补短板强弱项的目的。

2.评价引领机制。给每一位成员建立一份个人专业成长记录袋。每学期整理一次,主要记录以下内容:教师专业成长史,课题研究登记卡,研修心得体会、教学活动记录、课例研究、教学反思等,发表的论文论著,各类获奖证书,教学绩效的原始记录等。主要从思想品德、理论提高、服务能力、教学能力、研究能力、技能水平等方面考察教师是否达到培养目标。

3.成果辐射机制。团队成员的教育教学成果主要以论文、专著、专利、研讨会、报告会、名师讲坛、技能研习、公开教学、拍摄专题宣传片、观摩指导、读书讨论会、团队论坛等形式在兄弟院校及更大范围内介绍、推广;或与兄弟学校建立合作交流辐射关系,推广自己比较成熟和有实效的成果。

4.校企互兼互聘机制。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优势,探索校企人员“互兼互聘”机制,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校企双方互相派送人员,双向兼职、双重身份,使兼职人员有岗位、有职责、有任务、有待遇、有锻炼提高,充分发挥专兼职教师的组合优势,形成“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长效机制。

5.教师激励机制。建设“有名有利”的教师激励机制,要求在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上为教师成长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与认可。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为教师技能展示搭建舞台,为中青年教师成长成才搭建高台,这样才能为教师成长给予充分的精神鼓励。对团队成员工作的“质”与“量”进行考核,实施奖惩,将效率和效益挂钩,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差一个样”的分配弊端。

6.工作保障机制。人员保障方面,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直接参与,聘请教育专家、行业专家作指导。经费保障方面,做好每年有团队建设经费预算,保证教师培训、技术交流、开展教科研活动等所需经费。组织保障方面,为确保团队各项活动的开展,合理地组建工作小组,学校层面给予大力支持,各部门通力协助。工作场地保障方面,需要有用于成员学习、交流、培训等固定的活动场所,设备、设施配套齐全。

(四)依托“双工作室”平台,探索“九条成长途径”,落实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目标。通过探索“九条成长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并根据教师个体的差异,选择相应的成长途径,推动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1.制定发展规划,关注教师个体差异。以“差异互补、抱团发展,动态管理、结对帮扶”为指导,以“中职教师标准”为依据,对照“双师型”教师、教学名师及技能大师的条件要求,根据团队成员的特点及个人期望,制定个性化专业发展规划。

2.加强自主研修,打造学习型队伍。教师要制订符合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学习目标,形成共同发展的愿景。要有勤读书的良好习惯,以改善自身的心智模式,提升专业素养。并通过各种方式观摩名师、观摩同伴、观摩同行的课堂,聆听专家讲座,了解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树立与时俱进的新型教育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养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习惯。

3.实施师培行动,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有计划安排团队成员外出培训、技术交流、考察学习,聘请区内外知名的职教专家、行业专家担任导师进行全程指导或举办学术讲座,促使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

4.立足课堂教学,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坊的优势,以教学名师作标杆,团队成员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上好研究课、公开课和示范课,分享教学资源及研究成果;发挥各自的特长,分享教学主张和教学行为,形成个人教学风格。

5.参与技能竞赛,拓宽教师专业视野。技能大师作引领,依托学校自治区级智能制造基地和广西职业院校“五轴联动加工技术”技能竞赛集训基地,通过担任技能竞赛教练,参与技能竞赛,担任技能竞赛裁判等,加快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有效缩短团队成员“双师型”教师成长周期。

6.开展课题研究,提高科研教改能力。教师教学团队关注专业建设、教学教法、课程规划、课程改革等方面的问题;聚集 “三教”改革、“1+X”等级证书实施等重点、难点、热点问题;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技改项目。团队成员积极申报教改立项课题,通过参与“调研—申报—实施—管理—总结—推广”的全部过程,实现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全面提升。

7.优化师资结构,落实“互聘、互兼”机制。探究校企人员“互聘、互兼”机制,建成校企互动专兼结合的教师教学团队,完善专业师资队伍结构。教学名师工作坊与技能大师工作室共同参与校企人员“互聘、互兼”管理工作。其中,名师工作坊负责兼职参与学校教学的企业人员的教学指导及培养工作;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对接合作企业,做好在企业兼职的学校教师的岗位技能指导及培养工作。

8.对接岗位要求,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在企业设立教师实践工作站,由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制订教师企业实践方案,教师分层次开展企业实践活动,安排教师到相应的岗位上挂职锻炼,提高技术服务水平。

9.自我总结提升,分享教师成长经验。对照个人发展规划,建立个人发展档案,追踪、整理、记录成长的全过程,总结成长历程,反思得失,将教学中的教育教学体验、绝招绝活等通过撰写论文和书籍、举办讲座等形式,记录下来、传播出去。

综上所述,基于“双工作室”平台的“2169”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模式中,依托“双工作室”平台,“教学名师”与“技能大师”联合行动,相互支持、优劣互补,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与研究、技术技能、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发展,打通“雙师型”教师成长通道,使教师沿教学能手和技术能手双线发展,从而为中职学校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提供运行机制与培养模式的指导,进而提升中职学校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水平,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 坚.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指南[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

[2]王 云.职业教育如何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作用[J].职业·中旬,2017(11).

[3]林 伟.名师工作室建设和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

[4]杨大成.基于名师工作室的中职教师“四高”发展的探索[J].职业(下旬),2018(7).

[5]王保昌.创建中职学校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2015(10).

[6]欧孔群.构建教师喜爱的学习共同体[J].广西教育,2013(40).

【基金项目】2020 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双工作室平台的‘名师+工匠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研究与实践”(GXZZJG2020A028)。

【作者简介】林秀朋(1976— ),男,籍贯广西桂平,广西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高级讲师,现就职于广西机电工业学校,科长,研究方向为数控加工、职业教育管理。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建设模式
国外新城开发建设模式及经验借鉴
GPON技术在数据接入网络中的应用
完善生态林建设模式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成都市中心城社区综合体布局及建设标准探索
适应于智慧城市的通信接入管道建设模式探讨
土建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研究
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及路径对我省的启示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
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
政府网站集约化发展与保障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