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词教学中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020-09-27 23:09詹羡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诗词教学渗透高中语文

詹羡

【摘 要】本文论述在高中语文课程诗词教学中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做法:上好每一节诗词必修课程,深入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设置内容丰富的诗词选修课程,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陶冶身心;开展形式多样的诗词学科活动,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落实核心素养培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诗词教学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6B-0119-03

新课标提出要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离不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继承与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之一。具体可在语文课程诗词教学中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一、上好每一节诗词必修课程,深入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语文学科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人教版高中语文每一册都有文言文和诗歌单元,可考虑在高中古代文学选文课程教学中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第四册选文《定风波》为例,具体的教学设计如下:课前制作导学案引导学习;将学生分为 6 个学习小组,第一学习小组负责搜集《定风波》相关的琴棋书画作品,用于本小组展示或提供给其他小组使用;第二小组负责讲解《定风波》课文;第三小组负责研究苏轼作品中的儒家思想如何体现;第四小组负责研究苏轼作品中的道家思想如何体现;第五小组负责研究苏轼作品中的佛家思想如何体现;第六组负责研究苏轼贬谪黄州对他思想成熟及后期文学作品创作有何影响;课后布置作业和推荐阅读。

(一)课前

制作并发放“导学案”,落实文言文字词句梳理,并提出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其一,《定风波》描写了什么样的词人形象?其二,有评论家认为,苏轼的词作中杂糅了儒道佛三家思想,如何理解?其三,被贬黄州对于苏轼的思想成熟及后期文学作品创作有何影响?

(二)课中

第一环节:第一小组(配乐小组)演唱《定风波》,以 PPT 展示此小组搜集到的《定风波》书法作品。演唱完毕后继续展示苏轼的字画。此环节落实课内字词读音,让学生感受传统词作、传统书法、传统音乐三位一体综合的审美,自然沉浸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之中,而观赏苏轼的字画可以对苏轼的才华有更深切的体会。

第二环节:第二小组首先派一名组员用直译法串讲全词,然后派第二名组员用散文化的语言译写全词。在此基础上再派两名组员分析文本,主要从外貌服饰、语言、动作、心理直接描写,旁人、环境衬托间接描写两个方面解读苏轼的词人形象,重点分析词人流露的乐观豁达情感,落实本词鉴赏的重难点。

第三环节:第三小组用 PPT 展示《次韵孔毅父久旱已而甚两三首》,了解苏轼被贬黄州时仍然关注农业农民、与民同乐的事迹。接着展示《与朱鄂州书》。这是苏轼听说当地有杀婴恶俗后写给太守的书信,建议太守按律法处置杀婴行为,此后苏轼还成立了一个救儿会救助婴儿、孕妇。这些诗文无不体现出苏轼作为儒家知识分子的积极有为、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意识。

第四环节:第四小组用 PPT 展示高一年級学习的《赤壁赋》中优美的写景片段:“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在课外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找到苏轼黄州时期表现同样思想的另一首词《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重点讲解“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此句。课内所学的赋和课外的词,都流露出苏轼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想法,都表现了道家消极无为寄情于山水之间纵情欢乐的思想。这种思想让苏轼在被贬谪的痛苦中获得了精神寄托。

第五环节:第五小组用 PPT 展示《念奴娇·赤壁怀古》里的“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阐述苏轼将人生视为梦的“四大皆空”思想。接着展示同时期苏轼的《少年游·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阐述“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一句中所流露的同样思想。

第六环节:第六小组用 PPT 展示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此词用几个意象淋漓尽致写出了苏轼初贬黄州时孤独寂寞冷的心情。学生的解读是:苏轼也是普通人,他遭受到打击的时候,也会失落痛苦;但苏轼心灵的伟大在于,他超越了这种痛苦,用博大的胸襟容纳了人生的风雨,用强大的心灵战胜了环境带来的痛苦,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学生引用余秋雨《苏东坡突围》中的句子“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引导惊世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来理解黄州贬谪使苏轼思想心灵经受人生风雨的洗礼后更加成熟,这种成熟的思想、坚强的心灵为苏轼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精神力量,使他的文学创作“穷而后工”,同时也为他后半生曲折动荡的经历做好了精神准备。

第六小组接着展示苏轼被贬惠州时的作品《惠州一绝·食荔枝》,里面的名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脍炙人口;还有被贬海南的诗作《纵笔三首·其三》:“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吾。”学生分析此诗比喻、对比手法造成的幽默感。这些作品清新浅显,写出了被贬谪的艰苦生活,但在艰苦的生活里,苏轼都一以贯之地保持着在《定风波》一词中流露出的积极乐观、豁达超然的人生态度。

第七环节:教师总结,苏轼和百姓融洽相处、他对人生美食美景的热爱、他在艰苦处境中的自得其乐……这些思想都用作品保存下来,成为无数同样面临人生困境的后人的精神养分。而苏轼的思想与作品,也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璀璨的明珠。

第八环节:布置课后作业和推荐阅读书目。

此外,还可以在《诗经·氓》和《孔雀东南飞》中设置“中国古代婚嫁习俗探幽”的问题,在《诗经·采薇》中设置“袍泽之情起源”的问题,在《离骚》中设置“香草美人文化的内涵解读”的问题,在《古诗十九首》中设置“浅论魏晋风骨”的问题,在《兰亭集序》《赤壁赋》中设置“中国古代的哲学生死观”等问题,引导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刻广博的思想进行探寻,体现出语文课堂的哲理和人文高度。

二、设置内容丰富的诗词选修课程,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陶冶身心

必修课受限于课时,教学内容有限,侧重于深度解读则广度受限;侧重于广度讲解则深度受限。因此,有必要开设选修课,弥补必修课的不足。选修课可以拓展或深化必修课内容,发展学生的技能和特长。

语文科的诗词鉴赏最忌说教,要让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学习兴趣,就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见识的广博、思维的提高,寓教于乐,在形式多样的课堂中不知不觉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陶冶身心。

在戏剧表演课堂上,可以让学生穿上传统服装,戴上传统饰品,演出《诗经·氓》《诗经·采薇》《孔雀东南飞》。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分为几个小组,每组分角色饰演,然后投票选出最佳饰演者。在排练《诗经·氓》和《孔雀东南飞》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研究古代农桑养蚕需要用到的工具、纺织需要用到的工具,思考如何用动作表演古人的劳动场面,如何表现古代女子养蚕纺织的勤劳,从而理解和传承了古人爱好劳动的农耕文化;有的学生阅读王力先生的《中国服饰史》,研究春秋时期和汉代的服饰有什么不同,日常服饰与婚嫁服饰有什么不同,古代婚嫁的流程在不同朝代又有何不同,从而对中国的传统礼仪有了深入了解;还有的学生将《诗经·采薇》的内容编成舞台剧,配上纯用擂鼓之声的古典音乐和呐喊口号,用整齐的军阵之舞重现战国军阵的威武雄壮,激起师生们心中卫国戍边的雄心壮志。

在唐诗宋词鉴赏课堂上,学生通过鉴赏李清照豪迈不让男儿的《夏日绝句》、辛弃疾细腻深沉的《青玉案·元宵》等,体会望月怀远、低头思乡、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等情怀。课堂上选取的教材以外的诗词作品,成为必修课很好的补充,学生可以感受到更丰富、更立体、更全面的作品和作者。

在中国古典诗歌诵读课堂上,以《声声慢》的凄婉缠绵、《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情勃发使学生感受到抑扬顿挫、音韵和谐的诗词韵律之美。再配上学生自己用古琴、古筝、琵琶、笛箫演奏的慷慨激昂的《满江红》、惊心动魄的《十面埋伏》、伤感回环的《阳关三叠》等,让学生陶醉在穿越千年的袅袅琴音之中,思想深度和艺术审美达到高度和谐的统一。

内容丰富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感受到了诗词的形式美、情感美、思想美。充满活力的选修课堂,强化了学校课程和知识世界的现实联系,学生和教师一起在文学作品中感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会体察人物内心情感,陶冶身心,进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诗词学科活动,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落实核心素养培养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精神生活,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可开展形式多样的诗词学科活动,如经典诵读、百家讲坛、时令佳节等活动。

一是经典诵读活动。传统诗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传统,是传统文化的思想宝库。在经典诵读活动中,要求学生穿上传统服饰,以个人朗诵、小组配乐朗诵、情景剧朗诵等形式,把课堂上学习的传统诗词用各种形式表现出来。这既考查了学生对诗词的情感主旨理解,又调动了他们挖掘传统诗词内涵并用现代形式表现的积极性。

二是百家讲坛活动。学生在必修课或选修课上如果对哪位作家或者哪些知识产生了兴趣,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探究,将自己的思考形成小论文或者小节目,并报名参加百家讲坛活动。例如,有的学生学完辛弃疾的诗词后,登上讲坛以“文武全才辛弃疾”为主题开讲;有的学生在学完诗词单元后,登上讲坛以“论中国诗词中的‘酒”为主题开讲;有的学生学完古典小说单元后,精读《红楼梦》,登上讲坛以“我眼中的林黛玉”为主题开讲;有的学生学完《论语选读》后,以“先秦诸子百家思想异同”为主题开讲,等等。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学生别出心裁的角度、学生探索主题的多样性、学生表现出来的主动与积极,无不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生机。

三是时令佳节活动。中国有二十四个节气,在传统诗词鉴赏中,可以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例如,每年春天的“三月三”佳节的前后几天,可以策划举行室外仿古踏青活动,让学生将必修课和选修课上学到的课堂知识迁移到课外活动中。活动中,学生穿上宽袍大袖的汉服、长衫或旗袍,戴上帽子或首饰,配上香囊、团扇、折扇,带着琴、棋、书、画、茶具、点心,坐在开满鲜花的羊蹄甲花树下,或背诵名篇,或演奏古曲,或行飞花令,或配乐古诗朗诵,或配乐朗诵歌舞,或配乐表演拳术,或趁东风放纸鸢,或结桃花社联句,尽显书香文墨与书生意气。也可以在中秋节前后的晚自习举行秉烛夜游活动,效仿李白“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在冬至前后写一首小诗;在春节自拟一副对联;等等。丰富的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落实核心素养培养。

总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高中语文教学要顺应时代的需要,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中得以传承与发扬。

【作者简介】詹 羡(1980— )女,籍贯广西陆川,中学一级教师,现就职于南宁市第二中学,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教育。

(责编 王悦之)

猜你喜欢
诗词教学渗透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中职语文诗词教学之我见
诗词教学:共构言语与精神的春天
以趣入境走进诗意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诗词教学:共构语言与精神的春天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