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们”:“大带小”活动实施策略

2020-09-29 01:48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0年9期
关键词:哥哥妹妹姐姐

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 李 剑

当前我们的家庭大多是“6+1”的模式,家长对孩子处处迁就、重智轻德,使许多孩子从小便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不会用正确的方法与他人相处。以此为切入点,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带小”活动,期望为幼儿营造一个有兄弟姐妹的大家庭,让孩子在与不同层次社会成员交往的过程中,发展、突破自我,最终从“我”走向“我们”。

制定活动方案,激发互动潜能

每一次“大带小”活动的高效开展,都需要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活动计划。结合幼儿园的教学大纲与园所活动特色,教师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将“大带小”活动与幼儿园一日活动结合起来,使同一名幼儿在活动中既扮演哥哥姐姐,也扮演弟弟妹妹,同时还是同龄人的合作伙伴。在多重身份转换的过程中,幼儿通过实践、学习、反思,逐渐提升了与人相处的能力。

“大带小”活动方向建构游戏创造性游戏户外体育游戏美劳区活动生活自理能力 主题活动户外体育游戏 创造性游戏

【案例一】小公主长大啦

小二班的小怡刚来幼儿园时什么都不会做,包括午睡时脱、穿衣服也是躺在床上等老师帮忙。这样的情景让来自中十二班的姐姐有些惊诧,不过她还是耐心地帮妹妹脱掉鞋子,解开扣子,拉她坐起来脱衣服。在姐姐的带动下,小怡尝试自己把胳膊从衣服里退出来,一次、两次、三次,终于,小怡把衣服脱掉啦!姐姐马上为她鼓起掌来,小怡也咧开小嘴开心地笑起来。在中十二班哥哥姐姐的带动下,小怡不再是那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上幼儿园一个月,小怡不仅会自己穿、脱简单的衣物,还会主动帮老师擦桌子。

通过每周一次的对口班“大带小”交流活动,哥哥姐姐把照顾弟弟妹妹当成一种责任,不断克服原先“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习惯;弟弟妹妹通过与哥哥姐姐之间自然的心理渗透,轻松掌握了很多连老师都感到棘手难教的东西。不同性格的孩子都在潜移默化地变化着:有人从胆小、腼腆变得勇敢、自信;有人从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变得懂得分享、合作;有人从蛮横、霸道学会与同伴协商。

传授交往技巧,提高活动质量

华爱华在《幼儿游戏理论》中指出:没有与年长者的交往,将减少知识经验和技能的学习机会;没有与年幼者的交往,会使社会责任心、自主感和组织能力的补偿难以实现;没有与同龄者的交往,对事物共同的体验就失去了比较的机会和协商合作的可能。

【案例二】我当哥哥姐姐

每年九月,为了帮助新生宝宝们顺利融入人生中第一个小社会,我们请大班孩子来当哥哥姐姐,希望这种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帮助弟弟妹妹快速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初见面,哥哥姐姐有的直接搂抱弟弟妹妹,有的拉着弟弟妹妹的手自说自话,有的好几个人一起围着弟弟妹妹又唱又跳。但弟弟妹妹对于这些“陌生人”的示好并不领情,反而更加大声地哭闹了起来,这使得哥哥姐姐很沮丧。

因此,在组织幼儿进行“大带小”活动前,老师要教给孩子与他人相处的技巧,让他们学会用语言和弟弟妹妹沟通,了解弟弟妹妹的想法,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互动活动。“大带小”活动后进行反思,大班孩子梳理出要先介绍自己是谁,然后在弟弟妹妹旁边坐一会儿,等弟弟妹妹和自己熟悉了再跟他说话,可以给他们玩自己的新玩具,也可以给弟弟妹妹表演节目。通过几次“大带小”活动,弟弟妹妹和哥哥姐姐熟悉了,他们来幼儿园有了好朋友,每天都是心情愉悦的,而大班孩子也从中体验到照顾弟弟妹妹的快乐。

在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大带小”活动后,常听到孩子们与自己的好朋友交流“我的小弟弟一点也不听话,我让他向前扔沙包,他总是偏到一边。”“今天我给两个小妹妹教搭积木,她们就是搭不高,一会就倒了。”大年龄孩子可以传递过往的生活经验给小年龄孩子,但想让他们理解“为什么”还需要教师适时地加以引导,让哥哥姐姐学会从弟弟妹妹的角度出发去看问题,调动自己已有经验,寻求适合的答案。这个过程让大孩子对事物的理解更加深入到事物内部,让小孩子在交往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

关注男女差异,携手共同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在活动中,我们关注到女孩子比男孩子更容易发起“大带小”活动,而且成功率更高。研究表明,幼儿时期女孩子比男孩子说话早,语言表达能力更强,所以,与弟弟妹妹交往时,女孩子能找到更多话题与弟弟妹妹交流,她们丰富的语言对小年龄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起到了示范、影响作用。这一时期,女孩子精细动作的发展相对男孩子要更完善一些,使得她们在生活自理能力、手工技巧等方面都要比男孩子强。

【案例三】我能和你一起玩吗?

中班的乐乐(男)来到小班活动室进行“大带小”活动,看看这看看那,有点不知所措。其间老师提示他参与到弟弟妹妹的活动中,乐乐走到一个弟弟身边小声地问:“我和你玩好吗?”弟弟抬头看了他一眼又继续自顾自玩起来。乐乐有点无助地站在那,过了一会,他又鼓起勇气对弟弟说:“我当医生给你看病吧!”“不,我当医生。”弟弟头也不回地说,乐乐只好坐在一边看着弟弟玩。

在这一活动中,乐乐虽然是中班哥哥,但却因为自身的社会性、语言能力的发展较弱,在活动中向小年龄孩子主动发起邀请却没有达到预想效果,又根据活动的内容调整了语言,但在小年龄孩子再次拒绝他之后,就没有办法了。《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因此,在开展“大带小”活动时,教师需要做好一名观察者和引导者,熟悉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根据幼儿不断发展变化的认知需求,随时帮助不同性别、不同性格孩子在“大带小”活动中获得有益身心成长的最大养分。在不断提高女孩子活动质量的同时,教师更要关注男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也能体验到人际交往的乐趣。

提供适宜材料,营造活动氛围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幼儿的发展是通过自身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获得的,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学习。幼儿需要一个可以轻松、自主进行选择的环境来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因此,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让幼儿从小与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社会成员进行有效地交往,自主、愉悦地在与同伴的互动中汲取成长的养分是非常重要的。

【案例四】弟弟妹妹为什么不玩?

小班的弟弟妹妹来到大班进行区域活动,一进班级,哥哥姐姐们就拉着弟弟妹妹给他们介绍区域操作材料,并带着他们一起玩感兴趣的操作材料。可是弟弟妹妹玩了一会就不想再玩了,换了几次材料都是这样。哥哥姐姐们很奇怪,为什么弟弟妹妹不喜欢玩呢?

因为,这次“大带小”活动是在大班开展的,对于小班弟弟妹妹来说,他们能够真正参与其中的活动并不多。这些材料是老师根据本班,也就是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的,虽然有哥哥姐姐给弟弟妹妹进行示范,帮助他们一起活动,但却因为难度高,致使弟弟妹妹始终提不起活动的兴趣。可见,我们说的这个环境虽然指的是班级环境,但又不仅是原有班级的环境,而是适合所有孩子,包括大孩子和小孩子一起活动的环境。因此,开展“大带小”活动时,教师要根据在班级里进行“大带小”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难易不同、层次有别的活动材料,还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点与主题的变化有目的的更换、丰富操作材料,以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

其实,只要老师为孩子创设一个有效的活动环境,密切关注孩子们在活动中的发展现状,就能够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大带小”活动,让孩子在愉悦、自主的环境中共同学习、游戏、生活,不断扩展认知经验,增强交往技能,调整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良性格特征,从“我”走向“我们”,成为一个受欢迎的“社会人”。

猜你喜欢
哥哥妹妹姐姐
哥哥
我的妹妹不爱我
Cлово месяца
哥哥的生日
还猪哥哥
我的妹妹 等
带妹妹
认识“黑”字
我永远是你的哥哥
巧手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