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的心理根源和实现

2020-09-29 13:32刘铭川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7期
关键词:透明卢梭

摘  要:卢梭晚年的最后作品《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展现他不加修饰的淳朴、无可怀疑的真诚和不被论战所激扰的才智,這一切的心理根源在于卢梭对“透明”的渴望,在经历了长久的斗争之后,他期望冲破人的异化、表象的恶、意识的分离这些“不透明”的状态,尝试寻找离群索居的孤独以达到“梦思”的境界,通过语言记录下所思所想,达成与社会与自我的和解

关键词:卢梭;透明;梦思;斯塔罗宾斯基

作者简介:刘铭川(1999.1-),女,湖南省衡山县人,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7--02

一、渴望透明的心理根源

自18世纪末开始,对于卢梭究竟是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典范,还是集体主义甚至极权专制的拥护者,学界一直争论不休。争论的根源在于卢梭自身的模糊性。他凭借《论科学与艺术》对文艺的批判一夜成名,却又写作了自己的文学、哲学作品;他先在《论不平等》中宣扬自由对个人的重要性,后又在《社会契约论》中将个人的一切权利交予社会;对于《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这两部倾向迥异的著作,卢梭自己却坚持其论述贯通一致。在《对话录》中他回顾总结自己的作品,说到其中有“一大原则”显现。[1]

日内瓦学派的斯塔罗宾斯基却对卢梭的矛盾问题进行了完全不同的阐述,他将卢梭的所有作品都视为具有理论深度的文本,并且不进行哲学论文、文学创作和自传作品等的区分,广泛地研读,在《让-雅克·卢梭:透明与阻隔》中按照时间顺序和不同主题,处理卢梭的各种文本。

斯塔罗宾斯基总结出卢梭问题的三个要点:人的异化、虚假表象和真实实在的冲突、意识之间的分离。并且将这三点用一个具有模糊性的词汇“不透明”来概括,表示这些卢梭问题的心理根源都在于他对于“透明”的渴望。下面一一展开论述。

斯塔罗宾斯基对于卢梭关于人的异化的阐述与卡西尔的相似。原始的自然人心中不具备事实与价值的冲突,处于非道德状态,本具有“透明”的人性。劳动和工具使用促使人类反思能力发展,人们学会从别人的眼中理解自己,这样的反思使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社会人的存在不自主,屈服于新发明的欲望下,从而独立平等退化成专制奴役。所以卢梭认为对于近代人来说,出路在于“回到自然”, 《社会契约论》中提到:“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2]这样看来,卢梭的“回到自然”应当不是回复到“人的野蛮状态”、“要历史开倒车”[3],而更倾向于回到理想中的古代“和谐”,在《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中卢梭就是回到了自然以期达到和谐状态。

人的异化由于反思导致,反思是卢梭论著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反复地出现在他的文本里。意识到人的异化由反思实现之后,卢梭想办法驱逐反思。《对话录》中让-雅克不反思,只接受感觉的支配。但是《对话录》本身是反思的产物,“评判让-雅克”的卢梭是进行反思的。卢梭坚持反思是使人异化、是恶的根源,那么按理说他应当保持沉默,但是他超越不了也毁不掉反思,只能从外部谈论自己。“感觉的人”让-雅克于是排除了“反思的人”卢梭,卢梭得以有机会描述自己。

表象和实在的冲突体现在许多对立项之中:善和恶、自然和社会、人和神、人和自己。《论科学与艺术》就展现了文化繁荣的表面之下是人类道德的衰落。卢梭通过叙述他小时候弄断梳子的事件,表达了他对意识分离的思考。其他人不知道他没有弄断梳子,为何无法让其他人得知表象之下的事实?人与人的思想之间缘何不能“透明地”交流?意识的分离和表象带来的恶果使得卢梭认为疏离的个人意识需要和解。

二、梦思与逃逸

与三种“不透明”的状况相反的,就是人的本真和意识交流的“透明”状态。卢梭渴望达成的焦点在于交流的“透明性”和“直接性”,可以说是一种不加掩饰的直白的表达。

“透明”状态是如何消失的?人的原始天性何以被掩埋展现出各种表象的恶?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人的天性是好的,人手的劳动改变了自然、塑造外部世界,社会的罪恶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天性善良,在历史中变得邪恶。所以我们可以在诸如《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这种后期作品中看到卢梭对人之间关系的极度不信任。

对于怎样展现出原初的天性,卢梭其实语焉不详,他的解决方法不固定,有时候指向过去,有时候指向现在或者未来,甚至是建立《社会契约论》这样处于历史时间之外的理想模型。有的时候他将解决的希望放在政治共同体上,比如《社会契约论》,又有的时候寄希望于个人教育,比如《爱弥儿》。在各种计划中他也都没有说明白过应当如何实现。但是,没有一个方案不是意在保存或恢复人与人之间的透明状态的。

尽管卢梭的解决方案模糊,但是从他的小说和一些文学作品中可以找到他偏爱个体救赎的蛛丝马迹。在《新爱洛伊丝》中卢梭创造了一个自给自足的共同体,个人难以离开共同体独自存活。但是朱丽的死亡质疑了共同体秩序,她死后和上帝进行了完全透明的交流。而他晚年的最后著作《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很可能就是逃逸的个人救赎的完全体现。

有学者将法语rêverie翻译为“梦思”,认为从语源上与表示“梦”的rêve出于同一拉丁词源。起初指随自己的兴致在外闲逛,后来出现谵妄的含义,并且带有拒绝和逃避的色彩。至14世纪出现“散漫的思想”之义,并逐渐滑向内心世界。16世纪具有了“能使人远离现实世界并摆脱逻辑和交流中的严格规范”的意义。[4]除了从语源学上,我们直接从文本的内容也可以看见,卢梭这部作品的写作确实是一种逃离。他在“拼命挣扎,但毫无成效”之后认识到“一切努力终归徒劳,白白使自己连遭损失的时候……唯一办法是:一切听从我的命运……这种听从命运安排的办法,使我得到了宁静”,他选择“对我身外的事物,我都毫不过问”“应当马上把这一切使我感到难过而又无益的令人心酸的事从我心中彻底排除,既然我只有在我自身才能找到几许安慰、希望和宁静,我便应当独自一人安度余生,只依靠我自己和关心我自己。”[5]

但是卢梭不止步于逃逸,看似离群封闭的生活,其实是他展现真我的方式。

三、孤独、梦思与透明

渴望“透明”的心理根源如何与卢梭的创作联系起来呢?答案在于他需要一种即刻见效的方式,在有生之年赢得自由,和社会也和自己和解。救赎的方式正是孤独中的“梦思”。

卢梭的“梦思”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早年用以指不太正确的思想和体系,在1755年给伏尔泰的信中称《论不平等的起源》为“悲伤的梦思的草稿”,含有自谦的意思;在《爱弥儿》中有“一个幻想者的梦思”的描述,这段时期的“梦思”与自我中心意识相关;后来晚年三部曲中,“梦思”出现频繁并和上述斯德利小姐对“梦思”的论述一致,它产生于孤独和离群、自然环境占重要地位,而且需要想象力的支撑。

《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体现了卢梭通过孤独赢回“透明”的尝试。他通过离群索居投入自然获取孤独,外部的身体进行细微感受,内部的心灵发挥想象,然后在 “梦思”中构建一个世界。斯居德利小姐在《克雷莉》中谈到一种进入梦思的捷径:“因为要想不知不觉地进入那样的梦思,……必须独自一人;必须在乡野间;心里也必不能有令人不快的东西;还须有一点忧伤的气质;须不愿想任何事却又想着什么;或者想要想着什么而实际上却什么也没想。必须能够使感官进入一种催眠状态,人在此间几乎会相信所想的事己经梦想成真。最后,还必须停止理智的思考直至几乎不清楚身在何处。就是说,人应该只能模模糊糊地听见鸟儿的歌唱或泉水的流淌,眼睛也必须不能清楚地区分各种东西的不同。”从这段描述可以看出,“梦思”的进行必定是主动的,主体需要主动地寻求孤独、接触自然并进行感受、调动想象。

卢梭向往人之间的关系透明简单,他为了证明自己的纯真秉性,在《忏悔录》中承诺说出过去的一切。用真情实感说话来进行自我揭示。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中。一个人的梦思尽管具有用想象填补记忆空白的因素,但也是对一个人性质的反应。我们看见卢梭在这部作品中反复地剖析自己的内心,近乎迫害妄想地描述在社交生活中遭到的抨击给他带来的痛苦,卢梭通过孤独中的梦思实现了“透明”。

同时,卢梭这种纯粹“透明”的写作也是想要表达其人格的独一无二。书中充满了他关于迫害的想象,他坚信自己被迫害者们操纵的事实,是因为他迫切地想要免除自己行动的后果,想要证明自己的纯洁无辜,于是他下意识地选择被动的受迫害的位置以期达到与社会的和解。

卢梭不知疲倦地肯定自己的“透明”,对“透明”近乎执念,使得来自社会和他人的一丁点阻碍都被解读为敌意。“至于幸福与极乐,我要求全部或者零。”这种思想洁癖使得他需要忍受无处不在的阻碍。[6]从这种意义上看来,尽管卢梭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导致恶,但他的不幸恰恰来源于他不能正确处理社会关系,不能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呈现出卢梭鲜明的个人特色,崇尚自我、抒发感情、热爱自然,对后世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产生深远影响。拉马丁的《沉思集》还有雨果的《颂歌集》都或多或少受到《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的影响。当然,对于它的解读多种多样,上述“孤独——梦思——透明”的路径是笔者基于斯塔罗宾斯基对卢梭的阐释形成的看法,尽管由于卢梭的逝世作品并未最终完成,但我们依旧通过它对话一个别样的卢梭,值得反复阅读。

注释:

[1]卢梭. 卢梭评让-雅克:对话录[M]. 袁树仁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第三次对话.

[2]卢梭. 社会契约论[M]. 何兆武译. 北京:商務印书馆,2003:P19.

[3]朱光潜. 西方美学史(上卷)[M]. 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9: P255.

[4]韦虹.梦思与卢梭[J].国外文学,2000(1):94-100..

[5]卢梭. 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M]. 李平沤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第一次散步.

[6]彭姗姗.另类的思想史:浅谈斯塔罗宾斯基的卢梭研究[J]. 中国图书评论,2018(10):97-107.

猜你喜欢
透明卢梭
大师的弯腰
与卢梭的狮子相遇
跟着卢梭去看原始派
卢梭的思想实践及其争论
“透明”麦当劳的网络公关之道
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自由思想
莱辛对民族戏剧的认识与卢梭的内在关联
“透明”社会的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