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汉语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020-09-29 13:32岳冰洁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7期
关键词:汉语言汉字问题

摘  要:我国对汉字汉语言的研究已经有了很长的发展历史,并且在进行汉字汉源的研究中长时间存在着汉语言、汉字的优劣之争。实际二者无优劣之分,只有研究发展方面的高低之分,进行汉字汉语语言研究的实际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国学的发展,以及现代教育。虽然对汉字和汉语言的研究已经有了很长的发展历史,但仍未能够将汉字汉语言的发展内在规律更好的分析和揭示出来,因此,没能够形成具有我国现代化特点的汉子,汉语言研究体系,因此,我国现阶段对汉字和汉语言的研究中还存在着大量问题需要解决。下面,将针对汉字汉语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汉字;汉语言;研究;问题

作者简介:岳冰洁(2000.8-),女,汉族,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人,大专学历,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7--02

引言:

为了更好地了解历史,更好地解决汉字和汉语言的前途问题,必须进行汉字和汉语言的研究。这是由于文字不仅关系到社会生活和科技存疑等,还会影响着民族的进步。

一、汉字、汉语言简介

1.1汉字的发展

汉字书写最基本的单元就是汉字,中国历史研究发现,我国最晚使用汉字的时间是商代。汉字的发展,经过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等变化。最早出现汉字的年代是秦始皇统一中国,李斯整理小篆,因此历史从此开始。由于我国地域宽广,形成的汉字语言发音具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进行书写的时候,由于方言等问题造成了一定的交流障碍。三千余年来,汉字的书写形式一直沿用着传统形式,变化不大,使得我们现阶段的古文阅读时不生窒碍,但当西方的文明不断传入东亚之后,各个国家开始习西方的文化,导致汉字的使用降低。由于汉字比较繁琐,因此许多使用汉字的国家大多都对汉字进行了简化。这些因素都导致汉字的发展停滞不前。但汉字是记录汉语言的文字系统,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事成在文化的重要手段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并是东南亚文化圈而形成的纽带,因此,更好地进行汉字的研究,对当今文明的推荐具有重要意义。

1.2汉语言形成发展历史

作为世界主要语言之一的汉语言,实际上属于汉藏语系,并且是这个语系里面最主要的语言。汉语,除了分布在中国大陆,以及中国的台湾省之外,还分布在一些其他地区,学习母语的人大约有9亿多,并且汉语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的一部分。

汉语形成是北方官话的逐渐发展形成的。标准语言为北京语言,国外称为华语、中文等,这些称呼实际上指的都是汉语。汉语在发展过程中,对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字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韩语日语以及其他部分国家的语言中保留有大量的汉语介词等。

汉字是世界特有的一种文字语言文字的高度统一性,规范性极高,尽管个地方的方言发音差异很大,但书面语言的规范程度又没有因此造成交流障碍。

1.3汉字、汉语言研究意义

汉字、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伴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进行汉字、汉语言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更好地了解我国历史的发展,还可以更好地了解文化魅力,提升个人的审美和人格,提升文化自信,在学习文化中,不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价值观,同时,还可以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价值。因此,进行汉字和汉语言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二、汉字、汉语言的研究方向

2.1汉字研究方向

我国在很早以前就开始了汉字的研究,关于汉字研究的成果記载最早出现的古籍是“六书”。在六书之后的秦汉时期,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汉字的形体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因此,便进行了汉字的形体研究,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例如《说文解字》等。因此,我国现阶段对汉字的研究方向,包括了对汉字形体结构。并进行分层次的深入研究。在进行汉字的分析时,有些文字学家把研究汉字形体结构的重点放在汉字深层结构的规律探索方面。在,梁东汉撰写的《汉字结构》发现,由两部分以上组成的汉字形是十多种多样的,既包括上下组合式、左右度列式,还包括内外拼合式。通过这种方式来研究形体结构,突破了六书理论基础上的二分法,更好地进行汉字的结构规律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虽然已经发现了一定的形体结构规律,也在孩子的内部来进行形体结构的规律探析,但没有正式提出组成汉字的部件名称,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计算机在生产部门、新闻出版部门等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如何进行孩子的处理,便成为了需要解决的重大难题。而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不断成熟和发展,计算机专家们首先进行了汉字如何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研究,并通过这个问题提出了各类型的汉字编码方案,并提出了见字识码,这个方案再提出后,受到国内外相关人士的高度重视,因此,便形成了字源的概念。将汉字分解成资源,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了汉字结构,并且在字元的分解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进展。

2.2汉语言研究方向

我国当前进行汉语言的研究方向,主要是进行汉语语法的研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中华文化的不断发展汉语言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汉语言的研究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推进,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辉煌成就。由于语言是国家文化传承的必要基础,为了更好地研究和传承我国的文化就需要研究汉字与法的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对我国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当前语法存在的特点是研究手段更加现代化研究,研究观念更加国际化,以及研究理论更加多元化。研究手段更加现代化,主要表现在能够借助网络和动态语料库等手段来进行汉语语言的研究,进行汉语言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为语法研究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研究观念更加国际化主要表现在研究的过程中遵守国际学术界的制定标准,并通过融入国家独有的研究方法对汉语言的研究进行修改和完善,展现中国独有的内涵。研究理论更加多元化,主要表现在个人的研究中开展不同的课题和理论进行研究,每个人都可以凭借自己不同的学术背景,以及追求来进行研究,而研究的理论的不同现象也会被采用,更好地实现了研究的多元化。

三、汉字、汉语言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落后观

在19世纪之后,中国的发展出现落后,有识之士采取了各种手段帮助恢复汉唐雄风,但由于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最终以失败告终。这个时期,西方国家通过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推动着社会快速发展,凭借经济实力不断地将自己的领土向外扩张。在1840年之后,由于西方东建了渗透和形成,让知识分子猛然的想不到,由于对汉字和汉语言的发展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汉字汉语言的落后,最终形成了中国汉字、汉语言的发展落后的局面,他们在感叹西方的有据可循的同时,因为汉字和汉语的发展而痛息。渐渐地形成了仰仗西语的局面,因此,汉语言和汉字更加的向西语的方向靠近,渐渐的导致汉字和汉语言形成了落后观。

四、汉字、汉语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4.1落后观对研究的影响

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汉字和汉语言逐步地向西语靠近,形成了落后观,导致对汉字和汉语言的研究有了一定的影响。由于汉语和西语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语系,在干燥靠近西语的同时,只能削足适履,生搬硬套,最后形成了一种汉字和汉语言是劣等语言的思想意识。在这种发展环境下汉字和汗颜的研究,不但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和突破,还在使用中出现了一些混乱局面,例如,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当时字和词的争议,将其进行很好的界定。

4.2汉字的形式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汉字的改革方案实施后,大陆和港澳台以及海外华人所使用的字体情况也不同。大陆多使用简化字,而港澳台及海外华人使用的字体多为繁体字。在汉字的使用过程中,甚至出现繁体和简体混合使用的情况,对汉语的认知形成了新的负担,因此,在汉字的研究中,只能依靠少数的专门人才来对繁体的字转成简化字之后才能进行研究,对于学习汉语的外国人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不能更好地传播汉语,影响汉语走向世界。

4.3“不进化”对研究的影响

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文字繁琐复杂,不能够达到拼音文字的情况,是字形的阻碍,认为中国文字不进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外学者对汉字、汉语言的研究。但人文中国文字不进话的一些学者,他们并没有了解到中国语言的根本实质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由于语言文字的变化是隨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的,因此不进化并不是评价文化的手段。

4.4汉字、汉语言研究的优胜论对研究的影响

有一种观点认为,语言十分落后和先进的,但实际上这种观点是一种错位了的观念,汉字本身具有形体的形象美等,是中国的最宝贵资源。而汉语言也是人类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阶段的印证,因此语言没有优劣之分,作为历史形成的产物,都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五、结束语

汉字和汉语言的发展,不仅印证了我国的发展经历,还传承了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因此,展开汉字和汉语言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历史,更加深入的认识到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同时,还会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建忠.秦慧慧,汉字汉语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商务印书馆,2017,(02)57.

[2]唐兰,苗文志,中国汉字、汉语言的发展[M].社会科学,2018(05)247-249.

[3]张世禄,李明林,关于汉语的语法体系问题[A].上海:学林出版社,2018,557.

[4]史有为,冯建国,汉字的性质、特点与汉字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 2019,41.

[5]王玉鼎,汉字与书法艺术[J].汉字文化,2017,(3);41-45.

[6]申小龙,艾超,中国的语言结构和人文精神[M].上海:日报出版社,2018,249.

猜你喜欢
汉语言汉字问题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