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环境下的高校财务信息化平台建设

2020-10-09 01:12
甘肃科技 2020年16期
关键词:智慧校园业务流程部门

杨 非

(天水师范学院 财务处,甘肃 天水 741001)

我国“智慧校园”的概念最早是由浙江大学于2010年在其“十二五”信息化建设规划中提出来的。它是“互联网+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即是在数字化校园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物联网、智能感知、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而形成的智能信息化校园。随着我国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等政策的出台以及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迎来重要发展期,“智慧校园”已成为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1]。而财务信息化建设作为“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平台的构建以及与“智慧校园”平台体系的融合,进而实现整个校园数据共享与系统整合,已成为目前我国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课题[2]。具体而言,该财务信息化平台体系应具有财务办公体系网络化、预算管理全面精细化、财务数据交换全面互联互通、财务监督实时主动等特点[3]。

1 高校财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总体思路

基于“智慧校园”的财务信息化平台体系应从以下层面着手构建,首先应从财务内部入手,对各信息系统进行优化整合,实现内部系统的互联互通,提高内部分析和决策的效率;其次构建一个校内财务云数据服务中心,实现财务系统与校内相关职能部门的系统对接和数据交换传输,提高办公效率;再将财务内部某些信息系统与校外有关部门的信息系统进行对接,实现外部对高校财务信息的监控监督,以降低财务风险,提高财务信息质量。最后将财务信息化平台嵌入到“智慧校园”云平台体系内并进行全面的关联和融合,并辅以个性化的平台服务,如网上投递、查询、非税收缴电子化平台、报销单自助投递等,从而扩展服务的时间和空间,让信息多跑路,让师生少跑腿[4]。构建层次简图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智慧校园”的财务信息化平台构建层次

2 “智慧校园”环境下财务信息化平台的构建

2.1 整合财务内部系统,完善财务管理体系

财务信息化是以财务内部系统为核心和起点的,因此要实现整个财务信息化管理,首先要实现财务内部信息化,即财务内部系统之间应最大限度地进行互联互通,并能实时反映各项预算执行、财务收支和资金实际支付情况及差异,及时服务于决策管理需要。

集成、互联、共享是信息化的重要标志,高校采用过去的以财务核算系统为主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财务信息化的需要,必须对财务内部各系统进行有效整合和对接,形成以全面预算系统、财务核算系统、资金管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为主并相互关联的全周期财务管理体系,如图2所示。这种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可以使预算、核算、结算真正的统一起来并相互制约,保证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的一致性,便于数据核对和调取,以支持决策需要,保障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

图2 全周期财务管理体系主要构成及关联关系

2.2 对接校内外系统,搭建财务云平台

2.2.1 校内财务与其他部门间系统对接

高校的财务部门主要是核算、反映和监督其他部门的经济业务,因此,财务部门相对独立于其他部门,加之财务系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公开程度低,财务数据又具有一定的专属性,这就造成财务系统与高校其他部门信息系统之间的连通性差、数据互通程度低,严重阻碍了高校财务外部信息化。

为了实现高校财务外部信息化,消除信息孤岛,减少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首先就要打破财务系统与高校其他部门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壁垒,建立一个财务数据云服务交互平台,通过预留接口进行系统关联对接,并统一用户和数据标准,以达到数据共享和信息实时反馈的目的,如图3所示。财务内部系统与高校其他部门信息系统的对接,主要是整个高校预算系统与各二级部门预算系统的对接,学费系统与学生综合管理系统、宿舍管理系统、助学贷款系统以及迎新、离校系统对接,工资系统与人事管理系统对接,涉及核算业务的统一于财务核算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和资产管理系统直接与财务核算系统对接,在这样的系统关联对接下,整个财务信息被分割为不同用户所需要的财务信息,财务系统和其他系统通过共用的数据交互平台进行数据互传和信息反馈,改变了传统的业务管理方式,节约了财务部门与高校其他部门之间沟通的时间成本,提高了整个高校的行政管理效率。

图3 高校财务系统与校内其他系统对接关系

2.2.2 校内财务与校外部门间系统对接

高校财务外部信息化,除了财务系统与高校其他部门信息系统对接外,还应将财务内部某些系统与高校外部相关部门的系统对接,从而实现高校财务内部和外部的全面信息化,完成整个高校财务信息化平台的搭建。高校财务内部系统与校外部门关键系统对接,如高校资金支付系统与银行、财政的电子支付系统对接,高校票据管理系统与税务电子系统对接,高校财务电子档案系统与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系统对接,不仅可以降低资金的支付风险和票据的涉税风险,还便于财政、审计等部门对高校财务进行实时和动态的监控监督或审计,提高高校财务运行的透明度和财务信息质量,从而降低高校财务的违规风险。

2.3 深化平台间融合,切实提升用户体验

信息化云平台具有海量信息集成、资源统筹利用、功能可拓展、低成本高效率等优势和特点,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云平台将在更多领域或方面发挥无可替代的优势作用。“智慧校园”云平台和财务云平台就是信息化云平台在教育领域和财务方面的应用。由于高校财务信息化是“智慧校园”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财务信息化云平台建设必须融入“智慧校园”信息化云平台当中,从而发挥平台融合优势,更好地为高校教育发展服务。

实现财务信息化云平台与“智慧校园”信息化云平台的深度融合,必须重新整合校内信息资源,全面共享数据源,协调开发和布局,在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以财务信息化为核心的 “智慧校园”财务信息化云平台。“智慧校园”财务信息化云平台主要由基础设施层、应用开发层、应用平台层和用户终端四部分组成,其中,基础设施层主要包括网络基础设施、虚拟资源池、云操作系统、存储备份系统、服务器机组及其他硬件设备构成,可以为应用开发层提供网络支撑;应用开发层主要包括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数据管理、分类数据库、存储与计算、财务软件开发及其他管理软件开发等功能模块和数据资源,可以为应用平台层提供应用支撑;应用平台层包括财务信息化综合平台、非税收缴电子化平台和其他服务平台,且相关平台之间可以互联互通,这些应用平台可以为最终的用户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用户终端包括Web端、手机App和云终端。

3 “智慧校园”财务信息化平台的运维保障

3.1 引进或培养复合人才,强化平台维护管理

“智慧校园”财务信息化平台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具体构建过程中,除了有专门从事平台建设的技术人员负责外,还应有既精通财务又有一定计算机技术水平的财务人员全程参与。但在平台的后期维护中,则应有既精通财务又懂平台维护的复合型财务人才发挥重要作用,包括解决平台运行故障、负责网络和信息安全等,一旦平台运行中出现问题或故障,便于财务人员之间快速达成共识,迅速找出解决方案,提高平台的运维效率。这种复合型人才可以由高校内部培养或外部引进获得,以达到强化平台维护管理,保障财务信息化平台健康、安全运行[5]。

3.2 重制业务流程规则,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智慧校园”财务信息化平台搭建完成后,其正常的业务运转需要按照相应的业务流程和规则进行,以符合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由于信息化的业务流程及规则不同于传统的业务流程及规则,因此必须制定新的业务流程和具体的业务规则,以服务财务信息化的需要。在重制业务流程及规则的过程中,必须以服务于财务管理为目标,并考虑成本效益和高效性原则,包括制定新的报账业务流程及规则、新的预算流程及规则以及新的审批流程及规则等等,从而完善“智慧校园”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6]。

3.3 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内控体系建设

为了防范和控制“智慧校园”财务信息化平台在运行过程中的风险,高校应成立“智慧校园”信息化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召集包括财务核心人员在内的相关部门的业务骨干,共同梳理在“智慧校园”信息化环境下各种业务流程所面临的风险,并对各种风险加以评估形成主要的风险控制点;然后针对这些风险控制点提出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尤其是涉及到的财务风险;最后明确划分风险防控责任。对于环境变化可能存在的风险,应进行合理研判、评估和应对,这样就形成了一套健全的风险防控机制,能够有效化解可预见的重大风险,有力地加强了“智慧校园”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内控体系建设[7]。

猜你喜欢
智慧校园业务流程部门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企业财务管理、业务流程管理中整合ERP之探索
互联网+背景下物流公司的业务流程再造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咨询服务的业务流程分析
基于财务业务流程再造的ERP信息系统构建探析
基于B/S结构的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慧校园”浪潮下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与设计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