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对首次无偿献血人群的干预效果观察

2020-10-09 01:23
甘肃科技 2020年16期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献血者人性化

马 昕

(甘南州中心血站,甘肃 甘南 747000)

无偿献血即将自身血液奉献给公共事业,不收取费用,自然应得到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高质量护理服务可影响献血者的积极性,对保证临床用血需求和血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多数献血者献血过程中不会出现献血相关不良反应,极少数会因缺乏血液生理知识了解出现心理紧张、体质不佳等因素出现不良反应。相关研究发现[3],首次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人数占总献血人数的78%。由此可见多数献血不良反应发生在首次献血者中。献血者首次献血出现不良反应会对其后续献血的积极性产生明显影响,且对发展和稳定无偿献血者队伍可持续发展具有负面影响。人性化护理具有人性化、高效化特征,旨在为献血者提供轻松、舒适、优质的献血环境,缓解其恐惧、焦虑情绪。临床研究指出[2],人性化护理可改善献血者焦虑情绪,减轻疼痛感,提高其满意度。本研究对首次无偿献血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甘南州血站首次无偿献血者12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23例。观察组男367例,女256 例,年龄 18~43 岁,平均年龄(31.08±4.59)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05例,中专/高中221例,大专及以上297例。对照组男359例,女264例,年龄20~42 岁,平均年龄(30.74±3.83)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00例,中专/高中225例,大专及以上298例。2组献血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男性体重≥50kg,女性体重≥45kg,均为首次参与无偿献血活动,经体检符合献血要求;②无贫血;③近30d内无小手术史,近6个月内无大手术史;④入选者均知晓本研究详情。

排除标准:①合并传染性疾病;②空腹状况或近1周内服用抗生素;③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无偿献血者采用常规护理,登记献血者信息,向献血者讲解定期献血的积极作用,常规采血,采血后指导休息、发放食物等。

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①献血前护理:指导首次献血者阅读“献血前须知”,与献血者一对一交流,了解献血者是否紧张、交流,回答其疑问,讲解血液生理知识、献血常识,指导其进行深而慢的呼吸,做渐进性运动,帮助献血者消除担心、顾虑情绪;采血护士态度应温和亲切,不催促,不怠慢,给予献血者充足的准备时间,并注意与献血者进行语言沟通,指导其旁观其他献血者献血过程,可指导有经验的无偿献血志愿者与其聊天,待献血者情况状态良好时进行采血;采血护士着装整洁、仪表端庄,创造和谐整洁、舒适的献血环境;排除献血者空腹、疲劳、熬夜等因素;②献血中护理:献血者进入采血区后,采血护士主动问候,拉近与献血者的距离;使献血者目睹血袋包装拆开过程,并告知其血袋为一次性用品,不会传播疾病;采血时指导献血者取半卧位或卧位,将首次献血者有意识安排给经验丰富的采血护士,采血时穿刺针与血管下方呈45°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穿刺时选择粗直且富有弹性的血管,做到一针见血;采血过程中护士有意识与献血者聊天,如结合献血者身份、职业特点,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与献血者交谈其感兴趣的话题,分散注意力,使献血者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献血;向献血者说明献血量,根据身体素质评估结果,成人可一次性献血400mL,但鉴于为首次献血,200mL血液已足够;同时说明200mL血液可拯救他人性命,使献血者感受到自身行为的崇高性;采血过程中注意观察献血者面色、唇色变化,密切观察献血者有无不良反应表现;若献血者抽血时皱眉则可能出现疼痛,若面色苍白伴有冷汗则可能出现献血反应,采血护士应立即给予语言安慰,转移其注意力;若献血者出现较严重的头晕、恶心、心悸、抽搐等不良反应,应将其转移到休息室,积极对症处理;③献血后护理:采血结束拔针时左手应先轻压针眼,右手迅速拔针,并指导献血者正确按压针眼;冬天献血者由于穿衣较多,应指导其松开袖口,抬高手臂,减小血管压力,促进止血;指导献血者献血后休息15~20 min,检查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渗血情况,发放献血证、纪念品等。

1.4 观察指标

①统计2组献血者采血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眩晕、恶心呕吐、抽搐等;

②疼痛程度:指导献血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情况,分值范围为0~10分,分值越高表明疼痛感越强;

③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定,评定内容包括献血过程中的护理服务、献血环境、献血后的舒适度、献血间隔期满后是否会再次献血等,将调查问卷发送到献血者手机上,统计短信发出后2d内收到的回复情况,将调查结果分为非常满意度、基本满意与不满意4个等级,非常满意与基本满意纳入满意统计当中;

④随访2组1年后再次无偿献血率。

1.5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以(±s)描述计量资料,两独立样本或配对样本t检验。方差不齐或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Mann-Whitney U检验两组间比较结果。检验水准α=0.05。使用SPSS23.0处理。

2 结果

2.1 2组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0.64%低于对照组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2.2 2组献血者疼痛程度比较

对照组VAS评分为(2.26±0.65)分,观察组VAS评分为(2.03±0.88)分。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54,P=0.000)。

2.3 2组献血者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收到短信回复406例,回复率65.17%。观察组收到短信回复423例,回复率为67.90%。2组短信回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042,P=0.307)。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2组献血者满意度比较 例(%)

2.4 2组再次无偿献血情况比较

对照组1年后再次无偿献血者138例,再次无偿献血率为22.15%(138/623)。观察组1年后再次无偿献血者361例,再次无偿献血率为50.88%(361/623)。观察组再次无偿献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229,P=0.000)。

3 讨论

无偿献血不仅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同时也是满足我国血液供应需求的重要方式。定期献血不会损伤身体健康,还可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随着无偿献血的开展,首次无偿献血人数显著增多。首次无偿献血者由于缺乏献血相关知识,易出现恐惧、紧张情绪,负性情绪会引起迷走神经兴奋性,加强精神、心理应激反应,是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不良反应会降低首次献血者献血体验,影响其再次参与无偿献血的积极性[3]。因此,对首次无偿献血者加强护理干预,减少不良反应,改善其献血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献血中的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特殊期,服务对象是自愿捐宝贵血液救治他人的健康公民,并非患者,因此护理服务要求全面、周到、优质,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人性化护理即在护理服务时尊重人的价值与个性发展,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工作的全过程,以期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采血机构应积极构建以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环境,充分尊重献血者,为献血者考虑。有研究指出[4],人文关怀有助于减少首次无偿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献血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眩晕、呕吐恶心,严重者表现为抽搐。一般情况经专业护理均可很快缓解,但会对献血者献血体验产生不良影响。人性化护理倡导提高采血护士综合素质,营造良好的献血环境,了解并尽可能满足献血者所需,从而减少不良反应[5]。本研究对首次无偿献血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人性化护理有助减少首次无偿献血者不良反应。人性化护理中使献血者知晓200mL血液并不多,但却可以挽救他人性命,既实现了帮助他人的愿望,又不会对自身健康产生影响,从而有效消除献血者心理顾虑,使其更容易接受献血过程。人性化护理能够使献血者感受到被尊重、被关注,从而增加其安全感与信任感,提高献血者配合度,有助于血液采集顺利进行。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人性化护理有助于缓解抽血疼痛,与临床研究具有一致性[6]。原因可能在于,人性化护理对采血护士技能水平要求高,静脉穿刺时能够减轻疼痛,且注意与献血者沟通交流,有效分散其注意力,从而提高疼痛阈值。满意度是评价医疗服务质量的有效手段,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1年后再次无偿献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人性化护理有助于提高首次无偿献血者满意度与1年后再次无偿献血率。原因可能在于,人性化护理改善献血者献血感受,从而使满意度、再次无偿献血率增加。

综上所述,首次无偿献血人群实施人性化护理可减少不良反应,减轻疼痛,提高满意度与再次无偿献血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无偿献血者献血者人性化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人性化
优质护理对无偿献血者护理效果及血液质量的影响分析
包装色彩人性化设计观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广州地区1022172例无偿献血者检测结果分析
7666名互助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知识认知及献血心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