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理论社团的价值透视、困境呈现及路径探赜

2020-10-09 11:03林敏建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大学生

林敏建

摘要:大学生理论社团是青年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崭新载体,也是党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在高校的实际体现。借助文献研究法,分析当前学生理论社团发展现状及特征,阐释理论社团在宣传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培养塑造人生价值观及补充延伸思想政治理论课方面展示的时代价值。发现当前学生理论社团面临着发展上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引领社团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以充分发挥理论社团的新载体功能,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关键词:理论社团;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09.01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09—0059—05

大学生理论社团是由高等院校学生自发申请,依据共同兴趣爱好组成的一种学习、研究和宣传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社团,目的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培养一批信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学习者,是作为党和国家扎实青年后备力量的高知学生组织[1]。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愈发重视高等院校的政治建设。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要充分利用大学生理论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教化、自我提升的新载体功能,发挥此平台所具有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一、特质与功能:高校学生理论社团的时代价值透视

众所周知,学生理论社团作为红色社团,在高等院校中发揮着宣扬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积极作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成果在学生群体发光发热的有效途径。当今时代,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大力宣传与有效巩固。高等院校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学生和专家学者,历来是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社会上各种热点思潮和理论观点在这里得到交汇与碰撞。2015年7月,中宣部、教育部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其中明确指出“加强对学生理论社团的引导,着力培育学生理论骨干和理论社团”[2],为全国各大高等院校陆续开展理论社团打下了良好的政策基础。至此,大学生理论社团的发展迎来了新一波高潮,呈日趋蓬勃发展的态势,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也愈发举足轻重。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众多高等院校中,已有超3000个学生理论型社团,一些综合性院校甚至能有五六理论社团[3]。一般来讲,高校学生理论社团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社团,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会、习近平网络强国思想研习社、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会等;第二类是以当前国家大局、国内外形势及党中央制定实施的相关重大政策为研究对象进行讨论学习的社团,如博士生理论宣讲团、京津冀一体化研究社团、乡村振兴研习社团等;第三类则是对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和发展的进程上有过丰功伟绩的伟人思想进行学习研究和传播的社团,如恩格斯思想研习社、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毛泽东思想研习社等。总体而言,无论哪种类型的社团,都呈现出理论性强、内容体系丰富、可研究性强的特征。较普通学生社团而言,这些理论型社团一方面具有一般性,它是高校众多社团中的一员,遵循着共同的社团联合会规章制度和管理章程,另一方面因自带宣扬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特质,也表现出不同于其他社团的地方。理论社团在巩固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建设、帮助青年大学生群体树立正确价值观、为高校思政课改革与创新工作赋能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

(一)理论社团是高校宣传和巩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

新形势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高校作为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本身在培养高素质人才、进行科学研究、服务于社会等方面发挥着职能作用,这其中又尤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如今,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人人可从网络获取海量信息,网上不乏一些诸如西方自由主义、宪政主义、民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非主流社会思潮,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一方面,青年大学生正处于心智尚未成熟、三观尚未形成的人生关键阶段,在面对如此繁多且真假难辨的信息时,极有可能被其表面假象迷惑双眼,在思想上被带跑带偏;另一方面,网络的发展使大学生可以从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介和以电脑手机智能手表为代表的新兴媒介等各种途径接触了解到诸多理论观点,而他们在了解的过程中,往往缺乏判断和梳理,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往往分不清哪些是正确的思潮可以接受、哪些是错误的思潮需要摒弃。这时,理论社团便能发挥独特作用。在这里,青年学生可根据老师的指导,对当下热点话题和社会思潮进行交流与讨论,通过学生的自我看法解读、观点碰撞,再经过老师的指导,使他们能够认清当今社会的主流文化和思潮是什么,并且能够从心底去接受和认同。搞清楚、弄明白这些社会思潮和热点问题,有利于他们发挥骨干先锋队作用,以一带十,由个体到整体地去影响更多的同学,进而加入理论社团的人员也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这样,无论是对于高校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抓重点、求实效、促先进,还是对于青年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化、自我提升,都是大有益处的。

(二)理论社团是培育当代青年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创新组织

所谓价值观,是大众群体在认识、评价事物价值时所持有的基本观点,即人们认为哪些事物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最值得追求的观念与看法。理论社团作为青年学生自发成立的学生组织,代表的是一股新兴学生力量的崛起,不仅能在宣扬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发挥独特作用,而且能够在学生心智逐渐成熟、人生观逐渐形成的过程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培育当代青年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创新组织。比如:有同学认为金钱最重要、最有价值、最值得为之努力奋斗,甚至要钱不要命,这是一种拜金主义的价值观;有同学认为,做个人人敬仰的英雄最有价值、最值得追求,在英雄的壮举面前,生命轻如鸿毛,这是一种崇尚英雄精神的价值观。理论社团就可通过正确的思想观念灌输、丰富的实践引领等形式,激发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培育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营造浓厚社团学习氛围和正能量环境。尽管同高校其他社团一样,理论社团是基于大学生共同兴趣爱好自发自愿组建而成的学生组织,但不同的是,它是以学习研究宣传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为主,在当今新时代即表现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同与自觉践行。而核心价值观源于党中央对全体党员的教育,学生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中系统学习,理论社团则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及参观交流等形式,加深青年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理解。在理论社团中得到自我锻炼与提升后,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或毕业工作时,或面临着诸如个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光荣与耻辱、付出与收获、生存与死亡等复杂选择时,能够做到有所判断、有所权衡、有所取舍,心中自有一杆称,而这杆秤就是价值观。

(三)理论社团是高校思政课改革与创新的有效抓手

教育部三令五申要持续推进高等院校思政课改革与创新,这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当前高校思政课开展的薄弱环节。其中共性的一点是,由于课程内容偏理论性而略显枯燥,所以部分青年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召开的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4]。这里所说的“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既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高度凝练,也体现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要“入脑入耳入心”的高标准要求。而学生理论社团正是在“启发性”方面拥有优势,能极大满足该需求点。一方面,作为一个学生自发自愿组建的社团,高校理论社团可以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为研究内容,征询学生爱参观的地点作为团建、素拓打卡地,用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去灌输知识、深化理论认识,敢于创新、敢为人先。而同学带领同学这种“传帮带”式学习的效果会大有不同,可以从培养骨干做起,进而带领更多同学,久而久之,一传十、十传百,能在学生团体中形成小范围的影响,逐步扩大思政课的教学影响力。另一方面,理论社团可作为高校思政课的“第二课堂”,将思政课堂中学生感兴趣、重要的内容带到社团日常学习活动中,成为思政课堂教化功能的延伸,使学生进一步加强个人理论素养、提升理论水平、陶冶自身情操。

二、局限与隐忧: 高校学生理论社团的现实困境呈现

学生理论社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独特的载体功能,在国家政策的有效引导下,全国诸多高校的理论社团也如雨后春筍般陆续成立。然而,由于发展过快和重视不够,理论社团建设初期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受主客观因素制约,现阶段高校学生理论社团或多或少面临着发展上的困境与上升的瓶颈。

(一)高校理论社团的支持与帮扶力度弱,理论学习难以系统得到提升

一个社团的发展与学校领导部门的支持与帮扶密不可分。同理,若理论社团在学校的支持与帮扶方面较弱,便不会有太好的发展,或者说发展不能长远。尽管理论社团在高校中发挥着宣扬和巩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积极作用,但目前全国各大高校理论社团的建设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学校的支持与帮扶力度弱的问题。自发只能体现热情与积极性,但理论来源则需对知识的系统掌握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因此,存在理论社团越来越多,但系统的理论学习培训和指导老师跟不上的问题。这里所说的支持与帮扶,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方面,作为偏理论型学生社团,平时社团成员的时间主要是花在阅读书籍上,需有一个安静固定的地方坐下来读书、讨论、研究和接受系统理论培训、素养熏陶。而由于缺乏相应的工作场地和专项经费支持,大部分理论社团成员是在宿舍、操场或食堂等公共场合开展交流和讨论的,有些甚至一学期没碰过几次面,工作也仅依靠线上沟通完成,就更别提系统接受理论培训了,致使理论学习的实效性方面难以保证。另一方面,很多理论社团未配备长期指导老师,高校对社团发展不管不顾、不闻不问,采取“放养政策”。有些高校虽然开设了社团指导老师,但老师们多为义务付出,平时都有繁重的科研任务与教学工作,只凭责任感为学生社团无私付出,长期下去,指导老师难以投入足够精力去指导学生,社团工作的有序开展便也无法保证了。除此之外,还存在着社团的指导教师群体不固定、教师之间的教学衔接不够等问题,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因此也缺乏逻辑性、层次性与系统性。

(二)社团成员流动性与随意性强,活动难以有序开展

高校的社团是学生依据自身共同兴趣爱好自发自愿组建而成的学生组织,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内部组织结构的松散与不稳定。理论社团也不例外,社团内部管理松散已成常态,社员流动性和随意性较强,这样便难以在培养和塑造大学生正确价值观方面发挥应有作用。这种流动性与随意性主要体现在三处。其一,就社团成员而言,在刚开始报名加入时,由于社团缺乏较为严格的审核机制,会让申请者认为随便报报就能进,而人有一种“对越得来不易的东西越觉得珍贵,对越容易得到的反而不当回事”的心理,致使部分成员在态度上对社团不够重视,因此,“想进就进、想走就走”的现象时有发生。其二,社团在换届时骨干分子易流失,这些骨干分子一般理论水平、领导力和管理水平较为出色,往往是一个社团蓬勃发展的核心,然而却不得不因面临着诸如考研、出国、毕业等客观因素而离开,此时便可能出现暂时性交接不当与管理疏忽,社团活动随之受到较大影响。其三,社团缺乏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与管理章程,组织纪律涣散,开展活动往往缺乏连续性。成员总想着拍几张照片、写个新闻稿就算完成任务,实在不行就多办几场活动来应付一下,流于形式、敷衍了事,致使内部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成就感严重受挫,进而出现社团人员流失的问题。

(三)社团活动形式单一,难以发挥对高校思政课的延展与互补功效

就目前来讲,大部分理论社团主要通过开展学习交流、读书分享的形式进行理论水平提升,这些活动较其他社团来讲,形式较单一、内容较枯燥,缺乏特色与吸引力,难以满足青年学生的兴趣点与内心需求。而学生理论社团在内容本身上有着与高校思政课类似的教化功能,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对思政课堂的延伸与补充。倘若学生在理论社团中的学习还只是走走形式,没有入脑入心入耳,社团中这些先进分子在回到班级后,便难以做到在课堂上带头发言,难以引领其他同学在课堂上展开积极的交流讨论。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5]。理论性、思想性是理论社团区别于其他社团最大的不同,也正是理论性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团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创新突破。而大学生多为“90后” “00后”,思想上活泼开放、富有个性与创造力,他们对社团活动的内心期盼程度还是较高的。倘若抓不住青年学生的内心,不去占领他们的心理战场,长期下去,理论社团也就难以发挥对高校思政课的延展与互补的功效。

三、超越与建构:引领高校学生理论社团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赜

载体狭义上是指某些传递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质,广义上泛指所有能够承载其他事物的事物。前面分析到,理论社团作为新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功能主要集中在宣扬和巩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塑造和培养大学生正确价值观以及作为高校思政课的延伸与补充方面,然而目前理论社团的发展现状却未能发挥应有功能。若想解决好社团在发展中面临的困境,高校应积极探索完善理论社团发展路径,多角度制定相应对策、多方协作共同突破障碍,实现社团的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一)提高社团政治站位,加大支持和帮扶学生理论社团的建设与发展

首先,高校要从思想认识上给予学生理论社团足够重视,提高政治站位。雖然高校理论社团是在校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自发自愿组建的学生组织,但一个社团的高质量发展是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与帮助的。尤其是在当今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宣扬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大环境下,作为历来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领导部门更应深刻领会中央文件精神,提高理论社团政治站位,将其视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

其次,学校要给予理论社团专项经费保障,提供实践平台。我们知道,无论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研究与传播,还是培养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都要有先进骨干分子引导表率,作为先锋队来带动和影响更多学生参与。这不仅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宣扬起积极作用,对国家未来的发展也意义重大。而大学生理论社团能够发挥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排头兵作用,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高校在经费保障方面应予以理论社团一定的政策倾斜和专项支持,并尽可能为社团成员提供安静的学习交流场地,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让成员学生能静得下心来读书、原原本本踏踏实实地学习理论知识。

再次,高校要为理论社团配足配强指导老师。社团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指导老师高度的责任心与卓越的领导力,离不开过来人在关键时刻的点播与教化。高校可以考虑将这些理论社团挂靠在高校思政课承担部门或党政部门,明确责任主体,将其纳入部门工作考核指标,落实社团定位、指导老师等一些具体问题。高校还可聘请各学院辅导员或思政课青年教师作为指导老师,并提供相应资金课题和发展保障,提高他们工作的存在感与成就感,保证入选的指导教师有持续充沛的精力来开展社团指导工作。

(二)完善社团管理机制,培养和塑造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在培养和塑造青年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方面,理论社团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理论社团应在校领导和指导老师的正确引领下,坚持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原则,逐步完善社团管理机制,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青年成长成才的理论胜地。

第一,在成员刚进来时把好质量关,严格审核筛选机制,提倡差额选拔,从源头上杜绝学生“想进就进,想走就走”的不良现象。在某种意义上,通过层层选拔进来的同学,会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而落选的同学也会从心底重视理论社团,不间断关注社团最新动态,从而逐步扩大理论社团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第二,明确社团定位,建立健全合理的组织架构与管理章程。每个理论社团在成立之初都应有清晰的组织定位和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模式是坚持理论主导型还是实践主导型,亦或是理论兼实践并重型,同时还应明确社团组织架构、管理章程、资金来源、请假核销制度等具体事宜,这些都应在社团运转前完成,且每位成员可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社团要遵循能力匹配原则,骨干分子应胜任自己的职位,成员能力应相互补充,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与团队协作能力。此外,理论社团还可通过加强激励措施来调动成员的参与积极性,提高管理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第三,加强学生社团骨干成员队伍建设,完善换届制度。理论社团要加强对理论社团中骨干分子的素质培训,增强他们对社团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工作战斗力,提升他们的领导力水平。像其他学生组织一样,理论社团也会面临着一年一度的换届,人员会迅速流动,为确保社团在骨干成员频繁变化的情况下不会受较大影响,社团应高度重视新老成员之间的联系和传承,做好交接融洽工作,包括社团数据、文件归档、活动计划、成就荣誉等具体事宜。

(三)丰富社团活动内容和形式,增强理论社团对高校思政课的延伸与互补效应

理论社团作为学生在课外自发自愿组成的学生组织,由于自身所特有“又红又专”的特性,自然也成为高校思政课的“第二课堂”有力来源,因此,将理论社团所具有的功能、产生影响力作为思政课的延伸与补充发挥出来至关重要。而思政课拘泥于课堂,社团活动应与思政课形成互补、双向互动,可以更注重贴近学生实际,找准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和教育方式,不必完全像传统思政课堂一样严肃认真。一方面,青年学生喜欢接受新事物新观点,喜欢讨论国家大事,热衷于时事,他们对枯燥乏味的“灌输式”教学并不感冒,也不喜欢空洞无物的理论说教。因此,作为宣扬主流意识形态的学生组织,理论社团在活动内容选择上应倾向于青年学生感兴趣的当下热点话题,聚焦他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投其所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在社团活动形式上理论社团要找准学生喜欢的形式,有创意、有选择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活动。比如:可通过举办“专家讲座”“青年论坛”“热点问题面对面”“学术沙龙”“辩论赛”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提高同学们参与的热情度与积极性;可通过开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文化月”,引发在校大学生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关注与重视;可组织社团成员积极参加校外学术论坛、讲座、研讨会,提升成员的写作水平和理论素养。此外,社团还可以开展丰富有效的实践活动,如“户外素质拓展”“理论宣讲团进社区”“参观改革开放示范性基地”“暑期青年社会实践”“企业党委或宣传部见习实习”等,将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切实体会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弥补思政课堂实践的不足。

综上,基于对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载体的探索热潮,大学生理论社团作为当代高校的红色社团,在宣传和巩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培育当代青年大学生正确价值观、与高校思政课形成双向互动互补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功效。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对理论社团的实际运作未能做全面充分的调研了解,且理论社团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日新月异,研究未能面面俱到,笔者将持续关注高校理论社团的运作模式和最新动态,以更好地剖析、管理、利用它,进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续赋能。

[参考文献]

[1]郭世平,邹世斌.学习型理论社团的功能定位、现实困境和实践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6).

[2]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教社政[2015]2号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Z].北京: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5.

[3]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韩    璐]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