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心生的“超大杯”滋味 畅聊vivo与华为的巅峰影像之战

2020-10-09 10:30李靖宇
新潮电子 2020年8期
关键词:弱光变焦对焦

李靖宇

借着上篇全面剖析vivo X50 Pro+的机会,我们总是恍惚间对照起今年另一台极具热度的“Pro+”机型——华为P40 Pro+。显而易见,虽然从型号上讲它们并不是2020年唯一带“+”号的机型,但异曲同工之间,大众总是不经意地拿它们在影像特质上的话题点进行对比。至少在大众的眼里,迄今为止只有vivo与华为这两台顶级影像旗舰,能够配得上“超大杯”的颂誉。

所以,我们不妨对vivo X50 Pro+和华为P40 Pro+来一次关乎技术更关乎人文的畅聊,不求所谓胜负,只谈各自底蕴。或者说,作为当前手机影像摄取技术的集大成者,这两款机型如何诠释各自品牌对于影像美学的理解,其风格化趋势和市场化脉络又是如何为消费者带来实际的“拍照成就感”,都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vivoX50 Pro+与三星GN1

是的,vivo没有给X50 Pro+准备微云台防抖方案,因为vivo也认同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在绝对的大尺寸传感器面前,一切技巧都只是辅助。底大一级,既是正义。

用vivo的产品经理韩伯啸的话说,X50 Pro的微云台确实很香,能够保证视频防抖和更强的手持夜景,但X50 Pro+首发的三星GN1底太大了,如果强行上微云台,厚度达11mm,这有悖于X系列的美学精神,所以后者用OIS光学防抖加持而没有上微云台。

那么,X50 Pro+的大自信来自哪里?三星GN1。这款5000万像素的图像传感器在5月19日才正式发布,支持DualPD和Tetracell技术。

X50 Pro+是首发三星GN1传感器的机型,这本身就很有话题。GN1拥有1/1.3英寸超级大底配合大Pixelsize,暗光和明暗条件复杂场景下都表现优异。其单像素为1.2μm,支持四像素合一2.4μm大像素,等效1250万像素,于此同时还配置了多达1亿个相位对焦点,可以输出一亿像素照片。

其实,GN1这款传感器很有意思,看起来甚至没有那么明显的三星风格。三星GN1可以看做原来三星S5K2L9——即vivo X20后置摄像头上用的那颗——的单像素略缩小+像素4x增加+滤镜更换版本。三星S5K2L9属于三星ISOCELLFast序列。而三星在自家旗舰机S20Ultra上用的,是S5KHM1,是一颗10800万像素的九合一输出的传感器,三星将其归为ISOCELL Bright序列。

三星GN1这顆传感器这两项技术参数的目的也很明确:提升对焦能力,现有主流Quadbayer阵列传感器,除了IMX689和IMX700,都是内嵌一定相位对焦点,由于单像素面积偏小、相位对焦点数量有限,大多数手机的对焦能力都比上时代全像素双核对焦时期弱。重回全像素双核对焦,手机拍摄体验能提升一大截。这可能也是为什么选择了1.2μm,相对较大的单个像素,其相位信息冗余更多,更有利于对焦,尤其是弱光对焦。加强弱光拍摄,这里的弱光拍摄,不仅是弱光拍照,也是弱光录像。弱光拍照可以通过四合一+多帧合成实现,但弱光录像,四合一的大像素就排上了用场。一句话,结合弱光下的对焦能力,进一步提升弱光视频拍摄体验。

相较于全像素双核对焦,之前索尼的技术重点是2×2OCL作用于HDR和分辨率上,相较1.22μm的全像素双核技术表现更好。但在量子效率(光电转化效率)和对焦这两个项目上,2×2OCL并没有胜出太多。而相较于Quadbayer滤镜排列,2×2OCL在量子效率(光电转化效率)和对焦上胜出,而在HDR和分辨率上基本持平。以上信息也很好理解,2×2 OCL兼具Quadbayer和全像素双核的优点。

那么巧了,GN1就是Quadbayer+全像素双核。因此,相较于IMX689/700,GN1的好处是在5000万像素输出条件下,单像素的信息量相对更丰富一些。因为2x2 OCL的一个微透镜下面的四个光电二极管都带有一定的相位信息,会损失一定的光线信息;而GN1的5000万像素,是5000万个微透镜下的光电二极管实现。

换个角度理解。我们可以把GN1看做一亿像素的1x2 OCL,即一个微透镜底下两个光电二极管,不过这俩光电二极管,不是正方形的,而是长方形的,尺寸是0.6μm×1.2μm。三星表示,这一亿个光电二极管确实是可以输出信号的,只需要通过一定的算法,同样可以输出1亿像素图像。

是的,X50 Pro+也因此最高可采用1亿像素拍照模式,分辨率达到11536×8690像素。众所周知,更高的像素可以记录更加丰富的细节信息,无论是显示放大还是印刷放大,图像都不容易失真。同时,高像素也为后期裁剪和二次创作提供了更加充足的空间。这里也就不多谈了。

总之,GN1是一颗兼顾了弱光和对焦的传感器,相较于目前流行的普通Quadbayer阵列,这颗传感器能实现更快更好的对焦性能,同时其四合一下的大像素+大传感器可有效提升弱光视频拍摄能力。这就是为什么配备GN1的X50 Pro+没有延续微云台的根本原因,保证足够进光量,可以做到很稳了。

这种稳,也是X50 Pro+运动摄影的优势根源。得益于整体感光性能提升,X50 Pro+的快门时间可以做到更短,配合算法能实现更快速对焦、抓拍。并且,配合OIS防抖和智能运动追焦功能(后面会详聊),在录制运动场景时,可以获得更加稳定清晰的视频画面。

HUAWEI P40 Pro+与索尼IMX700

在智能手机的影像感光大底方面,索尼毫无疑问是鼎首。而华为则非常善于运用索尼的技术优势来促成自己在手机影像领域的成就。之前,凭借独家定制的索尼IMX600系列CMOS,华为受益良多,甚至可以说它成为全球拍照最好的智能手机品牌,索尼功不可没。

但走定制路线的“缺点”在于“昂贵”,这个道理,世人皆知。找索尼定制镜头的成本是非常巨大的,这需要智能手机厂商推出的产品有较高的利润才能分担。华为之前定制的IMX600系列镜头一直被用在P系列和Mate系列这两种当家旗舰上,直到2019年底才用到荣耀V30系列上面(当然,荣耀V30系列本身的价格也不低,高配Pro版起步已逼近四千元)。毫无疑问,“大底的重要性”是现在手机影像圈的话题核心。这两年,在大尺寸感光元件的潮流下,不同的思考方向产生出了不同的流派。比如以三星HMX(包括小米)为代表的高像素流派,在保留0.8μm单像素尺寸的前提下,将像素值提升到了1.08亿的水平,常用的四合一像素尺寸为1.6μm。比如以华为和OPPO为代表大像素流派,如前面提到的IMX689,保留4800万像素值,但将单像素尺寸提升到1.12μm,常用的四合一像素尺寸则能达到2.24μm。这两种思路在市场中的直接交锋,本身就是一件对消费者有益的事。

在大底之外,算法的个性化差异更明显。这个话题展开就太多了,我们在此篇只谈华为。摄影的算法,现在就是一个关键词:AI。而AI,华为自然是颇有心得的。两代之前的P20Pro,就开始使用AI能力对手机影像处理进行辅助,才让普通人使用手机拍照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出片率大幅增加,几乎所有人都发现,手机处理器AI与ISP性能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过AP模组,这甚至促使整个产品竞争体系的变革。而到了P30Pro的年代,IMX600y的RYYB滤镜阵列则颠覆了以往的一切“对于色彩阵列”的认知。经过P30 Pro和Mate 30 Pro两代机型的运用,RYYB阵列在算法与硬件的双重加持下,表现也是越来越稳定理想。不过,由于这枚元件对于算法的要求极高,除了华为,几乎没看到别家跟进。

所以,华为P40系列尤其是P40 Pro要战胜小米和OPPO今年的高端旗舰机,顺便把三星GalaxyS20系列也挑落马下,采用新的定制RYYB大底是自然而然的事,甚至可以说是迫切需求。毕竟,“徕卡矩阵”需要更先进的底子来构筑。

于是,我们看到了眼前这枚索尼IMX700大底,很震撼:1/1.28英寸大底,是目前智能手机上的顶尖水平,且单位像素为1.22μm,依旧采用RYYB阵列。由于采用四合一方式(Quad Bayer)输出1250万像素的常用照片时,成像像素尺寸为2.44μm。

更重要的是,IMX700与IMX689一样,具备全像素相位对焦能力,对焦判断更加准确,合焦操作更加迅猛,甚至是逆光环境也不在话下。在如此大的感光大底上,对焦准确度和速度是一件很务实的需求。至于为什么叫8核,四合一成像,每个像素两个嘛。按官方的话说“其全像素8核对焦实现白天黑夜快速精准对焦,更有XD Fusion图像引擎将画质提升至全新境界”。

最后,因为有IMX600两代的调校经验,华为还在P40 Pro+上配置了独立的8通道BRG环境色温传感器,为成像提供更加准确充分的白平衡信息,再凭借出众的画质,X50 Pro+拍摄美食时能够将食物的色泽与质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保留了画面中更多的细节,搭配合理的光线,你也可以是朋友圈的最佳美食摄影师。

聊聊vivo X50 Pro+的人文情怀

vivoX50 Pro+這套主摄系统,有别于X50 Pro的地方当然不只是那块GN1的大底。或者说,在GN1的定调之上,X50 Pro+的更多影像玩法都显得底气十足。

首先,延续X30 Pro超强的变焦能力,X50 Pro+采用潜望式超远摄。通过vivo自研的超分算法(super-resolution),基于多张低分辨率图像自适应获取多帧图像之间的互补信息,融合得到一张放大且细节丰富的图像,将时间域的信息连续定格为空间域的丰富信息,实现了60倍超级变焦,为用户提供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带来前所未有的手机影像创作体验。

其次,vivo现在玩得游刃有余的人像镜头也必然被保留了下来。我们看到,X50 Pro+搭载的50mm专业人像镜头,基于色温传感器和语意信息提取技术,实现面部区域的精细化调整,保留皮肤真实质感,在复杂光源下仍能拍出好看的肤色。而利用仿真光学系统的深度计算,配合vivo专业人像模式2.0,能实现精细的抠图技术,帮助我们拍出影像级质感的人像大片。同时,X50 Pro+的1300万像素广角微距镜头自身视角可达120°,采用光学矫正算法后,视角为108°。并且可以在近至2.5cm的范围进行清晰拍摄,轻松应对更多拍摄场景。

如此一来,硬件的准备是够了,加上骁龙865的运算能力,一切软体验都能变成现实。

比如X50 Pro+搭载的星空拍摄模式,基于天空分割对齐技术,将星空与地景分割处理,利用对齐算法将多帧星空画面对齐,解决长曝光期间地球自转带来的星星位移。即便是摄影初学者,也可以获得专业影像器材般的星空拍摄效果。

针对夜景拍照进行多风格优化处理,X50 Pro+内置四套时下热门且适合城市夜景的风格效果。在夜晚拍摄时给用户带来更多发挥创意的空间。“赛博朋克”风格梦幻、科幻感十足;“黑金”风格奢华高级、深沉高贵;“蓝冰”风格高冷静谧,无形中科技感爆棚;“青橙”风格热烈跳脱,冷暖反差视觉冲击力十足。这些内容在我们之前聊X50Pro的时候也解析过,这里就不多谈了。之前,我们还提到追焦的问题,这本身也是vivo的拿手戏,X50 Pro+没有让我们失望。这其中,主要是EFB连续追焦和万物追踪技术两方面的体现。前者,即是eye一face一body功能,是在人眼追焦基础上优化算法,实现人眼消失追人脸、人脸消失追人体的连续追焦功能;后者则让X50 Pro+可以识别画面中的运动物体,比如人物、动物、汽车、玩具等,通过识别被拍摄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锁定,并进行持续追焦,追焦对象出画面后3秒内回到画面中,可以继续追焦,确保持续运动下的拍摄主体成像清晰。

至于多功能智慧影像、超级夜景4.0、夜景逆光人像、黑光夜视、专业影像辅助系统(包括激光对焦和色温传感器)等等,vivo都毫无保留地加持于X50 Pro+之上,为的就是呼应咱们前面提到的主题:美学的极致“暴力”。

这两年,几个头部厂商的旗舰,都在影像视频拍摄方面有着明确的技术方向,对目标消费群体的需求也有着深刻的理解。既然软硬件都到位了,在动态视频方面拿出自己的特色就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换句话说,vivo给X50 Pro+营造了极大的视频摄录发挥空间,也是基于这个考虑。当然了,以下这些特性,大部分在X50 Pro上也已经具备,但综合看来,X50 Pro+会有更舒适的体验感受,毕竟性能更强是不争的事实。

X50 Pro+配置了三颗麦克风:2颗拾音mic、1颗追焦mic,形成立体的麦克风组合,在横屏拍摄下,可以更精准地判断来自各个方向的声音,配合音频定向追焦技术与精密的图形识别算法,实现声随人动。在使用中我们发现,这套三麦定位追音功能拥有前方录音、后方录音、全景录音三种形式,并且可以在拍摄过程中根据不同效果需求实现自由切换,提供更为广阔的声音创作空间。同时,在“电影大师”模式下,三麦定位和追音功能会自动锁定画面定焦主体的声音,对拍摄者以及周围杂音进行压制,制声音和主体声音最大相差18dB,等效于3.2米远的距离听到的声音。使主体的声音清晰可辨。

配合叠加智能降噪技(智能降噪技术可以实现人声突出、降风噪、消减杂音功能,让视频声音更加清晰)和Sound Zoom声音变焦(从1倍到10倍的画面放大倍数可以覆盖15dB的声音放大),X50 Pro+是一台实实在在的“间谍利器”。

在另外一些可玩性很强的功能上,比如电影人像功能(可对视频进行虚化及留色),X50 Pro+也是做到了目前各家所能做到的极致。

简而言之,及时你不是一个静态大片的创作狂,单单是vlog神器的应用实例,也足够成为你入手X50 Pro+的理由。当然了,如果你的要求只是vlog神器,那vivo的另外两款X50系列机型也能满足要求,价格相对也亲民一些。所以,X50 Pro+对我们更多的吸引力还是在静态大片上吧。

谈谈HUAWEIP40 Pro+的“望远镜”修养

在变焦组合方面,P40 Pro可实现5倍光学变焦、10倍混合变焦、50倍数字变焦,而P40 Pro+支持10倍光学变焦、20倍混合变焦以及最高100倍数字变焦。

我们发现,在这5倍光学长焦模组中,华为也采用了一枚RYYB排列的传感器,像素值为1200万。在这个模组上采用这种技术的感光元件我不禁拍手叫好,受制于体积的原因,手机上的长焦模组光圈更小(F3.4),但拍照时抖动更大,抖动一大,多帧合成的画质又会受损,所以其成像难度比光圈更大的主摄要大得多,现在通过技术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在算法方面,华为还對这枚长焦模组做了人物拍摄的针对性优化,用长焦拍人像,这是用小白镜头拍半身人像的常规手法,现在手机上也能享有了。同样的,因为那枚尺寸为1/1.54英寸、4000万像素的GRRB排列视频感光元件在Mate30Pro上有着非常理想的表现,因此本次它在P40 Pro/Pro+继续承担视频拍摄任务。更夸张的是,它支持十六合一像素成像,单像素尺寸1.12μm,融合之后达到了4.48μm,暗光视频拍摄效果让人充满信心。

还是那句话,RYYB技术无论是供应链还是其他厂商定制都没有跟进,华为目前身位优势很大,就可以先不搞“参数竞赛”,而是把更多精力放在画质与算法的优化上。

有一点值得注意,这次P40系列前后都增加了独立的3D景深模组,后置为ToF,有效距离为3~5米,而前置则为红外线,除了辅助前置摄像头做自拍抠像之外,还能兼顾暗光人脸解锁的用途。从整体的影像模组的配置上,P40整个系列,特别是P40 Pro+,算是极度奢华了。

现在,我们重点谈谈40Pro+搭载的那颗独步天下的10倍光学长焦镜头。华为的做法看起来并不复杂:将光线经过水平方向上的4次折射之后,最后不但成功实现了10倍光学长焦,还将整个模组的体积控制得比较理想。只不过,如此折腾光路,树脂镜片已经无法满足,所以加入了光学素质更高的玻璃镜头。

有人要问,在手机上真的有10倍光学长焦,100倍混合变焦这样的用户需求么?的确,普通用户用到P40 Pro上的5倍光学长焦都算是比较少了,10倍长焦的需求不仅少,而且对拍照技术要求也更高。对此,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解释。首先,华为认为现在已经进入了手机影像领域的无人区,他们想尝试一下整个业界都还没有做到的事情,进一步的突破自己——事实证明他们做到了。其次,用户日程使用1~3倍(24mm~72mm)是相当高频的,其次是3~5倍(72mm~120mm),因此这次P40分化出了三款机型也有这方面的考量。在用户实际使用10倍光学模组的时候,会发现它的长焦防抖能力提升会很大,10倍长焦段的时候可以说是相当稳,在50~100倍的焦段区间稳定性也比P30Pro有明显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XDFusion技术能为P40系列的变焦成像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尤其在P40 Pro+上,1倍主摄和10倍长焦之前还加入了一个3倍小长焦,在1~3倍焦段成像,小长焦会加入进行融合成像,3~10倍之间,则会用两个长焦镜头来融合成像。

多提一句,P40系列发布的时候是4月,而P40 Pro+的开售期却姗姗至6月。原因,就在这10倍潜望式镜头的量产工艺难度上。

在其他软性配合方面,P40系列依旧主打AI拍摄性能,全新支持AI精彩瞬间功能,通过AI对场景、脸部、姿态进行识别,可以在运动场景中记录下最好的一张照片;并且AI精彩瞬间支持智能消除路人功能,可以移除照片内除拍摄主角之外的多余路人;还能智能消除照片中的反光,提高手机拍摄的成片率。

另外,在视频录制功能上,P40 Pro和P40 Pro+全新加入4000万像素超感光电影镜头。这枚4000万像素电影头支持16合一像素融合技术,单个像素尺寸达到4.48μm,增加暗光下的表现力,视频录制中ISO最高支持到5万;P40系列依旧可以拍摄4K延时摄影功能,在视频功能中也支持超级月亮模式;双景录像功能也得到了保留,一颗广角镜头和长焦镜头同时工作,可以在同一画面录制不同焦距的画面。而且,P40系列这次也是华为P系列开先河地支持了音频变焦功能。

如果用朴素的思维去理解,“超大杯”之名被最直观地赋予vivo X50 Pro+和HUAWEI P40 Pro+,其核心原因之一就是它们的影像主摄都属于当前的“超大底”范畴。换句话说,这是一场三星GN1与索尼IMX700之间的较量。可再细想,整体影像表现构筑于手机的综合平台,则是一场系统化的对决,的确不仅仅停留在这两块感光组件的对决之间。

事实上,成片给我们呈现的结果,很难用一个主观的判定去取舍两者的所谓胜负。本来,对于事关美感的东西,但凡处于某种层次的顶端,我们也不愿意去计较区隔,这篇文字的初衷也非如此。

我们只是感叹,经此一役,vivo的X系列已经完成了自我特质的完全进化。如果能够按照X50 Pro+今日所展现的风格与涵养走下去,X系列在未来足以对华为P系列造成具象化的“针锋相对”。常言道,最有分量的尊严只有最难缠的对手能够给予。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从他们选择这两台顶级旗舰之时起,就已经获得了比别人更高的日常拍摄起点和硬件支撑基础。“超大杯”的魅力和价值即源自此。

可还是有人要说,“既然两款‘超大杯有着如此种种诱人之处,你终究要给我说个‘如何选吧”。对此,我们的建议有三:一则,对于常规应用需求的消费者,选心动之物。显然,X50 Pro+与P40 Pro+都属于当前的顶级旗舰,在影像特质之外的综合性能也是出类拔萃的。既然这类人群以充足的预算来犒劳自己,那这两款机型都能满足自己的全方位需求,千金求个心头好,即可。

二则,对于热衷拍照的消费者,以所好题材选所好机型。vivo把自己的拿手本事几乎毫无保留地置于X50 Pro+之上,纪实人像和创作人像都是它能完美驾驭的题材,偏于宏大的夜景题材亦能游刃有余;华为更愿意让P40 Pro+去把那些大场面变成“小意思”,覆盖面更广到焦段是“扫街”或者“打鸟”的利器。

三则,对于要求更苛刻的职业摄影者,“受宠”取决于辅助能力。在宽容度相当的情况下,“色彩讨巧”已经不是职业摄影人喜欢考虑的事了,更快更准确的对焦和更方便更从容地操控,才是他们选择影像手机的根本原因。显然,X50 Pro+对此有着更具象的领悟。说一处看似与影像性能无关的指标,反而更能阐明X50 Pro+与P40 Pro+之间的差别——在190g与220g的机身重量之间,职业摄影者会如何选自己的“助手”?

猜你喜欢
弱光变焦对焦
太阳能联栋温室耐弱光蔬菜养心菜栽培初探
大变焦比镜头
多重对焦有必要吗?
合理变焦拍远景
宽谱段、动态局部高分辨离轴主动反射变焦系统
相位对焦vs对比度侦测对焦
拔节期弱光胁迫对扬麦15麦秸营养成分和体外发酵的影响
扫描型长波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
四苯基卟啉钯(Ⅱ)/9,10-二苯基蒽弱光上转换体系的介质效应
15N示踪法研究弱光对不同穗型冬小麦氮素积累和转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