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向」完敗「西進」的背後

2020-10-09 10:40
台商 2020年7期
关键词:貿易投資台灣

不久前有媒體用「『新南向』是場災難」為題,報道了台灣自2016年以來積極推動的「新南向政策」(砸重金協助台商拓展東盟國家市場)的完敗。

最新出爐的台灣今年5月出口統計數據,台灣對大陸(含香港)出口刷新歷年同月紀錄,創近10年新高。反觀台灣對東盟的出口,卻創4年半來最大減幅,也是近10年最慘。

有專家分析,儘管有中美貿易戰加上新冠肺炎,大陸投資環境正在改變,但台商仍看中大陸龐大商機,配合「中國製造2025」的政策,高階工具機、半導體及週邊設備等陸續赴大陸投資,更簡單來說,產業重新洗牌、有進有出,赴大陸投資金額將有增無減。

與東南亞部分市場的「淺碟型經濟」相比,大陸市場腹地深廣、韌性強勁、長期向好,經濟熱點頻出,「你方唱罷我登場」,輪番伸出「投資賺錢」的橄欖枝。

6月1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簡稱方案)正式公佈。方案指出,從貿易投資到人員進出、運輸往來,海南自貿港將對接國際高水準經貿規則,把制度集成創新擺在重要位置,促進生產要素自由便利流動,打造中國改革開放的新高地。

6月10日,國務院台辦主任劉結一在出席全國台企聯五屆二次會員代表大會時指出,台商應抓住大陸推動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機遇,謀求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台商的最大機遇在哪裡?本刊特約撰稿作者丁鯤華博士指出,海南自貿港方案中,台商最應關注的是其中「對於原產於海南或含進口料件加工增值超過30%的貨物進入內地免征關稅」。無論是電子資訊、電子材料、應用半導體或平面顯示器等產品,30%在海南製造或組裝增值,門檻不高,容易落實。這一條款不但可為台商節省關稅,解除台灣可能被取消商品最惠待遇以致產品銷售大陸受阻的憂慮,台商在東南亞或臺灣生產的產品也可利用海南作為加工、中轉基地,取得時間和成本的雙重優勢。

分階段、分步驟進行的海南自貿港建設,初步建成以貿易自由便利和投資自由便利為重點的自由貿易港政策制度體系,時間節點指向2025年。這與「中國製造2025」剛好形成了一個黃金交叉,必當產生放大共振的協同效應。

由此可見,「南下」還是「西進」,答案不言自明。

猜你喜欢
貿易投資台灣
去年賭業外來投資430億
近10年中美贸易额变化
「一帶一路」系列報導「一帶一路」國家進口增速首超出口
「一帶一路」系列報導「一帶一路」國家進口增速首超出口
贸易战重压市场 等待企稳再低吸
「九合一選舉」催生的台灣最大黨
從盧麗安到王炳忠
「台灣競爭力論壇」談台灣競爭力
2017年4月投资人质押式回购结算面额统计
2017年3月投资人质押式回购结算面额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