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炉香?第一炉钢?

2020-10-09 11:17荣智慧
南风窗 2020年20期
关键词:倾城之恋张爱玲

荣智慧

前几天,许鞍华执导、改编自张爱玲同名小说的电影《沉香屑·第一炉香》,入围了第1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同时发布了预告片。和刚刚公布选角时一样,针对预告片的铺天盖地的“吐槽”,还是讽刺饰演葛薇龙的马思纯和饰演乔琪乔的彭于晏“气质不对”。

“气质”是个很微妙的东西。在小说《第一炉香》里,背景是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读中学的葛薇龙从上海往香港避难,遇见了纨绔子弟乔琪乔,二人几番试探,最终完成了以婚姻之名的利益交换。

无论男女,多情而不猥琐,很难。

从电影的预告片里看,彭于晏的乔琪乔不太像面如冠玉的“小开”,倒很像蓝翔毕业的性感叉车工;马思纯的葛薇龙也透着一股正义凛然,仿佛身负艰巨任务的地下党前往香港“公干”,因此,《第一炉香》被网友戏称作“第一炉钢”,演绎的是“钢铁是怎样煉成的”这样的光辉故事。

虽然种种的评价都很尖刻,但传递出了一个文学史上的判断:张爱玲的小说,与现在的人们理解中的当时的时代和政治主流格格不入—因此把《第一炉香》的角色,配上左翼文学里常见的形象,是很“别扭”的。而且,张本人作为“沦陷区作家”,直到美国学者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中高度的评价在90年代“回流”,才在内地有了“更高”的“文学地位”。

张爱玲笔下的男女,气质多多少少都有“精明”的底子。有的是在“精明”之外添了些“哀怨”,有的是在“精明”之外多了点“玩世不恭”。无论世界如何变幻,时代如何倾覆,这些人未必大富大贵,但最后都能妥妥当当地为自己留有一方小天地。这份“精明”大概也有张本人的一些处世哲学在里面:身为张佩纶和李鸿章后裔的“没落贵族”,面对中国的遍地战火,“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显然更加实际。

《第一炉香》和《倾城之恋》,也只有发生在香港,才能凸显出这样复杂的感情。

如果再把这种“精明”放在香港的背景里,就更值得玩味了。《第一炉香》和《倾城之恋》有相近之处,二者写的都是生活在相对传统的环境中的上海女子,来到相对繁华的香港,从某个风月老手身上讨取婚姻和爱情的故事。他们并非众里寻他千百度的灵魂“真爱”,也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习俗压力,只有“头上是紫幽幽的蓝天,天尽头是紫幽幽的冬天的海—无边的荒凉,无边的恐怖”里的精打细算、辗转腾挪。

张爱玲所描摹的正是这样一种充满矛盾的“传奇”:为了摆脱战争(日军攻占上海)却陷入下一场战争(香港沦陷);在以战争为两端的近现代中国,努力经营安稳的日常生活;以一个半传统半现代的中国人的目光,在香港这个“异域”遭遇左冲右突的“现代”的来临。因此,在“无边的荒凉”之中的相遇,摩登世界里浮华的朴素,虚伪之下的真诚,构成了张爱玲小说里最惊心动魄的市井“奇情”。

而香港这个“异域”,一方面以“紫幽幽的天”和“紫幽幽的海”构建出了中西夹缝中文明的荒漠,一方面又以非中非西、废墟式的空无,成就了主人公命运的转折和独善其身的“传奇”。换句话说,《第一炉香》和《倾城之恋》,也只有发生在香港,才能凸显出这样复杂的感情。

许鞍华的电影,一直渴望严肃讨论香港的命运。她在1984年曾拍过《倾城之恋》,不过,周润发饰演的范柳原,和缪骞人饰演的白流苏,也被观众说“没有抓住人物的魂”。

猜你喜欢
倾城之恋张爱玲
九月雨
霞之恋
倾城
菊花之恋(外五首)
梦里梦外——评张爱玲《天才梦》
张爱玲在路上
微微一笑很倾城
不如不遇倾城色
不如不遇倾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