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语用学——认知科学的构建》述评

2020-10-09 11:05陈慧云苏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1期
关键词:实证研究

陈慧云 苏娟

摘要:作为涉及语言学、哲学、心理学及认知科学等学科的新兴跨学科研究领域,实验语用学是语用学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该术语最早出现在1999年的Cognition杂志上。实验语用学将传统语用学和心理语言学有机结合起来,用实验的方法去检验语用学理论或假设,从而使语用学研究得以深化。《实验语用学——认知科学的构建》(2018)是认知心理学家 Ira Noveck 继2004年和关联理论的创始人之一Dan Sperber合作主编实验语用学开篇之作《实验语用学》以来又一部关于实验语用学的力作。本书以格莱斯理论为主线,根据客观实验数据,探讨如何实现语用充实,同时考察基于后格莱斯理论实现语用充实的认知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实验语用学借助实验数据的客观性,有效弥补了传统语用学理论对语用现象解释力的不足,为语用现象的解释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实验语用学;话语理解;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1内容简介

全书除前言外共分为三个部分。前言简述了全书各章节的内容安排,基本遵循从理论基础到相关实证研究再到由此引发的语用学思考这一论述模式。

第一部分由前四章组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首先,通过实例说明,说话者所表达的话语(所言)和其实际意图(所含)并非完全对等,或者说,总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由此会引发不同的语用现象。然后介绍了经典格莱斯理论针对所言和所含不对等的语用现象所提出的见解及其在学界引发的不同回响。接着,通过实验设计指出传统语用学理论存在的不足,即依赖直觉和内省法所带来的不可靠性,以此说明以实验数据为支撑的实验语用学的客观性及其发展的必然性。最后,介绍了关于实验语用学领域常用的心理学实验手段和神经科学研究方法。以上方面为后面各章奠定了理论背景基础和实验技术支撑。

第二部分由第五到第九章构成,主要回顾实验语用学所研究的部分热点话题。第五章总体介绍了实验语用学的中心理论支撑——格莱斯理论对早期实验语用学的影响。一方面,格莱斯理论完整地解释了推理实验研究中难以解释的语用现象。另一方面,实验结果表明,由格莱斯理论推断出的标准语用模型(Standard Pragmatic Model)缺乏普适性,進而有相关学者对该理论提出质疑,但原则上,这不足以否认格莱斯理论的价值。当前,实验语用学以逻辑语词在语境中的释义为研究重点,因此作者在第六、七两章回顾了量级含意即(作为一种逻辑语词的)量级词实现语用充实的过程。实验数据表明,阶段性语用效应(Developmental Pragmatic Effect)的存在可推断儿童有语用推理能力,而成人的语用推理能力存在个体差异,这进一步证实话语的理解不仅依赖字面意义,还需考虑语境、说话人意图等因素的影响。接着,作者回顾了语义因素在话语意义解读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句法环境和嵌套结构两种路径,并凭借客观实验数据说明语法特征在量级词意义的充实中仍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第八、九章中,作者主要回顾了和量级含意有关的条件句和指称两个语用现象。首先是关于条件句的语用充实过程,条件句的研究虽然与量级词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如涉及阶段性研究、解读时间以及个体差异等方面),但通过使用与量级含意相似或相同的研究手段以及不同的范式进行的实验表明,条件句和量级含意在语用充实方面有三点不同:第一,对于条件句的解读,阶段性语用效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第二,成人在对条件句进行语用推理时,无须额外的认知努力。第三,成人在量级含意和条件句的语用充实过程中均呈现出个体差异,但前者主要体现在意图识别(Mind-reading)方面,而后者体现在记忆能力或智力高低方面。第九章中主要谈及另一种语用充实的体现,即指称消解。和量级词自身可以进行语用充实不完全等同,指称消解需要依赖共有知识和语境等其他因素。另外,作为实现指称消解的一种手段,婴儿借助“指”实现自己的意图。同时,婴儿能够通过成人所“指”识别其意图,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婴儿具备先天推断能力。

第三部分由第十到第十四章组成。本部分主要基于后格莱斯理论的研究,集中讨论了字面意义和说话者意图在隐喻和反讽等修辞格语用充实中的作用。作者首先在第十和十一章呈现了两种意义获取路径,第一种路径包括两种不同观点:直接提取观(Direct Access view)和分级突显性假说(Graded Salience hypothesis)。前者认为隐喻义和反讽义可像字面意义一样直接获得;后者则认为字面意义是获得隐喻义和反讽义的必要因素。另一种路径以关联理论学者的主张为主,主要强调说话者意图在意义获取中的突出作用。因此,两种路径的分歧也引发了更多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实验数据进一步证实:在隐喻义的理解方面,字面意义的作用不容小觑。同时,反讽义的获得与说话者态度密不可分。其次,有学者认为修辞格的理解失败与交际困难紧密相关,这在自闭症患者的交流表现中尤为明显。作者接着在第十二章指出,传统观点认为自闭症患者的语用理解障碍主要归因于意图识别能力缺失,但现代新的实验结果表明,自闭症患者存在意图识别的能力,而其他诸如社会动机缺失或认知转换困难等因素也可能造成语用理解障碍。除了对修辞格的研究,在第十三章中,作者还简述了实验语用学关注的其他语用现象,主要包括逻辑转喻、转喻、否定、预设、韵律等。在第十四章作者通过区分两种不同的语用推理,即自发式语用推理(voluntary narrowing)和引导式语用推理(imposed narrowing),更好地说明了对同一语用现象存在不同解释的情况。最后,作者通过类比考古学上开挖遗址的方法,表明语用现象的研究需要考虑人的因素,从而不断挖掘更多语用现象的本质,同时也对实验语用学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2简评

本书是关于实验语用学研究的又一重要学术著作,综观其内容,全书有以下特点:

首先,从内容安排看,一方面,本书结构清晰,章节相扣,重点突出,主题明确。开篇以真实案例引出对实验语用学的定性分析,进而指出全书的主要研究对象。然后,将贯穿全书的相关语用学理论、实验方法逐一展开,再在相关部分作进一步阐释。关于目前该领域研究最为深入的量级含意,作者更是用了两章篇幅加以说明其研究进展,接下来又用两章篇幅说明和其密切相关的条件句和指称等语用现象。此外,作者也重点阐述了正在蓬勃发展的隐喻、反讽等修辞格在实验语用学领域的发展,同时还涉及到自闭症患者的语用障碍研究,充分体现了实验语用学的跨学科性质和应用潜力。另一方面,本书促进了对话语交际的进一步理解和认识,以格莱斯理论为主的观点强调说话者意图的识别对话语理解的突出作用,由此引发一系列新的探讨:第一,作者在肯定逻辑语义对话语理解的积极贡献的同时,更强调成功识别说话者意图的关键作用,那么字面意义和语用意义在促进交际顺利实施的作用方面是否有大小之分?第二,虽然大部分实验表明,话语的语用充实相比字面意义的获取所需时间和认知努力更多,但也有实验数据呈现出相反的结论,那么语用充实在话语理解过程中是否更加费力?第三,传统理论认为自闭症患者交流障碍的产生是出于意图识别能力的缺失,那自闭症患者是否真的缺乏該能力?等等。这些探讨表明传统语用学理论需要进一步经受实验的检验,以增强其说服力和包容度。

其次,从语用学学科视角看,本书为语用学转向实验语用学搭建桥梁。传统语用学理论的构建主要凭借直觉和内省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常语用现象的特征,主观性较强。本书通过对相关实验设计的回顾,依据客观实验数据,一方面证实了依据直觉和内省方式来解释语用现象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另一方面说明了实证方法不仅可以用来检验传统理论,还可以为其中难以佐证的矛盾现象提供更为客观的解释。例如在评判字面意义在隐喻义理解过程中的作用时,直接提取观(Direct Access view)认为隐喻义的理解可跳过字面意义的刺激直接获取隐喻义;而分级突显性假说(Graded Salient hypothesis)则认为获取隐喻义之前需要字面意义的帮助。本书通过实验为两者的分歧给出了客观的定论,即字面意义的确对说话者意图的识别有着不可忽视的奠基作用。

最后,从文献价值和指导意义角度看,实验语用学相比于其他语用学领域而言,在方法论上实现了创新。通过介入实验,不仅可以对基于直觉和内省得出的语用学假说进行检验,也用数据使实验理论更为精准。再者,实验语用学是在哲学、心理学、神经科学以及人类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语用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同时,实验语用学所做的大量研究也促进了其他学科如心理学的发展。其次,和2004年的《实验语用学》相比,本书一方面呈现了新兴数据收集方式如大众数据收集(Crowdsourcing)等指导下的相关实验,展示了实验语用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该领域构建了更为清晰的轮廓。另一方面围绕如何进行语用充实,用不同的章节对时下热门话题(如量级含意、条件句、修辞格等)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讨论,强调语用因素在话语理解中的关键作用。同时,实验数据表明,语法特征对话语理解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此外,虽然关于同一语用现象的实验结论会有出入,但作者仍然会据此给出自己的看法以及不同实验结论的可行性。本书无疑为实验语用学的发展填补了一定的空白,因而具有学科研究的文献价值。另外,书中实验以客观直白的方式呈现,对实验语用学入门学者大有裨益。同时,本书还涉及了大量心理学、神经语言学和认知科学等跨学科知识,对相关学者来说也有不小的参考价值,更有利于进一步促进语用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及发展。

当然,本书也难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从内容看,本书主要围绕字面意义和非字面意义对话语理解的作用以及两者在理解过程付出的时间和认知努力两方面进行讨论。因此,探讨面相对较窄,没有构建更加系统全面的框架。另外,本书虽然丰富了实验语用学的学科价值,重视意图识别在话语理解方面至关重要的作用,使语用学理论逐步减少其在心理学上的模糊性,为语用学理论论证提供了新的视角,但仍未能对语用推理做出更为明晰精准的解释。

正如作者所言,本书的深远意义在于揭示实验语用学通过实验的方法去检验语用学理论,增强话语理解的客观性与科学性。而话语理解则是奥斯汀(John Austin)在认知革命开端之际所强调的研究中心,即期望通过各学科间的相互合作,促进日常语言的研究成为一门真正且全面的语言科学(a true and comprehensive science of language),使其更有包容性。因此,作为实验语用学的前沿著作,该书值得推荐给致力于语用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认知科学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去细细研读。

参考文献

[1]Nicolle,S.&B.Clark.Experimental pragmatics and what is said: A response to Gibbs and Moise [J].Cognition,1999(78):165-188.

[2]Noveck,I.A.&D.Sperber.Experimental Pragmatics[M]. Basingstoke: Palgrave,2004.

[3]方传余.《实验语用学》述评[J].当代语言学,2006(04):366-371.

猜你喜欢
实证研究
旅游景区营销管理一般模式及实证研究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实证研究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