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家访工作中心理帮扶路径探析

2020-10-09 10:52信睿陶新荣汪欢
青年时代 2020年20期
关键词:家访高校

信睿 陶新荣 汪欢

摘 要:高校辅导员家访是育人工作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有效联结学校与家庭,形成家校合力。当下,我国高校的家访工作仍存在忽视心理帮扶、工作流于形式、教师缺乏积极性等问题。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家访心理帮扶工作应趁势而为,利用互联网建设高校家访心理帮扶专业队伍,建立健全高校家访心理帮扶工作机制,开展高校家访心理帮扶的科学研究,探索家访心理帮扶的“互联网+”新模式,以期形成家校合力,助力學生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高校;家访;心理帮扶

一、高校开展家访工作的必要性

家访,即家庭访问,主要解决儿童、青少年个别家庭教育问题,一般以学校教师走访学生家庭的形式开展。在访问中,教师可以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商讨家校共育的新方法。家访是根据生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和特点开展的家庭教育指导,有利于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高校生源分散各地,中小学生源在本地,相比高校生,中小学生的家访工作更易进行。因此,高校家访工作就需形式多样。目前,高校家访主要以面访、信访、网访、集体访、顺访和网络家长会等形式开展[3]。

随着全球化发展,新思想、新价值观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极大改变了家庭教养模式。当下,家庭教养方式已由传统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转变为权威型、放任型教养方式。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一味地要求孩子顺从。权威型、放任型家庭教养方式更尊重孩子个人的想法,对孩子的监控较少。因此,新一代大学生在家庭中被尊重、受到更多关爱的同时,溺爱、坚韧性差等人格特质比较明显,导致当代大学生群体责任意识缺乏、积极价值观和人生观缺失,心理素质较差、抗挫能力和自律性较差[1]。

可见,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巨大[2]。目前,高校学生许多行为问题、心理问题等都与原生家庭息息相关。而了解学生原生家庭情况的最好方式就是家访。做好高校家访工作,让教师清楚了解学生原生家庭,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教育、培养、关心、关爱工作。

高校对学生开展思政工作也要更了解学生人格特质背后的原生家庭模式,从每一个学生的原生家庭入手寻找学生教育的突破口,形成家校合力新格局,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以形成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高校开展家访工作的意义

陶西平先生曾说过:“学校教育如果不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就显得苍白无力。”[3]可见,高校开展家访工作意义重大。

首先,家访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抓手[3]。教师只有走近学生,才能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只有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才能针对性地、有效地开展学生的教育工作[3]。家访为学校和家庭搭建了更加平等、通畅的沟通渠道,为学生搭建了健康成长的阶梯,同时使教育工作更具情感化、人性化,更能够理解学生的心灵世界,真正让教育以情动人、以理服人[4]。

其次,家访是高校加强家校沟通联络的重要形式[3]。家庭是对每个学生的心理、行为等都产生重大影响的场所,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家庭,才能全面了解学生。通过家访,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同时可以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有助于形成家校的教育合力[5]。

再次,家访是高校教师精准育人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了解学生行为表现背后的家庭教育原因,尤其是问题的背后成因,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内心世界产生同理心。这样,教师就可以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准帮扶学生,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症结,改变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5]。

三、以往高校家访工作存在的困境和问题

(一)多学业帮扶和经济帮扶,少心理帮扶

受社会环境影响,高中生大多对大学存在错误认知。一旦进入大学生活、脱离父母监管,自主权增多,自律性较差的学生就容易玩物丧志、疏忽课业。因此,以往高校家访的主要对象是学困生,目的是通过家访引起家长对学生学业问题的重视,加强家长对学生的管理;引起学生的重视,真正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

为保证资助工作的真实性,真正解决贫困生的学习问题,也为了社会的安全稳定,国家和高校对贫困生都有很完善的经济资助、救助体系,高校家访也多注重经济帮扶。但高校家访对学业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关注不够,这导致家访工作成效不显著。

(二)生源分布不均,高校家访未能全面覆盖

高校生源来自全国各地,受地域和时间等因素影响,也为了工作便利,高校往往会选择与高校所在地较近的学生家庭进行实地家访,而这对实现家访工作的价值意义不大。

(三)高校家访工作流于形式

承担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是高校辅导员,但在现行高校工作模式下,特别是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较为繁重,并没有时间、精力承担额外的工作内容,导致很多高校的家访工作流于形式,并未真正深入落实。

(四)高校家访教师培训不够,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由于高校家访培训力度不够,很多教师缺乏家访工作技巧,导致家访工作效果不佳。与此同时,高校没有形成教师家访工作的监督反馈、奖励等机制,因而很多教师家访工作的积极性并不高。

(五)高校家访工作创新不够、时代性不强

高校家访不仅可通过实地探访模式开展,而且可以加入很多时代元素。以往的高校家访工作,仅是面对面拜访的形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校家访工作的模式并没有与时俱进,缺乏创新、形式单一,时代性不强。

四、高校家访融入心理帮扶的路径

(一)建设家访心理帮扶专业队伍

第一,工作小组需设立组长和组员,并明确职责分工和要求。队伍需招纳有心理学教育背景的教师,也需了解教师对心理帮扶工作的兴趣,要坚持自愿原则建队,以使团队整体工作能力、活力更强。第二,工作小组应制订年度、季度、月度家访心理帮扶工作计划,并按照计划落实家访心理帮扶工作。

(二)建立健全家访心理帮扶工作机制

首先,建立培训机制,定期加强对教师心理帮扶工作的指导、培训,及时化解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以使教师的心理帮扶工作更专业、更实效。其次,建立奖惩机制,以更好地激励专业队伍开展相关工作。再次,建立经费报销和使用机制,只有解决了这一问题,才能保证大多数教师开展工作时无后顾之忧。

(三)开展家访心理帮扶的科学研究

教师工作坊是现行高校推行教育研究的一种新模式。在家访工作中,高校也应运用好这种新模式,建立高校家访心理帮扶教师工作坊,开展相关探讨和研究,包括家访心理帮扶理论研究和家访心理帮扶措施研究。理论与方法结合,才能更好地指导高校开展家访心理帮扶工作。

(四)探索家访心理帮扶的“互联网+”新模式

首先,开设家长心理网校。定期对家长开设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小讲堂,做好心理普及工作,提升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其次,开通家长网络心理咨询室。学校可以通过腾讯会议等常用的互联网APP,开通网络心理咨询室,而家长可根据咨询预约制度预约咨询,寻求帮扶。再次,开展网络咨询。一是帮助家長及时了解当前学生普遍心理状况,二是帮助家长通过网络心理咨询化解自身教育孩子的心理困惑。

五、结语

高校家访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更好的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是实现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主要渠道。而心理帮扶工作,是高校家访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高校要从建立专业队伍、健全制度模式、开展科学研究、探索网络工作新模式等方面改进,做好家访心理帮扶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形成家校教育合力,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高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鑫华.关于高校辅导员家访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28):184-186.

[2]田庆军,姜丹.“以学生为本”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的实践模式探索——以沈阳工业大学“千名辅导员万家行”十年家访活动为例[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280-284.

[3]贾海宁,屈昌雷,刘芝,等.高校辅导员家访的意义、理论基础及有效模式探究[J].山东高等教育,2016(6):40-45.

[4]张硕秋.大众化高等教育环境下育人职能分担的探索与思考[D].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8-22,91-92.

[5]王春艳,郝胜涛.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家访工作[J].成功(教育),2013(4):5-6.

猜你喜欢
家访高校
关于高校辅导员家访的思考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以家访提升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