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央行数字货币:它将如何改变未来生活

2020-10-09 11:08薛山
电脑报 2020年36期
关键词:离线比特支付宝

薛山

央行数字货币最大的基础就是国家主权背书,其本质与人民币现金纸币无异

8月12日,商务部发布了《关于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公布了由人民银行制定政策保障措施,先从深圳、成都、苏州、雄安新区等地及未来冬奥场景相关部门协助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计划,后续将视情况扩大到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地区。在移动支付早已深度融入日常生活的今天,大家可能会对数字货币产生不少的困惑,比如数字人民币到底是什么?与比特币有何区别?跟我们熟悉的支付宝微信又有什么区别?它会取代纸币吗?面对这些问题,有必要做一次全面深入的解析。

基本性质:数字货币≠区块链

聊数字货币就避不开区块链,数字货币的英文全称是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简称DCEP,即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而事实上数字现金的概念很多年前就已经提出,比区块链还要早很久,而直到比特币横空出世,以“去中心化数字货币”自居,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区块链=比特币=数字货币”的大众误区。但事实上,数字货币无论概念和实现方式都不存在也不需要与区块链绑定,区块链只是去中心化数字货币的一种实现手段,而比特币是这类数字资产的代表作。

区块链的主要作用是储存信息,任何需要保存的信息都可以写入区块链,也可以从里面读取,所以它是数据库,而任何人都可以架设服务器加入区块链网络,因此它又是没有中心节点的分布式数据库。因为每个区块都使用区块头计算哈希,而每个区块头都包含上一区块数据,所以哈希的修改是“牵一发动全身”,除非掌握了全网51%以上的算力才有可能进行短时间同时修改,所以区块链具备去中心、交易公开、可追溯、不可篡改等特性,用户无需借助特定第三方就可以来证明交易事务数据的真实有效,因为我们可以通过预先公开的公钥来证明数据记录的唯一性,所以除了资产交易之外,生活中也存在各種各样可以使用区块链技术的证明,比如研究所的实验数据、交易所的交易记录、福利彩票的开奖结果等等,都可以使用区块链技术让记录员自证清白。

可以看到区块链作为数字货币的一种实现手段有相当多的优点,而且利用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资产交易,比如比特币的数字钱包都是“可追溯”的,每一笔交易都会产生永久的关联记录,通过对区块链上交易事务的监控就能让洗钱等经济犯罪活动无所遁形。但数字钱包本身只是一串160位的十六进制地址,无法做到真正实名追踪,这显然与国家发行管控的货币有着鲜明的区别,而且区块链的数据不可窜改并不意味着错误无法更正,只是区块链数据的修改一定会留下痕迹。许多商业机构提出的联盟区块链并不具备不可窜改的特性,仅在联盟成员互相之间进行审查,如果涉及到利益冲突,则会存在一些暗箱操作或者是胁迫的可能性。所以需要在强力机构支持下的公有链,以便随时接受全社会和全体参与者的共同监督。

去中心化分布式数据库是区块链的最大特质,其部分属性将会利用到央行数字货币当中

所以,央行数字货币很难完全采用区块链技术,因为现有区块链技术的写入局限性无法满足高并发的需求,从目前的情况看,央行数字货币更多的是在顶层借鉴了区块链技术中的一些技术理念,如参考了区块链的非对称加密、UTXO模式和智能合约等技术,但公有链中最为核心的共识机制不可能用到。

离线支付和匿名性是最大挑战

央行数字货币是货币,比特币是资产,这就是两者的根本区别,央行数字货币是由央行信用背书及发行,与现金同为最高的M0,其信用主体为央行。存在银行活期账户里的货币,信用主体就变成了银行,信用等级降低为M1;而如果再绑定到微信支付宝,就形成了与微信支付宝的借贷关系,信用等级就再进一步降低到M2。可以看到,央行数字货币具备最高的信用等级,意味着在法律上,交易时机构或个人有权拒绝微信支付宝支付,但不能拒绝央行数字货币支付,因为央行数字货币与现金一样具备无限法偿性,是标准的国家主权货币。

而比特币准确来说是计算哈希(挖矿)产生的一种资产,没有任何国家央行或商业银行信用背书,这也是其价格波动较大的根本原因。

央行数字货币与现金为平级关系,这意味着它在具备自身优势的同时还不能丢弃现金已有的特点,也即离线支付和端对端匿名性,这一点是微信支付宝等电子支付手段也无法达到的,它们都需要联网,支付账单也会保留在腾讯、阿里巴巴服务器上。而现金支付自然不需要联网,交易双方也互不认识,同时银行也不知道这笔钱是从哪到哪,具备最基本的端对端匿名性,所以用户对央行数字货币自然也会提出类似的要求。

第三方支付的信用等级相对较低,但胜在体验出色且普及率高

技术层面来说,央行数字货币的匿名化采用“盲签名”技术就能实现,比如我想消费200元,首先在手机端生成一个数字信封,将钱封装到数字信封中,再通过数字银行签名,从账上扣除200元,也就是银行认可了这笔数字货币的真实性。我们再在手机端将数字信封脱壳,拿到经过认证的200元数字货币并进行消费。因为数字信封的加壳脱壳都是在手机本地端进行,所以银行只知道我们账户上少了200元,某个商户多了200元,中间不会存在记录,银行无法将其联系到一起,从而实现匿名性。

央行数字货币的离线支付现实需求并不高,毕竟都是通过手机端进行操作,而在当前的移动通信基建前提下几乎不存在离线的可能,但对标纸币的诉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也有攻克的必要。现金纸币因为本身是有防伪技术的物理实体,离线支付的安全性很高,而央行数字货币说到底只是一个数字文件,有被复制的可能,也就有可能会出现“双花问题”。目前来看央行数字货币已经可以实现单离线支付,双离线预计还需要硬件方式来解决,而且央行目前的规定是央行数字货币只面向小额零售场景,将可能存在的损失降低到一定水平线以内。

编辑观点

那么,央行数字货币会影响到现有的电子支付手段吗?其实不一定,第三方支付属于锦上添花的体验提升,其核心价值就是方便。站在用户角度,央行数字货币与现金、银行卡余额、微信、支付宝等并无本质区别,其尝鲜属性能吸引少数追求变化的年轻群体,但要完全普及仍需要一定的时间,考虑到各大银行APP的操作体验总体远不及第三方,所以央行数字货币取代第三方支付并不太现实,更大概率还是共存。而且第三方支付的崛起并非监管机构有意推动或金融体系孕育的产物,而是由用户需求催生而来,所以用户习惯就是第三方支付最大的防护堤,只要用户体验不滑坡,第三方支付就有存在的价值,并不会因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而转移。

猜你喜欢
离线比特支付宝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离线笔迹鉴别系统
新版Windows 10补丁离线安装更简单
零花钱
《彭博》比特币有多贵?
比特币分裂
比特币一年涨135%重回5530元
有诚意的话
好进难出 应对迅雷“口袋战”
神秘的比特币
支付宝用户数达到两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