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思 善教 善学

2020-10-09 11:36葛惠珍
教育界·中旬 2020年9期
关键词:善思善学

葛惠珍

【摘要】数学能力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学生只有深度学习才能提升数学能力。教师的正确引导对学生的深度学习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勺水。因此教师要努力提升自己,走进教材,走进学生,采取正确的引导方式,促进学生学习。

【关键词】善思;善教;善学

我们教师怎样做才能使学生达到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指的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学习,而是学生融入自己的思考力的学习。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通过学习能对数学有十分深刻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发现数学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提升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所以教師的课堂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思考力,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在我们的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有深度的学习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课前精心准备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只有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打好每堂课的“仗”。所以课前我们教师要精心准备,去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前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全部内容并确认教材的知识点;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起点,正确处理教材,把教材内容处理成符合学生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有利于学生深度学习的形式。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才会提高,学习潜能也得到挖掘。

如六上“圆的认识”这节课,学生已经粗略地认识圆,并会画不怎么规范的圆,并初步知道圆规是画圆的工具。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和教材的要求,课前我布置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工具画几个圆,也可以选择多种工具画。要求:①用视频录下自己画圆的过程;②想一想,在画圆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这样学生的目标明确:要求画圆,画圆工具自己找,也可以用多种工具画,并用视频录下来。课前任务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学生的兴趣浓厚,进而寻找画圆的工具。结果发现,只要物品的表面是圆形的都可以用来画圆,还可以用圆规画。学生中有的用硬币画圆,有的利用圆形茶杯口画圆,有的用透明胶布画圆。在画的过程中学生们发现圆规画圆不同于其他物品画圆,比较方便,可以画大一些,也可以画小一些。此时,教师可以引出学习用圆规画圆的必要性。

二、课中精心设计

课堂是学生学习最主要的阵地,是提升学生深度学习的地方。如何让学生有深度的去思考呢?我们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

1.提供思考的空间使深度思考发生

如“圆的认识”这节课,由于课前教师已经布置学生用不同的工具画圆,课中让学生用圆规试着画几个圆,学生在画圆的过程中,发现用圆规画圆有点困难,有的画不成圆,有的圆规总是固定不下来……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可能画圆时拿圆规的方法不对,有可能是地画的过程中姿势不对。这些问题我们怎样解决呢?这时学生就会寻求正确的画法,以及在画圆时应注意什么。学生自己思考的问题自己寻求解决的办法。

在研究圆的特征这一环节时教师为学生提供圆片并提出操作要求:第一,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第二,通过操作你有什么发现;第三,组内交流。这样学生知道该怎么操作,并通过自己的操作以及组员的交流得出:通过折一折可以找到圆心,发现了圆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无数条;通过画一画发现,同一个圆有无数条半径和无数条直径;量一量又发现同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这些知识都是在给足学生思考空间的前提下,学生思考并发现的。

2.提供趣味性的问题促使深度思考发生

激发儿童学习兴趣是教育的前提,所以我们要为他们提供有趣的思考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因此体会到思考获得成功的快乐与满足。

例如“圆的认识”这一课,当学习了圆的特征后,我这样设计:在一场赛车比赛中,第一辆车的轮胎是正方形的,第二辆车的轮胎是三角形的,第三辆车的轮胎是圆形的,第四辆车的轮胎是五边形的,他们同时从同一出发点出发,谁先到达终点呢?问题一出来学生兴趣很高,有的说同时到达,有的说长方形的先到达……我接着问,那我们生活当中的车轮为什么都是圆形的,而不是其他形状的呢?学生一下子安静了,对呀,为什么不是其他形状的?这样引起了学生的思考,从而解决了问题,落实了学到的新知。

3.有启发性的问题促使深度思考发生

有启发性的问题才能带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才会引向思考的方向,才是有效的课堂,才能促使学生有深度的学习。

如算一算大正方形面积是小正方形面积的多少倍?当出示题目后,有一部分孩子就嚷起来:“什么数据都没有怎么算呀!”“对呀,什么数据都没有叫我们怎么算呀,可是题目就要求我们算,那该怎么办呢?”我引导孩子看看这两个正方形都跟谁有关系。学生知道了,都与圆有关系。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圆联系这两个正方形呢?这样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轻松地解决了这道题,也学会了知识之间联系解决的方法。

三、课后教会学生反思

自我反思是数学学习的一种良好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提升数学学习能力,提高数学解题的效率。“吾日三省吾身”,说明反思能判断对错,改正错误,提升自我,促进成长和进步。在数学学习中,如果学生会反思自己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会改变不好的习惯,提高自身的学习的兴趣,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反思知识内容,就会落实知识点,促进思考,提升思考力。所以课后反思是不可缺少的,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会反思。

1.每节课对学习知识的反思

每节课结束时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小结,这样不仅能落实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也能促进学生思考力的提升,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深度学习发生。我在教学“圆的认识”这节课结束时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圆的哪些知识?这些知识是通过什么方法获得的?如果每节课我们都这样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总结自己一堂课的学习收获,学生就会慢慢地学会反思,并会自我提问: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这节课我哪些知识点学得比较好?哪些知识点还掌握得不够好?还有什么疑问等。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反思中提出的问题。

2.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反思

如果每节课都引导学生这样进行自我评价反思:①这节课我学到了哪些知识?我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②还有哪些知识我不怎么理解? ③这节课我的表现怎么样?同学和老师对我有什么评价?这节课哪些地方我特别棒(或需要改进)。

通过这一系列的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力、学习能力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深度学习。

总之,我们教师要做到课前精心准备,充分了解学生,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中的问题,安排符合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活动;课后教会学生反思,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缪建平. 读学玩学探学写学——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实践探索[J]. 小学教学研究,2016(2):42-46.

[2]金永梅. 活动的深度决定学习的深度——对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几点认识[J]. 数学教学通讯,2019(22).

[3]苏翠琼,江永平,杨卫连,谭伟群.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问题教学”之问题的驱动性[C].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五卷),2018.

[4]汤雪峰. 概念沟通: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重要内容[J]. 小学数学教师,2018(5).

猜你喜欢
善思善学
乐学善思 独行如众——写在《翟咏文存》出版之际
党员干部要养成勤学善思的好习惯
善思篇之瓷艺·琉璃彩作品
闫春平:在信息技术课中践行教学生“乐学善学”
博学善思 厚德自强
善思,学习进步的秘籍
太极拳之“善学”
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