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思路下的“十四五”规划

2020-10-09 11:30孟秋
中国对外贸易 2020年9期
关键词:双循环格局供给

孟秋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从去年开始,中央开始对“十四五”规划进行调研和编制。随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暴发以及中美关系持续紧张,我国在地缘政治环境和投资贸易格局上都面临较大挑战。这些变化的深层原因是国际各方的力量此消彼长引发的关系调整,我国对此的阐释方式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编订“十四五”规划必然要将这些外部因素考虑其中。由于未来全球格局的变化与动荡在短期内无法做到尘埃落定,中央在最近几个月密集出台的新政策以及展示的新思路,实际上已为“十四五”规划的内容指明了方向,也为未来5年指明了方向。

最重要的思路是提出“双循环”概念,即今年5月份党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提出的“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思路充分将国际格局变化的不确定性纳入考量,重点强调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此前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分别是投资、贸易和消费。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采用的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又应用了“投资拉动型”模式。“双循环”意味着未来经济发展正在向包括“消费驱动”在内三者兼具的平衡发展模式演进。

在“平衡发展”前提下,各种配套措施不断出台。以“新基建”为首的投资政策,致力于以政府投资拉动社会投资,推动包括5G在内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化转型,實现产业转型升级,以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制造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推动更多自贸协议的签署,推出海南自贸区等新型自贸区,开放金融、汽车和能源等领域,吸引外国投资;在8月份中央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党和国家领导人着重强调了“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与此前多次提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异曲同工,强调用改革的办法推进供给侧的要素改革,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生产与生活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对于“十四五”规划以及未来数年的经济政策,其核心的逻辑是“你变我变”。在现有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以稳健的内部调整来对冲外部变化传递的冲击。这种调整是治理能力、发展目标以及现实资源之间的综合平衡,以提升效率、增强经济健康运行为目的,而不仅着眼于增长,因此不可能出现剧烈的政策变动以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微调。要做到这一点,既需要战略定力,也需要知微见著的判断力,以及各方达成广泛的社会共识和卓越的执行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进行了多年,整个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换代也持续了较长的时间。它们仍将继续和深化,成为“变局”当中不变的长期策略。

猜你喜欢
双循环格局供给
“双循环”格局下物流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双循环需要怎样的科技创新生态?
格局与结局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以天地为格局
“供给侧”何以流行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五年制建筑装饰专业“双循环”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