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态环境视域下中小学生态道德教育路径思考

2020-10-09 10:36缴志蕊
新一代 2020年22期
关键词:中小学校

缴志蕊

摘 要:当前农村中小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环境因素的缺失,因此相关德育人员应当从加强环境道德教育触发,实现解决学生道德品质培养问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本文通过深入研究相关生态道德教育路径,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有效的经验参考,增强国家未来的生态道德人才培养效果。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中小学校;生态道德教育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要保证全社会生态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其中,青少年群体应该是生态道德教育的主体。其生态道德观和文明意识将影响思想道德水准,间接决定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建设生态文明的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共生。年轻人的生态和道德对于未来的建设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这项工程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农村中小学应该承担起对未来建设者进行环境伦理教育的责任,避免科学道德教育的局限。因此,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育中,提高环境道德教育的有效性是环境文明建设成功的重要因素,相关工作人员应当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效果,促进生态环境德育教学有效性提升。

一、巧妙利用课堂教学过程,渗透生态道德教育

课堂是农村中小学生获取科学知识、提高文化素养、进行环境和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生态道德教育也主要在课堂上进行。中小学应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生态道德教育课程,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进一步丰富教材內容和范围。结合中小学生的特点,丰富教学方法,拓展教育渠道,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例如,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让学生记住这些趣事,了解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做法是错误的[1]。在准备数学应用案例时,可以将一些节约环保的内容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量化不经济的生活习惯所造成的废水、电的数据表现,刺激学生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在授课过程中融入环境教育和道德教育,使学生理解环境形势的恶化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教师可以将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巧妙地运用开放性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认识某些环境问题的出现和发展,向他们灌输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负责,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创造节约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绿色生活。教师可以利用各学科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环境、生态等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生态道德教育价值观。同时,教师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课堂效果。避免渗透生态德育教学工作后导致课堂授课质量出现下降,进而影响学生的文化课学习。

二、注重发挥生态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

通常情况下,利用道德榜样教育能够有效渗透生态教学。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榜样,掌握正确的努力方向。因此,农村中小学在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时,需要注意在青少年中树立生态道德典型。教师通常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直接宣传国家或地方的环保领导,组织学生听取他们的案例报告并参与讨论,然后进行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2]。二是在学生之间选择环保小模范,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保护环境。前者是较为遥远的形象,后者是学生熟悉的形象。通过同时设置两个榜样,可以避免与榜样人物产生过近或过远的距离,让生态道德榜样更实际、更具体。同时,在进行生态道德榜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避免学生过度沉浸于榜样学习的过程中。在这种状态下,可能会干扰到学生本身的课堂学习效果,不仅没有提高生态道德基础素养,还会妨碍原有的文化课学习进度,得不偿失。因此教师需要着重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避免陷入不必要的学习过程。

三、注重生态文化建设,陶冶师生的精气神,培养生态价值观

绿色生态道德文化是一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校文化,其具有一定的自发展性以及原创性。绿色本身能够体现生机与活力,给学生带来生机勃勃、活力四射的感受,象征着大量的正面印象。由于生态本身是指生物体在特定自然环境中的生存和发展状态或生物体的生理特征和习性,因此生态道德教育应当坚持环境教育理念,接受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和核心,将环境意识和行动贯穿于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之中。不仅通过课堂、实践活动等显性课程让学生感受到价值,还可以利用建设校园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等隐性方式让学生体验和领悟。农村学校可以通过这些方式,建设先进的学校文化,强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设充满生机的校园环境。在教育生态理念的指导下,德育工作者应当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学生看作自然人和社会人,营造安全健康的文化氛围和充满绿色活力的美丽环境校园。通过建绿色生态文化和特色的生态花园和精神家园,增强学生的基础道德素养。学校可以在每层教学楼设置特色文化走廊,在其中普及传统德育和生态知识,还可以拓展课外知识,例如青花瓷、京剧院脸谱等。教师还可以组织环保活动,例如利用废弃物制作展品等,体现校园绿色环保文化。通过创建充满人文关怀的自然校园,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价值,领略和谐之美。

综上所述,在农村生态环境视域下,中小学校的生态道德教育应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受到的道德思想熏陶,提高环境共鸣氛围,提升整体道德素养。教师应当继续深入探究与生态道德教育相关的技巧,通过在课堂中渗透德育教学工作,激发学生本身的兴趣与主观积极性,达到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提升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佘锡茂.刍议农村生态环境视域下中小学生态道德教育的实现路径[J].中华少年,2018(6).

[2]孔德萍.生态文明视域下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思考[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

猜你喜欢
中小学校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浅谈新常态下中小学校内部控制审计
探讨中小学校虚拟演播室的改建
关于加强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思考
试论精细化管理在中小学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关于加强和完善中小学校食堂管理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