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服务与监察监督双轨制考核评价尝试

2020-10-09 11:15李双成
辽宁经济 2020年9期

李双成

〔内容提要〕 改革开放使国家逐步走向富强,重回世界大国行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卓有成效的成绩。与此同时,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一些地方将注意力过于集中在经济建设方面,在为民服务方面并未做到有效兼顾。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这一概念,并从上而下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新时代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第一中心,建立常态化服务制度,将经济建设融入民生发展之中。为了能使职能干部专注于监督,解决因监督过严而受制于民主集中的窘境,让监督能够发挥更大功效,让全面从严治党不打折扣、不被掣肘,本文提出应建立双轨评价机制,为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提供决策参考,为打造监督闭环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为民服务 常态化服务制度 双轨评价机制

一、确立以人民为第一中心的发展理念

(一)领导服务常态化

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主观能动服务性较差,多是闻风而动,主题流行时就迎合,过后又回归浑噩。在服务人民群众,事关党的宗旨执行方面,一定要形成长效机制,把其作为硬性指标,用以锻造共产党人的宗旨意识。随着改革开放的高速发展,部分地方领导干部的服务意识越来越淡薄,而政绩观念却是水涨船高,服务惯性缺失。这一现象在十八大之后逐渐有所改变,尤其是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后。新阶段,应把服务指标作为政绩考察的核心,经济建设与为民服务兼顾,形成常态。为民服务就是做有利于人民的事且立竿见影,不能概念偷换,把所谓未来发展规划,经济建设强归于服务,发展就是发展,虽然最终目的都是回归于民,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建设不能取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不要强加于民“为你好”的思想,好坏要听群众反映,群众喜闻乐见的事情才是我党现阶段真正应当关心的。习近平主席强调:“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因此,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弄清楚改革開放最主要的受益对象是谁,先富的经济中心离共同富裕还有多长的距离,以及五位一体有没有协调发展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为民谋益。

(二)常态化服务意义

在社会经济被资本意识形态侵蚀,权钱利益成为部分企业组织、党政领导首要考虑的今天,如何更好地驾驭资本,不让社会主义经济被资本阉割,成为新时代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治国在于治本,民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国之本。为平民百姓说话、为弱势群体优先思考,社会主义社会应有之义才是先富裕的少部分应有的正义之举,也是本次研究的核心。将中国共产党先进理论体系带入企事业单位,让新时代思想走进寻常百姓,让社会主义制度重新自信辉煌是笔者希愿。

二、建立相对独立的监督体制

(一)完善监督保护法

让监督发挥最大效果,要提供完备绿色环境。让监察放下其他担子,专心致志检查问题,独立监督评价职能,避免监督环节受外界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期以来,党内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不愿监督、不敢监督、抵制监督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监督下级怕丢‘选票,监督同级怕伤‘和气,监督上级怕穿‘小鞋。在不少地方和部门,党内监督被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成了一句口号。”一些宗旨意识较弱的组织,组织内人员之间的关系多有微妙,理论上的团结一致且做到大公无私在初级阶段中较为困难。有一些所谓的实现,也被扭曲,变成“互相捧”,所谓的批评也只是“做做样子”。另外,组织内成员觉悟素质高低不一,有些人只考虑自身利害以及在组织内的个人发展,认为这就是所谓的“大局”。这样的“团结”很容易蜕化成“结团”,虽然这样的“团结”对自他都有利,表面可以相安无事,太平过日,到点晋升,但是干事业,尤其是大事业,不是用“中庸哲学”就能够成功的。面对激烈的竞争,只有在正向积极的辩证驱动之下才会快速发展。生活中为人处事可以中庸,工作上干事创业绝不能保守。“百年未有大变局”预示着世界变化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在内外压力之下必须寻找一种更高效的发展模式。监察主“黑”,领导主“白”,想快速运转,就需要黑白共同驱动,白的负责统筹建设,黑的负责发掘暴漏,共同决策整合。如果白的分散动能与监察总体意见相左,或者这边在推那边却在拉,势必影响整体运转效率。“黑”被“白”的保守干预也是捆绑手脚,建议制定法规预防一系列对监督的不正当不合理干扰,监察总体应由更上一级负责。监察的作用就是要及时发现问题,且要提出高水准的问题。

(二)独立监督的意义

同级之间由于权力对等,一般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往往都是上下级之间的阶层矛盾,工作上体现在框架内的制度设计不先进、不科学、不完整。两者间又存在其必然的联系,内部矛盾是因为机制上自相矛盾,如上级对自己的直属下级既要领导又要处罚,一边拉拢着人心,一边由于制度体制又不得不去伤害人心。领导受制于民主集中不方便都“得罪”,因此部分问题选择了淡化、无视。另外,还有一些信念较为松散的领导干部不愿意管这些事,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只想着安安稳稳的过日子,根本就没有下力气去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的人习惯于说好话、唱赞歌,只栽花不栽刺,讲原则带有选择性,不敢‘得罪人,怕丢选票。”除了要对全党开展党性原则教育,也要在体制机制中查补漏洞,让领导干部可以“放开手脚干事,统一战线齐心”。

三、建立领导监督双轨评价机制

(一)机制存在的问题

作为领导要统筹全面工作,当稳定与发展冲突时会选择前者,稳定是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但是,系统内各级人员存在一定量的问题,没有条件使出全力以较为妥当的方式根除一些“难啃的骨头”。组织受益于民主集中,领导也受制于民主集中,有时领导者督办的事情越多,得罪的人也越多,致使“中庸”“无为”“白脸”之道在官场盛行。

(二)监察的评价标准

评价监察工作好坏的标准就是要看他敢不敢得罪人,敢不敢触动别人的不良利益,敢不敢和任何程度的恶劣说不。发现问题的多少,代表业务的通熟程度,斗争的广度验证党性的深度。监察必须能够发现系统内已知与未知的问题,检查根据监察反映的问题严格查办。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论监察还是领导都要团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职工群众,斗争的对象要精准把握,全面从严治党、治吏、治恶。

(三)二分的领导策略

领导以团结为主,监察以斗争为主。领导斗争着力点在制度,监察斗争着力点在人事。领导要支持监察的斗争工作,不得分散对立。领导注重结果带来的效益,监察要追踪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行为与倾向,要有理有力有解的进行斗争。这个职能的人必须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心术不正、胡作非为者形成威慑。监察监督与为民服务并不冲突,职工群众、管理干部的困难也是监察需要考虑的,恶质的坚决斗争,错误的给予纠正,困难的帮忙解决。

(作者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宋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