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拓形式美融合艺术设计创新的可行性与实践研究

2020-10-09 11:32杨海霞
大观·东京文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形式美艺术设计

杨海霞

摘 要:传拓技艺的传承有重大的意义,但传承面临的困难极大。基于互联网新时代背景,传拓技艺的技能培养有更多的途径,但要与时俱进、创新性发展,需在院校的设计专业与工作室建设平台上,着重于传拓形式美与现代生活常用产品进行创新结合,更好地激发传承发展活力。

关键词:传拓;形式美;艺术设计

注:本文系院级课题项目“传拓形式美融合艺术设计创新的可行性与实践研究”(GSZK2019B006)研究成果。

传拓,亦称捶拓,是中国古老的一门工艺,也是集金石学、考古学、美学为一体的高超技艺,是一种保存文献的特有方法,在传承我国传统文化上有其独特的作用,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传拓的种类

传拓是在刻石碑文出现后,在纸张和墨广泛使用的条件下而产生。据考证,传拓一词始于《隋书·经籍志》:“其相承传拓之本,犹在秘府。”用这种方法形成的纸本或者纸片,称之为拓本或拓片。

传拓种类繁多,包括碑刻及摩崖平面拓,器物及画像石浅浮雕拓,佛龛及佛像、人物等高浮雕拓,青铜器及紫砂壶等全形拓,甲骨文、封泥、瓦当、钱币、陶文、铜镜等文字性器物拓,玉器、像章、挂盘等图案拓,木雕、根雕、赏石等颖拓,还有异类拓。异类拓包括鱼拓、蟹拓、虾拓、蛇皮拓、皮影拓、剪纸拓、树叶拓、竹叶拓、树木年轮拓、茶砖拓、古墨拓等近百种物体的传拓技艺。

二、拓片的形式美

拓片形式美很强,通过拓出的墨迹,给人一种无与伦比的视觉享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早期的吉金拓本只能拓取器物铭文,到清代中期,出现了拓取器物全部造型的技术,谓之全形拓。这种技术大约受了器物线图的影响,在宋代的各种图谱中,即有许多勾勒器物线条、展现器物完整面貌的著作,如《宣和博古图》。全形拓亦须借助准确的器物线图,再在轮廓之内,从器物上拓取纹饰、文字补充而成[1]。可以说,全形拓是一种将立体器物原貌转移到平面拓纸上,并能保持其立体形状的特殊墨拓技法,是各类传拓技法中最难的一种。据徐康《前尘梦影录》记载,全形拓由嘉兴人马傅岩始创,僧达受得其传。达受《六舟剔灯图》是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全形拓作品。此件作品手拓雁足灯拓片,图像更为逼真,细部分毫不损,所拓出的墨色轻重与原物的凹凸光影效果几乎一致,整体的立体感、角度精准,墨色处理不亚于现代的摄影手法,令人叹为观止。特别是达受在拓片中绘自画像,这需要在墨拓前,原器的尺寸量好画出轮廓,预留空白处的位置大小,使用极薄六吉棉连纸进行墨拓,技法至为罕见,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该作品既是拓片,也是当时绘画的创新手法,融入了绘画、书法、素描光影效果等综合的艺术,所展现的墨拓别具金石韵味,又有所拓器物没有或不够明显的绘画特色,可谓一绝。

三、传拓传承面临的困难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对这种传统绝艺逐渐淡忘,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其存在。笔者做了一份关于传拓的问卷调查,153份有效问卷中,没有听说过也不了解者高居86人。

对传拓工艺的传承及发展,是一道难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一是传拓艺术因地域与历史文化沉淀原因,传拓名家南北不均。目前,传拓名家集中在北京、河北、江苏、浙江、上海、山东、河南、广西、陕西、山西等地,且精通传拓的名家越来越少。二是传拓主要以父子相传、师徒相授的模式传承。这种模式使得大部分绝技随着门派观念极强,思路和自我境界狭隘而导致断裂、失传。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开放,这与同行之间互相防护保密意识的矛盾显得更加激烈,当其中的纽带一旦脱节,就可能会导致绝技失传。三是传拓逐渐失去保存原物的功用性。如上述《六舟剔灯图》,在现在的摄影和3D扫描等技术下,传拓基本失去了保存器物原形的功用性,而其所需工具、过程与精力都是现代生活中所不易承受的条件。当一门技艺失去了“技”功用性,偏向于所谓“艺”的尴尬范畴,就会面临曲高和寡,甚至被历史淘汰的可能。四是传拓技艺教学途径的有限性。在众多出版物中,相关书籍非常少,常用的有《中国传拓技艺图典》《金石传拓的审美与实践》《中国传拓技艺通解》《金石为开》等,资料非常有限。在互联网传播方面,只有15个微信公众号与传拓相关,都是非系统的教学内容。民间传拓大师更倾向于师徒制教学,对于教学方式主要以录制教学视频这类型的新媒體形式较为抗拒,传拓在此未能见有优势。

四、传拓教学上的推广发展策略

一是加强新媒体定向传播力度。传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想真正推广至民间,需要给广大群众推出一系列系统的传拓教学视频。教学视频定向投放在合适的平台,如“学习强国”App、开放教育资源(OER)、慕课(MOOC)等。自媒体的力量不可忽略,教学视频可以拆分为连续性的小视频,投放在如“抖音”“微视”等各大流行的App,通过碎片时间,打开人们对传拓认知的大门。

二是加强传拓的教学力度。互联网的时代,尽管网络上有部分关于传拓的文本及影音资料供人传阅,但也是一些入门的皮毛,如果没有名家指导,学习者可能会走很多弯路。各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处虽然会定期开展传拓技术培训班,但学员数量及培训次数还是有限。工作室制或者非遗机构培训势在必行。甚至可以通过政府平台,加大公益性的定期或者“国培”力度,让幼儿园至大学的教师都能有机会参加传拓的培训,成为储备的传拓人才。

拓片艺术展览作为一种教学路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街区可以通过微创投大赛项目,将传拓作品展览在社区定期举行,让居民可以近距离了解传拓。城区的图书馆也可以推出传拓的知识展览墙,让群众在借阅书籍过程中能够对传统传拓技艺有更进一步的认识,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学校作为有系统的教育组织机构,使传统的传拓在学生中得以传承。目前部分中小学校已经逐步开展推广传统传拓的教育活动,让传拓成为鲜活有趣的形象出现,吸引学生们的目光。而大学可以把传拓技艺通过选修课,或者通过艺术活动等途径推广,将传统传拓作为拓展学校的特色建设途径之一。

五、传拓创新性传承

传统传拓是一门对技艺有着严苛要求的高超绝技,学习之人要想掌握,必须在实践过程中吃苦耐劳,持之以恒,还要有极其敏锐的观察力和超人的耐力。因此,要将传拓的技艺大规模拓展是非常困难的。

基于上述,传拓技艺传承的更大意义在于培养人们对拓片形式美的体验和感受,对生活美的追寻,加深传拓技艺蕴含的丰富内涵。特别是对于高校的大学生,提高其对古老的传拓形式感的鉴赏力,拓宽其艺术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古朴的拓片不能仅是在博物馆等才能看到,要更好地传承传拓技艺,必然要结合新时代特色对其进行创新设计,使其焕发新的活力。

(一)传拓的载体生活化

异类拓的载体很多,一花一草都可以入拓。只要能控制拓本墨色均匀、浓淡适度,基本可以动手墨拓简单的器物。器物可以根据艺术设计要求进行选择,甚至拓印生活中有凹凸纹理的用品。

(二)拓片的形式感融入设计

拓片特有的艺术效果与版画、绘画、摄影等艺术皆有区别,尤其阴阳正负的黑白灰构造成具有历史沉淀下来的沧桑感。对于艺术设计类的专业,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交融发展,将传拓艺术样式放到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室内设计等各种领域中,将会绽放出传统与现代碰撞并融合的形式美。

(三)传拓的功用性

传拓面临着失传的可能,部分原因在于功用性不强,因此我们可以另辟新径,开发其商品性,将拓片艺术效果与文化创意产品结合。院校可以发展校内实践基地开设艺术设计类的传拓文创工作室,邀请传拓大师对工作室师生定期培训技艺。通过考核后,掌握传拓基本技艺的师生结合自身的设计专业能力,可以将这些拓出的拓片运用在人们所需要的日常用品中,例如運用在茶杯、碗碟、U盘等。这些拓片的形式美使文创产品具有新的人文情怀,传统美学嫁接于新的载体,让消费者在情感上有所共鸣。

传拓技艺的传承是一项极大的工程,我们可以对其形式美进行创新设计,尤其在院校的设计专业基础上,将传统技艺与生活交融,推进传拓的创新性发展。 能让传拓走进大众视野,焕发出新的生机,创造更多精神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这是传承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鲁九喜.六舟和尚剔灯图[N].书法报,2017-8-30(34).

作者单位:

广州松田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形式美艺术设计
《自然生活》
现代室内空间照明设计形式美的探析
论庆阳香包的图案设计特色
浅析形式美在装饰画中的重要性
包装设计中字体的形式美研究
书封与现代艺术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