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非遗”下的金坛刻纸活态传承与推广研究

2020-10-09 10:03颜文明
艺术大观 2020年3期
关键词:活态传承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

颜文明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的文化精华,做好活态传承与推广显得尤为关键。金坛刻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其自身独特艺术性。为了让古老的艺术得以弘扬,传承与推广是根本手段。文章从“文化+非遗”视角出发,对金坛刻纸的“生存”现状展开调查,发现金坛刻纸的实用性功能正在锐减、传承方式变革和传承断层问题存在,要通过对金坛刻纸活态传承与推广,制定可行性策略,为金坛刻纸的长远发展服务。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坛刻纸;活态传承;推广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03-00-02

金坛刻纸是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金坛作为最早期流行刻纸的地区之一,蕴含浓郁的艺术感染力,金坛刻纸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追溯刻纸艺术的发展历史,可从隋唐时期谈起。在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挖掘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内涵,是文章关注的重点。活态传承与有效推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发挥影响力的主要手段,要具体化、可行化。[1]

一、金坛刻纸“生存”现状

(一)实用性功能锐减

农业社会时期,刻纸艺术是装饰和美化生活的一种主要手段,装点人们的生活空间。金坛地区的刻纸艺术的发展高度繁荣,传统手工艺人对刻纸艺术的探究和挖掘,诞生了大量的优秀刻纸作品。但伴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刻纸艺术也不再是装点生活空间的选择,逐渐转变为一种纯艺术品的形式。金坛刻纸作为民间传统技艺,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但在今天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化,使得金坛刻纸的使用功能锐减。民间刻纸艺术的发展不再是生活当中的主要装点工具,实用性的锐减,使其在新的社会土壤中生存与发展受限。[2]

(二)传承方式的变革

在金坛刻纸的漫长发展历史中,主要是通过口说手示的方式进行传承。传统的技艺传授方法,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造成刻纸艺术的传承受到影响。依托传统的传承方式,传承效果大打折扣。自金坛刻纸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内容,有关于金坛刻纸的保护性工作逐步展开,传承方式也有传统的口说手势的方式,向着活态传承方向演进,数字化的传承方式成为主要选择。作为金坛刻纸“生存”之本,传承方式显得至关重要。[3]

(三)传承断层问题存在

金坛刻纸的漫长发展历史中,传承始终是焦点内容。从传统时期的传承方式的火热,到今天传承方式逐渐走向“凋零”,是时代发展的结果。但同样,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刻纸艺术有其核心内涵,避免传承断层问题的出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需要多方形成合力,打破传统传承模式带来的传承方式的制约,解决和处理好单层问题,让金坛刻纸持续的发挥自身魅力,达成活态传承的目标与要求。

二、“文化+非遗”下的金坛刻纸活态传承与推广必要性

“文化+非遗”視角下,金坛刻纸的活态传承与推广有其必要性。活态传承与推广,强调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扬提供支撑。且在不断地传承与推广中能深刻挖掘金坛刻纸艺术的魅力,并避免了出现传承断层的情况。

(一)挖掘刻纸艺术的魅力

金坛刻纸深深地根植于民间艺术当中,由剪纸派生而来。与剪纸不同的是,相较于复杂的图案表现形式,刻纸艺术更容易实现和达成艺术创作目标,相较于剪纸艺术更为灵活。金坛刻纸自1978年开始,相继在美术界和国内外的艺术展览中取得了诸多殊荣,这不单单是刻纸艺术本身的技艺内涵的呈现,更是文化艺术的感染力和传播力的展现,让中国民间艺术被世界认可。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刻纸艺术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从“文化+非遗”的视角下出发,尝试探索金坛刻纸的活态传承与推广,从一个新的形态高度关注这种古老的镂空艺术。[4]

(二)避免传承断层问题

对金坛刻纸的传承和发展情况分析,发现在传承方面出现了断层情况,造成金坛刻纸陷入传承困境。为妥善解决该问题,尝试从“文化+遗产”的视角出发,探寻活态传承和推广的方式。活态传承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动态性的传承模式,突出强调传承的生动性。与传统的手口相传的模式不同,现代的活态传承,充分利用资源的优势和带来的诸多便捷特性,赋予了传承一个新的方式方法。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众多,断层问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活态传承与推广的模式,通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文化+非遗”下的金坛刻纸活态传承与推广策略

(一)明确保障机制,为活态传承与推广提供支撑

据文化部2015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文化部公布的4批198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有235人离世,在世的国家级传承人中超过70周岁的占比达到50%以上。在这种严峻形势下,2015年文化部启动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记录性抢救工作。作为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键主体,非遗传承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常州市目前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3个,省级非遗项目53个,市级非遗项目128项,拥有6位国家级传承人,非遗项目的数量位居江苏省内第三,围绕非遗保护和发展水平保持在全省的第一方阵。为此,常州市的活态传承的工作在不断得到推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常州市出台了《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申报与认定办法》,以政策扶持和资金资助的方式,鼓励传承人带徒授艺。金坛刻纸艺术作为常州市的一项重要文化遗产,近年来在常州市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中都有所涉及,先后打造了聚焦、展示、传承和发展工艺美术产业的非遗保护平台,并让非遗项目免费入驻文化一条街,提供多元的传承空间。保障机制的建立,是达成金坛刻纸活态传承的根本任务和目标之一,有其自身鲜明价值。要充分挖掘金坛刻纸的核心内涵,以保障机制的建立形成上层建筑框架,使得金坛刻纸的保护有章可循。[5]

(二)学校普及传承,打开活态传承与推广新空间

活态传承与推广新空间的打造,学校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此,金坛刻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学校方面下足功夫,将关注焦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打开金坛刻纸进校园的渠道。金坛刻纸有其自身的艺术魅力,这一点与小学美术教育不谋而合。为此充分挖掘金坛刻纸的艺术魅力,则尝试将其融入美术教育环境中,通过美术教育的方式,让学生对金坛刻纸有新的认知与理解,使得金坛刻纸得以在学校环境中有效传承。通过美术课堂的创新与优化,使得金坛刻纸成为美术课堂的主要内容之一,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成为金坛刻纸的传承人;其二,开发校本课程。目前,常州市的各教育阶段,已经积极尝试将非遗项目编制为校本教材,用于针对学校美育教育的实践过程。且大中专院校也开设了针对性的非遗培训课程,充分依托学校教育的基础平台,让内容诠释和表现更完整,让金坛刻纸得以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有序推广,达成活态传承的基础目标。从学校的普及和传承情况看,已经在探索活态传承的新空间,并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绩。学校的受众面广阔,几乎涵盖了广大青少年人群,这一群体作为非遗文化传承的核心主体,高度重视教育平台的运用是重中之重。

(三)活动展示性传承,提升金坛刻纸影响力

从“文化+非遗”的视角下出发,金坛刻纸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是其传承效果的一个重要衡量依据和标准。为此,活态传承还需要高度重视展示性的传承过程。一方面,尝试利用现有的资源,开展“非遗展演”的政府文化惠民工程,充分结合民间传统节日等契机,开设多元类型的展演活动。如静态类型下的金坛刻纸作品的欣赏和發展历史溯源。动态类型下的金坛刻纸的制作工艺与过程等等,以定期的展演工作的推进,让非遗传承的价值得以充分展现,不断提高金坛刻纸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做好基础性的保护与传承。将金坛刻纸在各地区的博物馆、传承基地、非遗馆等等进行展览,并开展各类多元的交流活动,让围绕金坛刻纸的活动范围和活动空间被拓展,从而确保金坛刻纸的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金坛刻纸要充分利用现代的宣传工具和渠道,做到基于新媒体渠道传播框架的设置,从而让金坛刻纸通过更多渠道得以推广,展现出这种民间传统技艺的精妙之处。

综上所述,金坛刻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其自身鲜明属性与独特的魅力。要充分挖掘其蕴含的文化内核,利用多渠道实现对金坛刻纸的活态传承,根本目的是保证传承的有效性,让推广价值得以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益敏.金坛刻纸艺术传承和发展研究[J].名作欣赏,2018(32):96-98.

[2]吕照明.我国城市文化艺术的保护性开发策略研究——以金坛刻纸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12):110-111.

[3]张磊,荣梅娟.金坛刻纸造型艺术初探[J].现代装饰(理论),2016(08):94-95.

[4]贝玉芳.艺坛一绝:金坛刻纸[J].创意设计源,2016(04):31-35.

[5]薛晓霞.金坛刻纸在教育中的传承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13):132-133+136.

猜你喜欢
活态传承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
面向文化创意产业的闽南民间故事活态传承路径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价值与途径研究
国产小成本电影全媒体推广的边际效应探究
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有效途径
在医疗卫生单位推广运动处方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