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湘西北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

2020-10-09 10:06杨翠
艺术大观 2020年17期
关键词:传承创新

杨翠

摘 要:时代发展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层面对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与创新方面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参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研究群体不断缩减,社会大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度正在逐渐减弱。湘西北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在继承和发展过程中,同样面临这一层面的问题。本文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湖南文理学院音乐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形,对湘西北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继承和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升二者深度结合的途径,以期为湘西北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做出理论贡献。

关键词:湘西北;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7-00-02

湘西北地区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在历史发展和传承过程中,各个民族群众在社会和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形式的文化特色。湘西北音乐是湘西北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优秀历史文化繼承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在音乐文化传承和创新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强化在这些方面的理论研究,将传统音乐文化的传统和创新与高校音乐教学深度结合在一起,既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内涵要求,也是高校音乐教学内容丰富和教学水平提升的基本途径。做好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湘西北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的意义

湘西北地区是一个宽泛的地理概念,同时也是土家族、苗族、汉族等多民族混居的地区,由于这一地区特有的地理文化特征,在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文化。在其区域文化体系中,音乐文化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能够彰显当地区域文化特征的重要形式。但是在时代发展背景下,湘西北优秀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遭遇到了较为严重的困境,在各种社会经济条件影响下,创新力度与传承要求之间产生明显的矛盾。在这种背景下,将优秀音乐文化传承和创新研究与当地高校音乐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多方面开展创新研究,对于湘西北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湘西北优秀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音乐教学现状

(一)教学资源不足

湘西北音乐具有多种展现形式,例如“打花灯”“挖土锣鼓歌”“傩戏”等,这些传统音乐形式不仅丰富了当地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体现了当地特有的历史文化特征。但是由于时代发展的冲击,在各种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下,使得这些音乐文化内容逐渐趋于消失的状态中。在实地采访过程中,某些音乐内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起来,但是传承人年龄逐渐增大,大多数项目的传承人群平均年龄都在60岁以上,少数项目甚至超过70岁,年轻的非物质文化继承人资源极其有限。这在整体上来说,也使得高校传统音乐文化教学陷入了教学资源缺乏的困境,给优秀音乐文化传承带来较大的困难。

(二)学生学习兴趣缺乏

在新时代发展的历史背景下,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不仅受到流行音乐媒体的直接冲击,更是受到电脑游戏、影视剧等多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冲击。这些新鲜的、多样化的音乐形式,占据了学生课外生活的大部分比例,给民族音乐的学习和传播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虽然也有一些以传统音乐为专业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中来,但是对大部分学生群体来说,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较为欠缺,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多是以应付的态度为主,进而造成学习效果不够理想,传承力度不足,更不要说开展积极的创新活动。

(三)信息化处理技术不足

在传统音乐文化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对相关的物质文化认定过程中,相关学者存在较为严重的错误认识就是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是以传统艺人为载体的,对于传统音乐文化与现代信息技术之间的结合方面,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都存在较大的欠缺之处。在笔者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际调查中,虽然有部分学者也曾提出相应的想法,但是苦于设备和技术方面的限制,在这方面工作的开展受到极大的限制,无法将具体工作落实下去,更不用说深层次的开展传承与创新发展。

(四)创新平台缺失

在目前相关高校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对于地方优秀音乐文化的重视和导入程度不断加大,在教学内容组织和教学理念更新方面加大的研究和投入力度,但是就整体上来说,这方面的投入力度与优秀音乐文化的创新要求之间依然存在较大差距。湘西北地区本身就是宽泛的地理概念,在这一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虽然形成了自身较为独特的文化特征,但是在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上,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还存在较大差异,在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创新平台的建设和支撑方面,所能够起到的作用极其有限,由此也使得部分教师和学生群体在开展创新研究时面临较大困境。[1]

三、提升湘西北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途径

(一)深度挖掘教学资源

湘西北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是根植于当地民间的,对于高校音乐教学活动来说,其教学资源也是来源于民间。要想真正挖掘出具有湘西北特色的音乐文化教学资源,必须采用更加灵活和更加丰富的形式,从民间中挖掘出优秀的教学资源。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可以将高校、政府、媒体和企业等相关社会机构统一组合在一起,开展由政府负责组织、高校和媒体共同主办、企业支撑,社会群体积极参与的优秀传统音乐评选活动,在活动组织中,排除年龄、地域、性别等多方面的限制,对于最终表现比较突出的传统音乐继承者,可以将其以灵活性的形式引入到教学队伍中,以此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夯实湘西北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基础。

(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大学生群体是湘西北优秀音乐文化传承和创新活动开展的重要支撑部分,要提升这部分学生群体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能够对湘西北优秀音乐中具有的思想内涵有着深入的了解,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与社会生活中多种音乐活动衔接在一起,不断提升他们对传统音乐的学习兴趣。在成绩考核流程中,改变传统考核模式中单纯以教师评定分数考核为基准的体系,将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态度和表现等纳入综合考评体系中,提升学生对于传统音乐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积极性。[2]

(三)提升信息化处理水平

在电子信息和计算机技术不断提升的时代背景下,单纯依赖软件技术难以达到对传统音乐进行二次加工并保持原有特色的需求,在辅以相应硬件的基础上,已经能够达到较高的处理水平,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和支撑力度,以多种形式强化对湘西北优秀音乐文化传承方面的投资,将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录制现场与高校教学内容的组织结合在一起,在提升硬件水平的基础上,将原汁原味的音乐内容利用电子平台存储并展现出来,切实为保障文化传承和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加大创新平台建设

湘西北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同我国诸多地区的民族文化一样,继承方式主要是以民间流传为主,在新时代背景下,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已经不能在局限于区域范围内,而是要借助于网络平台加大传播力度,让更多的爱好者接触到这些优秀文化,加入优秀文化的传承中来。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力度,组织相关的教学力量,制作精品课程和公开慕课,已经成为湘西北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与创新体系建立和完善的首要工作。在这方面,需要高等院校的组织部门与相关的慕课平台通力合作,将优秀教学内容制作成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利用慕课平台让更多的音乐爱好者进行选修,加大湘西北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基础,让更多的人群接触和学习到湘西北音乐文化。[3]

四、结束语

湘西北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强化对其文化体系的研究,加强这方面继承和创新体系的建设力度,全面提升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水平,是相关教育工作者和相关部门需要重视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李琳.地域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以湘西北三所地方高校为例[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05):75-78.

[2]付莉.文化引领驱动下的民族音乐艺术传承与创新[J].北方音乐,2019,39(22):18-19.

[3]洪颖.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探析[J].黄河之声,2019(20):92.

猜你喜欢
传承创新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