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新闻标题汉译技法研究

2020-10-09 10:49郭燕华
文存阅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英语新闻汉译标题

郭燕华

摘要:“标题被视作报道全文的缩写”,为了尽量吸引读者,编者往往运用各种手法,力争使新闻标题更具吸引力。这为英语新闻翻译带来挑战。由于汉语字意丰富,成语和典故很多,标题空间富裕,在英语标题汉译时,应力求做到言简意赅,富有创意和文采。同时应该注意英文标题在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特点,兼顾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在遵循忠实、通顺的原则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手段。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提出可行翻译技法,以期达到更为灵活和恰当地将英语新闻标题翻译为汉语,为汉语读者所接受。

关键词:英语新闻;标题;特点;汉译;技法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至重部分。其目的是帮助读者更有效地选择新闻、阅读新闻和理解新闻。随着全球化的深刻影响,为了尽快获得国际新闻,我国媒体在标题中充分利用翻译手段来吸引潜在读者的关注。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翻译需求,新闻标题的翻译必须做到准确、简洁、独特。占有主导地位的传统的翻译标准“忠实”和“对等”受到东西方翻译界的一致认同与推崇,其中,“信、达、雅”一直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翻译原则与质量的评价标准,但传统的翻译方法已不能满足新闻翻译灵活性的需求。笔者希望以英语新闻标题为实例探讨汉译过程中翻译技法的多样性运用。

一、新闻标题翻译的原则

词汇、语法和修辞在新闻标题翻译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翻译需真实流畅。译者应注意目的语的习惯,尽量采用灵活的翻译方法。换言之,译者需要完成三个层面的翻译:首先是准确理解新闻标题,了解新闻标题的特点;其次是了解目标语言的特点,提高其可;最后是考虑读者的文化背景知识,使新闻更容易被接受。

沈苏儒先生在《翻译的最高境界:“信达雅”漫淡》一书中指出:今天的“信、达、雅”与严复的解释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现在的理解是:第一,“信”——翻译要忠实于原文的意图(意思、事实、语气、风格)。第二,“可表达性”——翻译要完整、清晰地表达原文信息。第三,“高雅”——译者应该使用规范的语言,力求达到语言最完美的水平。还要考虑读者的社会心理和文化背景,确保译文容易被接受和理解。

在翻译理论中,形式对等是指在尽可能接近源语言形式的情况下,找到合理对等的词或短语进行翻译。但在很多情况下,对等理论对译者来说似乎是不可能的。翻译对等有其局限性,这种局限性通常表现在三个方面:原作——受限于基本对等度;译者——对等受限的的主要原因;读者——另一个重要的受限因素。这几点决定了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功能对等或动态对等或基于意义的翻译是指译者试图用源语言而不是文字或形式来反映作者思想的一种翻译方法。译者阅读一个句子或其它思想单位时,首先尽可能理解该思想,然后用目标语言呈现出来。因为在任何两种语言中,没有两个词在意义上是完全相同的,也没有两种语言的修辞模式具有完全相同的功能。“对等”一词必须从广义上理解,即具有本质上相同的功能。

如果从社会符号学的角度分析,功能对等可以解释如下。首先,没有通用的符号或意义体系用于比较或评价所有特定的符号。其次,符号都有不明确的界限,是模糊意义集的一部分。因此,在两种语言中没有一对一的单词,甚至没有一对多,而只有是多对多。第三,符号并不总是有意义的。语言是一种特殊的代码,它们用符号来表示自己的那部分。第四,语言符号可能具有截然不同的意义层次。

二、英语新闻标题的主要特点及翻译技法

英语新闻标题的主要特点涉及对新闻标题的理解。两个原因使得试图正确理解新闻标题的意义不易:其一,标题文字经常违背语言常规(缩短的句子结构,冠词、连系动词甚至实义动词的省略,句法、标点以及语序的奇特之处);其次,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和具体情形了解不够充分和深入;亦或对措辞的理解过于肤浅。按照常理,为了使标题的翻译更达意,译者通读全文后再翻译标题更合情理。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英语新词诞生于世。为了贴近社会生活,把握时代脉搏,新闻报道需要创造大量新词来反映新事物、新思想、新现象、新风尚,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因此,新单词和小词的理解有时显得很重要。这类词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赋予旧词新意。比如, “clone” 原意“无性系繁殖” ,现在意为“复制”; “bug” 原意“机器的毛病”, 现在特指“计算机千年虫问题”。另一种完全是新词,即新造词,主要出现在科技领域,例如,e-mail(电子邮件),e-commerce(电子商务),cyberspace (信息空间),bio-chips (生物芯片),techno-millionaire (高科技百万富翁),等等。译文有证:

(1) American Online: Often Down, Never Out—美国在线公司:屡挫不倒

(2) What Is Dateline? —何為征婚热线?

(3) The Sandbaggers—用沙袋治沙的人们

小词是指在新闻标题中使用较短或音节较少但更生动的动词或名词,目的是便于读者理解。在这一点上,译者需要力求从汉语中匹配与这类词相对对等的词,如以下例句:

(1) Report Backs Methadone for Addicts—报道支持吸毒者使用镁沙酮镇定剂

(2) Nuclear Blast Seepage Is Found—核爆炸渗漏物被发现

“back”和“blast”分别比单词“support支持”和“explosion爆炸”简短,但没有合适的中文词汇能对应这两组英文单词之间的差异,所以只有依次翻译为“支持”和“爆炸”,强调传达的意义,尽管有失英语这种小型词语的特点。

除了新单词和小词的理解需要格外留心,时态也是不可忽略的。一般来说,报道的大多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根据英语语法,动词应该用过去时态,但这样会让读者感觉像是旧新闻。因此,新闻标题的时态往往会用得很灵活。为了最大程度地不影响读者对词义的理解,一般现在时态被广泛用于表示过去、现在的行为,有时也用于表示将来发生的事件。因为现在时可以增加新闻的可读性和生动性,同时也能让读者有亲临新闻事件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新闻时态”。其目的是增加报道的及时性。比如:

(1) A Ground War Begins —一场地面战争打响了

(2) Sweden Defeats China —瑞典队战胜中国队

(3) China Daily Delegation Flies to US —《中国日报》代表团将飞往美国

当然,现在时态不足以传达原意或不能表明逻辑关系时,过去时态也用来指代过去的事情,比如,

(4) They Thought They Were Better— (反里根派)误在自视过人

在处理英语新闻标题的时态和语态时,关键在于符合目的语习惯,译者也不要被表面形式所迷惑。现在时态和被动语态很容易引起误解,因为一般现在时可以表达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而被动语态看起来又与过去时态相似。在翻译时,译者首先要通过阅读新闻的主要内容,准确地理解时态和语态的真实含义,然后才能传递正确的时态和语态信息。译者可以添加“将”、“了”、“被”等汉字来表达时态,比如,Nippon Steel to Hold down Production ---日铁将降低产量。

至于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技法主要讨论直译与意译相结合和扩增法。新闻翻译要求译者既要掌握所翻译语言的全面知识,又要精通新闻这个领域,否则新闻翻译不可能达到专业水准,译作的可读性亦会大打折扣。英语新闻标题是为英语为母语的读者而写的,英语和汉语的表达因文化和思维方式而存在差异。为了让目的语读者理解和接受翻译的标题,译者可以增加或减少一些读者可能不熟悉的背景或文化的单词,如,Gold Price Driven to 18-Year High by Investors ---金价(突破500美元)创18年新高。此处,译者删除“Investors投资者”,添加“突破500美元”,因为黄金价格达到了18年来的最高点。译者觉得读者更关心黄金的价格,读者会被更突出新闻核心的标题所吸引。

翻译理论所指形式对等是在尽可能接近源语言形式的前提下,找到合理对等的词或短语进行翻译,通常被称为“直译”。如果英语新闻标题的意义明确,读者理解起来没有困难,直译是可行的。比如下面两个标题,译文语言依然流利自然。

(1) Olympics begins in style: swimmer takes 1st gold —奥运盛装开幕 泳将喜夺首金

(2) UKs oldest person dies at 115 —英国第一寿星谢世,享天年百岁又十五

以上两例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直译,语言流利自然。

无论是直译还是意译,原意都是第一位的。多数情况下,英语新闻标题都有自己独到的特点,如果完全按字面意义翻译可能会影响阅读效果,此时,意译为上策。比如,“Year of the Citi in China? ” ---花旗招展之年?该例意译是关于花旗银行2006年在中国扩张业务,试图花费巨额资金购买广发银行的大量股票。译者将花旗银行的“Citi bank” 翻译为“旗帜”,以“花旗旗帜招展”预指今年花旗银行的大动作。如果直接翻译成“中国的花旗之年?”就破坏了阅读效果。

新闻翻译需要“意译”或“释义”,而不是逐字翻译。在没有特别要求的情况下,不能在新闻写作和翻译中采用逐字逐句的翻译。这种照搬翻译不仅会影响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还会影响其可读性,在新闻社会实践中并不实际可行,因为翻译最重要的目的是传替给读者或听者的信息。该信息不仅要被读者理解,而且需要被欣赏,所以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很重要。譯者只有在能够表述原文特征的情况下,才能达到“动态对等”,或者更好的说是“功能对等”。

以汉语为母语的读者和以英语为母语的读者有着极不相同的文化背景。现实生活中,某些典型的“中国”或来自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事物,对于中国读者来说,理解和产生情感联想并不困难,而那些典型的带有“中国”烙印的宗教或之类的,对英语为母语的读者看来则显得古怪、奇异,甚至陷入死胡同。这些文化差异在新闻翻译中需要特别对待。

三、翻译的可接受性

新闻标题翻译的原则、英语新闻标题的主要特点及翻译技法记在心,翻译的可接受性就是译者需要考虑的最后问题了。这里主要涉及修辞和成语以及谚语的翻译可行性。英语新闻标题行文时,为了达到更为显注的阅读效果,一些修辞手段常常用来传达隐含意义。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译者的知识面和阅历与读者之间的差距,使得翻译变得更加难以把握。为了不让中文读者感到困惑,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可以保留原文的修辞特点,达到类似的传神效果。译者还需要注意使译文符合汉语标题的特点,满足汉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头韵、押韵、暗喻、双关、典故、夸张等具体例证如下:

(1) FedEx: Taking off like “Rocket Ship”—联邦快递:像”火箭飞船”一样腾飞

该例为明喻,新闻作者借用“火箭飞船”来描述联邦快递在亚洲的快速发展,“火箭飞船”明显是直接翻译过来的,译作也达到同样的修辞效果。

另一方面,隐喻的比较是隐含的。在新闻标题中恰当地运用隐喻可以产生生动形象、引人注目的效果,吸引更多的读者。

(2) Middle East: A Cradle of Terror—中东---恐怖主义的摇篮

(3) Russian Reform: Old Wine in New Bottle—俄罗斯改革----新瓶装陈酒

双关语是对发音相同但意思不同的单词的一种有趣的用法,以达到诙谐幽默的效果。翻译这类词或短语时,译文须与特定信息的上下文相一致。

(4) Soccer Kicks off with Violence—足球开踢,拳打脚踢

(5) No Bellas—寥寥粉黛诺贝尔

例(4)里“kick off” 既有“球赛开始”又有“拳打脚踢”之意,可以说译文再现了原文的诙谐。例(5)里“No Bellas”和“Nobel”属于同音异义词,Bella是女性的名字。标题同时具有两种含义:一是难得的诺贝尔奖女性获得者;二是译者使用汉语修辞转喻,使译文更加含蓄。

第四种修辞是一般读者比较熟悉的典故的翻译。典故的运用使描述更有意义,同时增加了内容的清晰度。由于不会引起歧义,这类文本可以照搬原文的翻译形式。如下三个例子:

(6) A Tale of Two Hearts—双心记

(7) Queen Lear —李尔“皇”今昔

(8) Dont Cry for Me, England —英格兰,别为我哭泣

例(6)是一则关于一个病人的人工心脏的故事。该标题直接仿拟了狄更斯的名著《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例(7)描述的是当今最大的女性专利垄断企业之一——W. P. Lear,标题源于莎士比亚的作品《李尔王》(King Lear)。例(8)模仿自一首颇受欢迎的经曲,“阿根廷,别为我哭泣!”(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

还有一种用于强化情感的修辞手法,夸张。译者在翻译时应尽量寻求相同或相似的效果,如下面两个例子:

(9) Vow to Zip His Lips—誓将守口如瓶

(10) For Ten Minutes Last Week, America Stood Still—上星期,美国静止了十分钟”

例(9)里,作者运用夸张加强了语气,达到了幽默和强调的效果。译者亦然。例(10)作者和译者借用夸张手法意指民众的惊讶程度。

最后需要提及的是汉语的四字短语或成语。一般来说,运用四字短语或成语,形式简洁,与寓意深刻,表现力强烈。如果译者能在翻译中恰当地使用四词短语或成语,往往能准确地表达新闻的思想,甚至能使标题更具吸引力。如下三例所示:

(11) Goldman Sachs: White-Hot, and Streaking Ahead —高盛公司:炙手可热,勇往直前

(12) Too Much Cash, Too Little Innovation —钞票多多,创新寥寥

(13) Goodbye to the Chip of the Future? — “未来芯片”,失去未来?

四词短语或成语在译作里的运用不仅切合原意,且达到了简洁、整齐、有节奏的更高标准。

综上所述,新闻在社会信息传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新闻标题则被认为是新闻之眼,是读者获得的新闻的第一印象。在当今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时代,翻译研究成为一门突出的学科。新闻标题的翻译应根据特点,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和阅读习惯。要达到这一目的,译者既要有良好的双语文化背景,又要有较强的中英文表达能力。要求译者既能有效理解新闻中的内容,又要理解新闻中细微的意义、新闻标题中词语的重要情感价值、理解决定新闻标题“韵味”和“感觉”的文体特征,才能产出可接受的翻译作品。

参考文献:

[1]Eugene, A.Nida. 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s in Translating.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2]谭卫国.英语新闻的语言特点与翻译[M].上海交大出版社, 2007.

[3]伍锋.应用文体翻译:理论与实践[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

[4]王瑞玲.新聞标题翻译的“信达雅”原则[M].中国科技翻译, 2007.

猜你喜欢
英语新闻汉译标题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献出版探微
英美人名的含义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尤利西斯》汉译的生态翻译学诠释
故事,让学生语言能力有效提高
浅析新闻标题翻译
大学四、六级考试改革新增新闻听力应对技巧与实践探索
浅析提高英语新闻听力水平的方法
英语新闻中文化传播的特色与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