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2020-10-10 02:16肖蓉代波曾鹏飞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酒精性肝病颈动脉

肖蓉 代波 曾鹏飞

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前期病变,虽然未表现出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患者动脉血管均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证据,且患者体内动脉粥样硬化状态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其钙化程度以每年15%~25%的速度增长,易突发心血管事件,因此进行早期诊断并干预具有重要意义[1]。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一种与遗传易感性和胰岛素抵抗相关的慢性肝脏疾病,我国发病率达15%~30%,现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及健康体检时肝脏生物化学指标异常的首要原因,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本文探讨NAFLD与亚临床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NAFLD患者150例为NAFLD组,其中男79例,女71例;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47.2±7.1)岁。根据NAFLD影像学诊断标准,分为NAFLD轻度组76例,男40例,女36例;年龄32~62岁,平均(45.3±6.9)岁、NAFLD中度组52例,男28例,女24例;年龄37~65岁,平均(46.6±7.3)岁、NAFLD重度组22例,男11例,女11例;年龄40~67岁,平均(47.9±8.9)岁。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健康志愿者50例为健康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3~65岁,平均(46.5±8.5)岁。排除标准: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3级、肝肾功能不全、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药物或毒物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急慢性病毒性肝病、急性重症感染性疾病、肿瘤及全身性疾病等患者。NAFLD各组与健康对照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项目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受试者禁食12h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等指标。由对本研究不知情的资深超声影像技术人员进行颈部彩色超声检查,使用高频超声探头测量左侧颈动脉窦部近心端后壁1cm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并根据检测结果将cIMT<1.0mm为cIMT无或轻度增厚组(cIMT I组),1.0mm≤cIMT<1.5mm为cIMT中度增厚组(cIMT II组),cIMT≥1.5mm为cIMT重度增厚组(cIMT III组)。同时采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检测颈总动脉僵硬度指数(β)、血管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膨大指数(AI)、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等弹性参数。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多组变量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多重比较采用SNK法,两个有序分类变量即NAFLD严重程度与cIMT增厚程度的线性关联采用Mantel-Haenszel卡方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判断相关的强度和方向,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血清学指标比较 见表1。

表1 各组血清学指标比较[mmol/L,(±s)]

表1 各组血清学指标比较[mmol/L,(±s)]

注:各指标两两多重比较,P<0.05

组别 n TG TC LDL HDL NAFLD 轻度组 76 2.01±0.53 4.46±0.72 2.78±0.67 1.32±0.40 NAFLD 中度组 52 3.85±0.65 5.79±0.85 3.08±0.69 1.06±0.22 NAFLD 重度组 22 4.33±0.71 6.54±0.90 3.47±0.81 0.84±0.12健康对照组 50 0.96±0.16 3.32±0.56 2.52±0.54 1.57±0.37 F值 366.18 142.25 12.88 33.58 P 值 <0.01 <0.01 <0.01 <0.01

2.2 各组颈动脉超声硬化及弹性参数比较 见表2。

表2 各组颈动脉超声硬化及弹性参数比较(±s)

表2 各组颈动脉超声硬化及弹性参数比较(±s)

注:除AI指标NAFLD中度组与重度组比较,P>0.05外,其余两两比较,P<0.05

组别 n cIMT(mm) β Ep(kPa) AC(mm2/kPa) AI(%) PWVβ(m/s)NAFLD 轻度组 76 1.09±0.18 8.48±0.92 120.18±10.27 0.77±0.13 38.61±4.86 6.88±0.87 NAFLD 中度组 52 1.25±0.25 10.86±1.15157.58±12.09 0.75±0.11 44.87±5.09 7.79±0.90 NAFLD 重度组 22 1.45±0.31 14.74±1.58189.67±13.85 0.70±0.15 47.12±6.74 8.84±1.01健康对照组 50 0.65±0.17 6.32±0.79 73.35±9.24 0.78±0.18 20.08±3.12 5.01±0.79 F值 98.86 388.512 782.04 1.85 288.02 131.63 P 值 <0.01 <0.01 <0.01 >0.05 <0.01 <0.01

2.3 NAFLD严重程度与cIMT增厚程度相关性 Mantel-Haenszel卡方检验结果显示,NAFLD严重程度与cIMT增厚程度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Spearman相关系数为0.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NAFLD严重程度与cIMT增厚程度的关系

3 讨论

NAFLD是指除外酒精所致脂肪肝以及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特定疾病外,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获得性代谢应激性肝损伤,病理学上主要表现为肝脏脂肪变性、代谢改变以及应激损伤,包括非酒精性肝脂肪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3]。

NAFLD与脂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肥胖及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不仅可以导致肝病残疾和死亡,还可导致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发生[4]。而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进展过程中重要危险因素,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脂质代谢紊乱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5],本资料结果显示,随着NAFLD脂肪变严重程度的增加,NALFD患者体内血清TG、TC和LDL表达水平亦逐渐升高,而HDL表达水平则逐渐降低,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6]。TG和TC增高易导致血液粘稠度增高,脂质颗粒易沉积在血管壁而造成动脉粥样硬化[7],LDL具有促进细胞粘附和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的产生,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以及促进血小板粘附、聚集、血栓形成等作用,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8],而HDL具有逆向转运胆固醇的作用,同时还具有保护内皮细胞、对抗血栓和促进纤溶、抑制血小板聚集与活化、抗炎与抗活化等生物学活性,HDL的这些特性都可以用来对抗动脉的粥样硬化[9]。NAFLD患者体内TG、TC和LDL表达水平升高及HDL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其更易发生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因此升高人体内HDL水平,降低TG、TC及LDL水平可能有助于NAFLD患者降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

动脉IMT增厚是动脉硬化的形态学改变,颈动脉为弹性动脉,管壁富含弹性膜和弹性纤维,由内膜、中膜和外膜组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表现为弹性功能减退,可以作为全身动脉硬化的窗口。颈动脉厚度指标cIMT及弹性参数β、Ep、AC、AI和PWVβ是提示动脉壁早期病变主要指标[10],本资料结果显示,除AI外,NAFLD患者cIMT、β、Ep和PWVβ检测值均随着NAFLD脂肪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而NAFLD严重程度与cIMT增厚程度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Spearman相关系数为0.590,具有较强相关性,因此对这些指标的早期检测有利于了解NAFLD患者颈动脉的结构及功能改变,早期干预能有效避免心脑血管等危险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NAFLD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存在较多共同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NAFLD患者脂肪变程度的增加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也将增加,应尽早防治NAFLD,延缓NAFLD患者体内的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避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猜你喜欢
酒精性肝病颈动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任何类型的咖啡都或能降低慢性肝病风险
天麻素有望成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潜在药物
小檗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通路的研究进展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piRNA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